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与渔线轮的制作方法渔线轮安装在钓竿上,用于卷收或者放出钓线,作为渔线轮,主要有纺车式渔线轮与双轴承渔线轮这两种。这样的渔线轮具有安装在钓竿上的渔线轮主体、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的卷线筒轴、以及安装在卷线筒轴上且用于卷线的卷线筒。在双轴承渔线轮上,卷线筒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在纺车式渔线轮上,卷线筒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在这样的渔线轮上,渔线轮主体具有主体部件与罩部件,主体部件具有开口部,其内部安装有各种的机构,罩部件用于封闭主体部件的开口部。这样的罩部件形成的较薄,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或由铝合金、镁合金等的轻金属形成。另外,在罩部件的内表面粘接固定有合成树脂制的内侧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在之前的现有技术中,公知有通过铆接固定或者螺纹固定的方式将内侧部件固定在罩部件上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82612号 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罩部件,由于合成树脂制的内侧部件仅仅是粘接固定在罩部件的内表面上,因而,例如由于老化等原因会使得内侧部件与罩部件间的接合力降低,内侧部件可能会从罩部件上脱离。另外,若是通过铆接固定或者螺纹固定的方式将内侧部件固定在罩部件上,由于铆接固定所用的孔或者螺纹孔会在罩部件的表面露出,所以有可能会损害罩部件的外观美观。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保持罩部件的外观美观性又能够使内侧部件不易从金属制的罩部件上脱离的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一种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包括罩部件、第I部件与第2部件。罩部件为金属板制件;第I部件为金属制件,焊接在所述罩部件的内侧,并从其上突出;第2部件为合成树脂制件,通过成型加工形成在所述罩部件以及所述第I部件上并至少覆盖所述第I部件的一部分。采用这样的渔线轮主体,将第I部件焊接在金属制的罩部件的内侧面上并从内侧面突出,将合成树脂制的第2部件成型加工在所述罩部件以及所述第I部件上并至少覆盖所述第I部件的一部分。这里,由于第I部件焊接在金属制的罩部件的内侧并从其上突出,第2部件成型加工在所述罩部件以及所述第I部件上并至少覆盖所述第I部件的一部分,因而,第I部件的固定部不会从罩部件的表面露出,因此,不但能够维持罩部件的外观美观性,而且第2部件不易从罩部件上脱离。技术方案2 :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2部件以覆盖所述第I部件的整体的方式成型加工。如此,由于第2部件成型加工在罩部件与第I部件上且覆盖第I部件的整体,因而第2部件不易从罩部件上脱离。技术方案3 :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所述第I部件包括卡合部,在成型加工所述第2部件时,第2部件能够与该第I部件的卡合部相卡合。如此,由于在将第2部件成型加工到罩部件与第I部件上时,第2部件与第I部件的卡合部相卡止,因而第I部件能够发挥作为第2部件的位置固定部(anchor)的功能,使得第2部件不易从罩部件上脱离。技术方案4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所述第I部件为具有主体部与大径部的柱状部件,其中,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焊接在所述罩部件上,所述大径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且直径比所述主体部大,并构成与所述第2部件相卡止的卡合部。如此,由于在将第2部件成型加工到罩部件与第I部件上时,第2部件与第I部件的大径部相卡止,因而第I部件的大径部能够发挥作为第2部件的位置固定部的功能,进一步使得第2部件不易从罩部件上脱离,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第I部件设置在工具或者工夹具上。技术方案5 :在技术方案f 4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所述罩部件为通过压力加工而形成的铝合金制板部件。如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罩部件。`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I飞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所述第I部件为铝合金制件。如此,能够容易地将第I部件焊接在罩部件上。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1飞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所述第I部件通过螺柱焊的方式焊接在所述罩部件上。