专利名称:方便泡茶杯的制作方法为使泡茶过程更加便捷同时可滤去茶叶及茶屑,方便茶水的饮用,市面上出现了 各种方便泡茶器具,尤其是以方便泡茶杯较为普及。现有的泡茶杯主要是由玻璃外杯内套 一容置茶叶的内杯构成,再罩置一杯盖形成方便泡茶杯,当然外杯的材质不局限于玻璃材 质,该内杯是活动架置于外杯的上方,内杯下方设有滤网及出水口,而出水口由一置于内杯 上的控制装置控制打开与否,茶叶是置于此内杯中,开水是先倒入内杯中,待对茶叶进行一 定时间的浸泡后,操作控制装置打开出水口即可将泡好的茶水漏入外杯中,再将外杯中的 茶水倒入小杯中即可饮用。但是现有的泡茶杯却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由于有些茶叶对水温的要求较高,而现有内杯上的杯盖对内杯的封盖不严,容 易跑茶味,对茶叶的浸泡起不到足够的保味保温作用,影响泡茶效果,未能完全发挥茶叶的 原有香味。2、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内杯与外玻璃杯能扣紧的泡茶杯,玻璃杯一般采用斜口,比 平口玻璃杯增加了加工难度及制作成本,这样与内杯配合就会有较大的空隙,容易跑茶味 且较不保温,也较不美观。3、长期使用后,内杯底部的过滤网上容易堆积茶垢,而现有泡茶杯中的滤网都是 固定在内杯的底部,很难清洗,如此不仅影响后续泡茶的效果,而且容易滋生细菌对健康不 利。4、一般的泡茶杯当按压按钮出水后,滤网与内杯底部所形成的形腔会积水,即使 你再按压按钮它仍不会漏出茶水,这样就会减少内杯所能泡出茶水的有效茶水量,还有到 最后一泡茶往往会积茶水于内杯底部,到了隔天要再泡茶时此所积的茶水则会变质变味, 甚至发臭,还有如此积茶水内杯容易产生茶垢而发黄变脏。5、此种泡茶杯通常是手压按钮出水,手一松开则关水,这样出水过程时必需手一 直压住比较麻烦不方便,且往往茶水流得不够彻底。6、通常玻璃外杯上设有一手把以利使用,而把手把是通过一金属锁紧板而与外杯 连接在一起,即通过穿过手把的螺丝与锁紧板锁固,而裸露的锁孔容易堆积灰尘,因锁孔较 小而不易清理,无形中影响整体泡茶杯的美观与卫生。7、合上杯盖时会碰撞内杯产生较大噪音,还有按压按钮时活塞会碰撞顶部而产生 噪音。基于上述原因,该方便泡茶杯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架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杯的立体图;图6A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架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A-A向剖视图;图7A是本实用新型内杯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的B-B向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钮及上盖的立体图;图9A是本实用新型手压按钮后的手动出水状态图;图9B是本实用新型压下按钮旋转松手后的自动出水状态图。如图1至图9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泡茶杯,包括一外杯1、一内杯2、一杯盖3、 一控制装置4及一手把5。外杯1可采用透明材质,如玻璃或是塑胶等制成,其上部形成缩颈11以便配合锁 紧板51,而上端一侧形成有水嘴12 ;手把5形成一与外杯1配合的配合部52及手把部53, 配合部52的上端形成一配合槽521,手把5横向设有一贯通的锁孔54,对应该锁孔54设有 一与之配合的孔塞55,锁紧板51圈套于外杯1的缩颈11上后,一螺丝6穿过手把5后与锁 紧板51两端叠加入的锁接孔511锁固以实现手把5与外杯1的连接,再将孔塞55嵌入锁 孔54中后即将锁孔54封住,形成一整体式美观的手形手把5,不易堆积灰尘。内杯2对应外杯1上部口径而形成,其上部形成外径大小外杯1 口径的凸缘21以 便内杯2的上端是架设在外杯1的口径处,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在内杯2的凸缘21中 设有一环形凸垣22,环形凸垣22的上端面是低于凸缘21的上端面,在环形凸垣22设有缺 口 215,该环形凸垣22与凸缘21内壁之形成有环槽23,而杯盖3的下端缘是恰扣置于该环 槽23中。在凸缘21的一侧设有枢接座24以枢接杯盖3,该枢接座24的下方形成定位扣25 以与手把5的配合槽521相配合。