如此,可以采用螺柱焊的方法,即,将作为第I部件的螺柱(柱状部件、焊钉)安装在专用焊枪上,并将其按压在作为罩部件的母材上,之后闭合(电源)开关,以较短的时间自动实现焊接,从而简单容易地将第I部件焊接在罩部件上。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f 7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还包括框架,所述罩部件安装在该框架的上部并且能够卸下;第I侧罩与第2侧罩,该第I侧罩与第2侧罩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两侧。所述第I部件焊接在所述罩部件的面对所述框架的内侧面上并从该内侧面上突出。如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安装在框架的上部的作为拇指推座的罩部件上。技术方案9 :一种渔线轮,包括技术方案f 8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主体。如此,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具有技术方案广8中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主体的渔线轮上。本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在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由于第I部件焊接在罩部件的内侧并从其上突出,第2部件成型加工在罩部件以及第I部件上并覆盖第I部件,因而,不但能够维持罩部件的外观美观性,而且第2部件不易从罩部件上脱离。
图1为采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图2为上述双轴承渔线轮的剖面图;图3为从里面(内侧)看到的上述双轴承渔线轮的拇指推座的立体图;图4为将第I部件焊接到了上述拇指推座上的立体图;图5为将第2部件成型加工到上述拇指推座以及上述第I部件上时的立体图;图6为将第I部件焊接到上述拇指推座上时的放大剖面图;图7为将第2部件成型加工到上述拇指推座以及上述第I部件上时的放大剖面图;图8为表不上述姆指推座的制 造工序的附图;图9为相应于图7的表不其他实施方式的附图;图10为相应于图7的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附图。附图标记说明I渔线轮主体;2把手;3星形卸力构件;5框架;5a第I侧板;5b第2侧板;5d开口;6a第I侧罩;6b第2侧罩;6c圆筒状支承部;7前罩;8拇指推座;8a内表面;9第I部件;9a主体部;9b大径部;9c小径部;10第2部件;12卷线筒;12a凸缘部;12b卷线体部;12c圆筒安装部;13离合机构;15平整绕线机构;16卷线筒轴;16a大径部分;16b卡合销;17离合器操作柄;18齿轮机构;19离合控制机构;21卸力机构;22抛铒控制机构;23离心式制动机构;24a轴承;24b轴承;30把手轴;31主齿轮;32小齿轮;32a齿部;32b啮合部;32c缩颈部;40离合拨叉;40a卡合部;41销;42弹簧;43轴承;45摩擦板;46推压板;51摩擦板;52制动帽;65制动机构罩;66转动部件;67移动部件。
如图2所示,卷线筒轴16是通过对不锈钢合金材料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为棒状,其穿过第2侧板5b并延伸到第2侧罩6b之外。延伸出来的一端通过轴承24a支承在于第2侧罩6b上形成的圆筒状支承部6c上,从而能够旋转。另外,卷线筒轴16的另一端通过轴承24b支承在离心式制动机构23内,能够旋转。轴承24a与轴承24b为密封球轴承。卷线筒轴16的大径部分16a的右端配置在第2侧板5b的通孔部分(开口)处,在其上固定着构成离合机构13的卡合销16b。卡合销16b沿径向穿过大径部分16a,其两端沿径向突出。如图2所示,齿轮机构18具有把手轴30、固定在把手轴30上的主齿轮31、与主齿轮31啮合且为筒状的小齿轮32。为了降低拇指推座8的高度,该齿轮机构18的把手轴3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比现有技术的要低。因此,收装齿轮机构18的第2侧板5b与第2侧罩6b的下部比第I侧板5a与第I侧罩6a的下部还要位于下方。如图2所示,小齿轮32为从第2侧板5b外侧向其内侧延伸且其中心被卷线筒轴16贯穿的筒状部件,其安装在卷线筒轴16上且能够在小齿轮32的轴向上移动。另外,小齿轮32的图2中左端部通过轴承43支承在第2侧板5b上,能够转动且能够在小齿轮32的轴向上移动。如该图2所示,轴承43也是密封球轴承。小齿轮32具有形成在图2中右端侧外周部上且与主齿轮31啮合的齿部32a、形成在另一端侧的啮合部32b、形成在齿部32a与啮合部32b之间的缩颈部32c。啮合部32b由沿径向形成在小齿轮32的端面上的凹槽构成,被穿过并固定于卷线筒轴16的卡合销16b卡止。这里,若小齿轮32向外侧移动,其啮合部32b与卷线筒轴16的卡合销16b相分离,则来自于把手轴30的转动力不会传递到卷线筒12上。由该啮合部32b与卡合销16b构成离合机构13。卡合销16b与啮合部32b实现卡合的话,扭矩从直径比卷线筒轴16大的小齿轮32直接传递到卷线筒轴16上,因而 ,扭转变形较小,提高了扭矩传递效率。如图2所示,离合机构操作柄17配置在一对第I侧板5a与第2侧板5b之间的后部,且位于卷线筒12的后方。如图2所示,离合控制机构19具有离合拨叉40。离合拨叉40配置在卷线筒轴16的外周,被两根销41 (仅示出一根)支承且能够在平行于卷线筒轴16的轴心的方向上进行移动。另外,离合拨叉40在其中央部具有与小齿轮32的缩颈部32c卡合的卡合部40a。