内杯2下方设有与内杯2活动配合的网座26,网座26形成凸缘261以夹置密封圈 与内杯2密封配合,该网座26的中心设有出水口 262,出水口 262下部为锥度孔266,在出水 口 262 —侧设有架座263以架设下述的摆杆44 ;在网座26上方形成凸墙264,凸墙264外 壁上分布有凸块265,在内杯2与网座26之间设有过滤网27,过滤网27嵌置于网座26中, 而内杯2下方内缘形成卡块,以令网座26旋转使凸块265扣置于内杯2的卡块上,即将过滤网27、网座26与内杯2连接在一起,反之旋动,网座26可于内杯2上拆解;而在过滤网 27与网座26之间设有活塞45与一复位预压弹簧46,另在过滤网27 —侧设有配合孔271 以供压柱43穿过与摆杆44 一端配合,而摆杆44另一端与活塞45配合。杯盖3包括配合在一起的上盖31与下盖32,上盖31 —侧设有一与下盖32及内杯 2枢接的压板35,上盖31与下盖32中间装有一开关板33,压板35与下盖32及内杯2枢 接在一起,开关板33配合一弹簧34由压板35顶持实现移动,而对应压板35在内杯2凸缘 21上设有配合孔212,开关板33的扣紧前端331采用圆弧面设计,扣入内杯的方孔212时 可延缓冲击,轻松扣紧,减少噪音。扭力弹簧56套入插销57后两端分别卡于下盖32的凹槽321与内杯2边缘及压 柱座42的凹槽422处,当要合上杯盖3时扭力弹簧受扭可防止杯盖3快速向下而碰撞内杯 2的凸缘214而产生噪音。还有用手指压下杯盖3要扣上内杯2时,开关板33的扣紧前端 331是圆弧面与内杯2的凸缘214接触时,较轻松地扣入内杯2的方孔221中,可缓冲,减少噪音。以令杯盖3在扣合于内杯2上时具有一锁扣的功能,此结构非本案重点,在此不详 述。控制装置4包括一按钮41、一压柱座42、一压柱43、一摆杆44、一活塞45 —复位 预压弹簧46,按钮41配合于杯盖3上盖31的配合孔311中,压柱座42固定在内杯2的枢 接座24上,压柱43上端穿过压柱座42的通孔421,下端穿过过滤网27的配合孔271顶持 在摆杆44上,通过按压按钮41即可通过压柱43、摆杆44而将活塞45顶起以将网座26的 出水口 262打开出水,当水流至过滤网以下水平面时,过滤网27顶部的小孔272则会进入 空气来补充加大大气压,使得过滤网下的水能彻底从锥度孔266流完。松释对按钮41的施 力,在复位弹簧46的压力作用下,复位预压弹簧46压下活塞45又将网座26的出水口 262 封住,如此实现控制装置4对泡茶杯的操作。当下压按钮41且旋转一定角度后手松开,则 按钮41的横梁411就会卡住上盖31的凸台312,按压按钮41即可通过压柱43、摆杆44而 将活塞45顶起以将网座26的出水口 262打开则可自动出水。此时按钮41转过一定角度 可从上盖31的标示313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泡茶杯在正常使用时,按压压板35即可将杯盖3打开,将茶叶置于 内杯2中,倒入适量开水,按压杯盖3即将内杯2盖紧,由于杯盖3的下端缘是恰扣置于内 杯2的环槽23中,又因开水的水蒸汽则会上升于下盖32的下端缘321及内杯2凹槽处23 且附着于此,这恰好下盖32下端缘321与内杯2凹槽处23的蒸汽水进行水接触全密封,令 杯盖3与内杯2形成水密封功能,可以保证杯盖3与内杯2很好的密封性,以达较佳的保留 茶味保温功能,从而保证内杯2中茶叶在浸泡时不跑茶味又可保水温要求,满足人们对茶 水饮用的更高品质需求。还有内杯与外玻璃杯能扣紧的此种泡茶杯,其所采用的是平口玻璃杯,而目前市 场上一般是采用斜口玻璃杯,比平口玻璃杯增加了加工难度,与玻璃杯配合的手把5顶部 是环形且有一定厚度的环形凸墙522,而内杯2刚好设计一环形凸垣213来添补此高度差, 且紧靠于玻璃杯口处,刚好与玻璃杯口相吻合,这样即密封又美观。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泡茶杯由于内杯1上环槽23的设置,使得杯盖3与内杯2之 间形成一具较佳保味保温效果的水封,可使泡茶的效果更佳不跑茶味,香气更浓;还有内杯的增加了环形凸垣213刚好与平口玻璃杯相接合,即美观又密封;另外,内杯2下方活动设 置的网座26及与网座26嵌置配合的过滤网27,且网座26与内杯2下方形成的活动旋接配 合结构,可以方便地将过滤网27从内杯2上拆下,以进行彻底的清洗;再者,手把5上孔塞 55的设置既防止锁孔54中易堆积灰尘,又达到泡茶杯外观整体性较美观又卫生的效果。
方便泡茶杯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蓝建友严洋洋严洋洋吴妹司翔宇司翔宇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司翔宇吴强雷榰, 雷鸣雷榰, 雷鸣雷榰, 雷鸣
专利相关信息
-
雷榰, 雷鸣雷榰, 雷鸣雷榰, 雷鸣雷榰, 雷鸣孙月娥唐建飞三浪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