在支承离合拨叉40的各销41的外周,于离合拨叉40与第2侧罩6b之间配置有弹簧42,离合拨叉40被弹簧42始终向内侧加载。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通常状态下,小齿轮32位于内侧的离合器卡合位置,其啮合部32b与卷线筒轴16的卡合销16b相卡合,从而处于离合器结合(动力传递)状态。另一方面,在由离合拨叉40使小齿轮32向外移动时,啮合部32b与卡合销16b的卡合解除,从而处于离合器分离(动力传递切断)状态。卸力机构21具有摩擦板45与推压板46,摩擦板45被推压在主齿轮31上,通过对星形卸力构件3进行旋转操作,推压板46以规定的力对摩擦板45向主齿轮31方向推压。抛铒控制机构22具有摩擦板51与制动帽52,其中,摩擦板51为多个,且夹着卷线筒轴16的两端配置;制动帽52用于调节摩擦板51对卷线筒轴16的夹持力。左侧的摩擦板51安装在制动机构罩65内。如图2所示,离心式制动机构23具有制动部件68、转动部件66与移动部件67,其中,制动部68固定在制动机构罩65上;转动部件66以与制动部件68同轴的方式配置在制动部件68内周且固定在卷线筒轴16上;移动部件67有6个,安装在转动部件66上且能够在转动部件66的径向上移动。采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双轴承渔线轮,在铝合金制的拇指推座8的内表面8a上通过螺柱焊焊接铝合金制的第I部件9,使其从该内表面8a上突起,之后通过成型加工将合成树脂制的第2部件10形成在拇指推座8与第I部件9上并完全覆盖第I部件9。在此,由于第I部件9焊接在拇指推座8的内表面8a上且从该内表面8a突起,第2部件10通过成型加工形成在拇指推座8与第I部件9上并完全覆盖第I部件9,因而,不但能够维持拇指推座8的外观美观性,且使第2部件10不易从拇指推座8上脱离。其他实施方式(a)在上面,以双轴承渔线轮的拇指推座8为例对本发明的渔线轮构件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第I侧罩6a、第2侧罩6b、前罩7等的渔线轮主体的部件上。另外,不仅是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纺车式渔线轮的盖部件等渔线轮主体的部件上。(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拇指推座8以及第I部件9为铝合金制件,然而,采用镁合金等的金属制件也可。另外,第2部件10由聚酰胺(PA)注射成型而形成,然而也可以是聚乙烯(PE)、聚缩醛(POM)等的合成树脂制件,(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I部件9通过⑶方式的螺柱焊焊接在拇指推座8上,然而,也可以通过电弧焊方式、短周期螺柱焊方式等的螺柱焊接将第I部件9焊接在拇指推座8上。(d)在上述 实施方式中,第2部件10通过成型加工形成在拇指推座8与第I部件9上并完全覆盖第I部件9,然而,也可以是通过成型加工形成在拇指推座8与第I部件9上并覆盖第I部件9的一部分。此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拇指推座8的外形本身在插入第2部件10的模具时就能够起到定位作用,然而,也可以用第I部件9的未被第2部件10覆盖的部分来实现插入模具时的定位。(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I部件9有两个,焊接在拇指推座8的两处位置,然而,第I部件9的数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I个或者3个以上。(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I部件9具有一个大径部%,然而,也可以如图9所示,设置多个(图9中为3个)大径部%。(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I部件9具有比主体部9a直径大的大径部%,然而,如图10所示,也可以设置直径小于主体部9a的小径部9c。(h)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I部件9形成为柱状,然而,也可以将第I部件9形成为在外周面具有作为卡止部的孔的块状。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保持罩部件的外观美观性又能够使内侧部件不易从金属制的罩部件上脱离的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渔线轮主体的拇指推座(8)为通过压力加工而形成的铝合金制部件,在拇指推座(8)的内表面(8a)上通过螺柱焊的方式焊接有铝合金制的第1部件(9)且该第1部件(9)从其上突出,在拇指推座(8)以及第1部件(9)上通过成型加工而一体形成有合成树脂制的第2部件(10),该第2部件(10)覆盖第1部件(9)的整体。
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与渔线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新妻翔新妻翔新妻翔新妻翔李章雨片山阳介, 川俣敦史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片山阳介, 川俣敦史周益, 张喜平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
专利相关信息
-
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