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者
    宋力, 余国新, 闫平川, 朱亚东
  • 公开日
    2014年7月30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4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4月21日
  • 申请人
    海南海力制药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K47/32GK103948555SQ20141016259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速释颗粒部、第一缓释部、第二缓释部、薄膜包衣剂和药用常用辅料;其中,所述薄膜包衣剂包裹所述速释颗粒部分、所述第一缓释部分和所述第二缓释部分及药用常用辅料,所述速释颗粒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阿莫西林800-1000份,稀释剂50-90份,粘合剂5_30份,表面活性剂1_10,润湿剂适量;所述第一缓释部与所述第二缓释部均包括含阿莫西林原料的丸芯及丸芯外包不同的肠溶缓释包衣,所述丸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阿莫西林800-1000份,稀释剂50-90份,粘合剂5-30份,表面活性剂1-10,润湿剂适量;所述第一缓释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所述丸芯500份,第一肠溶包衣材料55-75份,第一辅料15-95份和浓度为50%乙醇适量;所述第二缓释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所述丸芯500份,第二肠溶包衣材料85-120份,第二辅料25-70份和浓度为95%乙醇适量;所述外包薄膜衣包括胃溶薄膜包衣剂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稀释剂为乳糖、蔗糖、淀粉、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任一种或多种;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粘合剂为糖浆、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衍生物中任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素衍生物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35蓖麻油,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润湿剂为水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稀释剂为微晶纤维素,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粘合剂为羟丙甲基纤维素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肠溶包衣材料为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所述第一辅料包括枸橼酸三乙酯5-50份,滑石粉10-30份,二氧化钛0-15份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肠溶包衣材料为II号丙烯酸树脂80-100份,和III号丙烯酸树脂5-20份,所述第二辅料包括枸橼酸三乙酯10-40份,滑石粉10-20份,二氧化钛5-10份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用常用辅料包括交联聚维酮20-50份,微晶纤维素150-250份,羟丙纤维素30-80份,硬脂酯镁10-30份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衣剂采用胃溶型薄膜包衣剂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速释颗粒部、所述第一缓释部、所述第二缓释部的重量配比为433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原辅料必要时粉碎后过80-100目备用,称取处方量的阿莫西林和稀释剂置混合机混合5-30分钟,备用; ②称取处方量粘合剂,加纯化水配制成约4-6%溶液,加入处方量聚氧乙烯35蓖麻油搅拌均匀; ③将上述混粉以离心造丸方式制丸,选取粒径为20~60目的微丸,以45~65°C热风干燥3-5小时,20目整料,即可,将大于20目的微丸粉碎、另外放置,备用; ④称取速释颗粒处方量的物料及③中的大于20目的微丸粉碎成的细粉,用上述②的粘合剂制软材,24目筛制粒,50~70°C干燥,24目筛整粒,作为速释颗粒; ⑤分别将丸芯、第一缓释部和第二缓释部处方中的肠溶液进行液化包衣,进风温度50~60°C,物料温度控制在30~40°C,调整好缓释包衣液的喷枪喷速,开始包衣,随时观察小丸情况,调整喷液速度,防止小丸粘合待包衣增重约25~30%后,将包衣微丸置烘箱中50~55°C鼓风干燥4小时后,取出冷却,称量增重合格后,取小丸过30目筛,备用; ⑥将速释颗粒部、第一缓释部和第二缓释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处方量的药用常用辅料,混合15分钟,检测中间体含量; ⑦压片根据中间体含量计算压片片重,以10~12公斤压力进行压片; ⑧薄膜包衣剂以40~70%乙醇配制的包衣剂进行包衣,素片的增重约为3.0% ; ⑨包装铝塑包 装或塑料瓶包装,外包装为纸盒包装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的制备方法
  •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包括速释颗粒部、第一缓释部、第二缓释部和外包膜;其中,外包膜包裹的速释颗粒部、第一缓释部和第二缓释部,并且,第一缓释部与第二缓释部内含丸芯及常规药用辅料,丸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阿莫西林800-1000份,稀释剂50-90份,粘合剂5-30份,表面活性剂1-10,润湿剂适量;第一缓释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丸芯500份,第一肠溶包衣材料55-75份,第一辅料15-95份和浓度为50%乙醇适量;第二缓释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丸芯500份,第二肠溶包衣材料85-120份,第二辅料25-70份和浓度为95%乙醇适量;外包膜包括薄膜包衣剂和包膜辅料,通过以上组分的配比,达到药物释放稳定的效果。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0002]阿莫西林作为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_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一种白色粉末,半衰期约为61.3分钟。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使用方式一般为口服,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由于常规的口服制剂的释放为一次性释放,从而导致药效时长短,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需要多次进行服用,给使用者带来麻烦,因此,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诸如缓释药,如中国专利CN101011363A公开了一种阿莫西林缓释片,利用薄膜包衣,扩散释放,延长了缓释时间,使服用的时间间隔从一般的6小时延长到12-24小时,类似的专利还有很多,对于这种缓释的效果,需要维持血液中药物的浓度,以保证杀菌的效果,另外,专利号为CN1404389A的发明专利似乎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对于脉冲给料,相比于常规的缓释方法,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延缓释药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产品的疗效也更加突出,但目前,对于阿莫西林的脉冲释药,市场上鲜有出现,而至于如何将脉冲释药这一技术与阿莫西林完美的结合起来,也需要进行摸索与解决。
[000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提高了药物释放的稳定性。[0004]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的制备方法,结合组分,得到释放稳定的产品。[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包括:速释颗粒部、第一缓释部、第二缓释部、薄膜包衣剂和药用常用辅料;其中,所述薄膜包衣剂包裹所述速释颗粒部分、所述第一缓释部分和所述第二缓释部分及药用常用辅料,所述速释颗粒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阿莫西林800-1000份,稀释剂50-90份,粘合剂5_30份,表面活性剂1-10,润湿剂适量;所述第一缓释部与所述第二缓释部均包括含阿莫西林原料的丸芯及丸芯外包不同的肠溶缓释包衣,所述丸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阿莫西林800-1000份,稀释剂50-90份,粘合剂5-30份,表面活性剂1-10,润湿剂适量;所述第一缓释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所述丸芯500份,第一肠溶包衣材料55-75份,第一辅料15-95份和浓度为50%乙醇适量;所述第二缓释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所述丸芯500份,第二肠溶包衣材料85-120份,第二辅料25-70份和浓度为95%乙醇适量;所述外包薄膜衣包括胃溶薄膜包衣剂,通过以上组分的配比,达到药物稳定的释放效果。[0006]进一步,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稀释剂为乳糖、蔗糖、淀粉、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任一种或多种;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粘合剂为糖浆、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衍生物中任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素衍生物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35蓖麻油,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润湿剂为水。[0007]进一步,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稀释剂为微晶纤维素,所述速释颗粒部与所述丸芯中采用的粘合剂为羟丙甲基纤维素。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肠溶包衣材料为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所述第一辅料包括:枸橼酸三乙酯5-50份,滑石粉10-30份,二氧化钛0-15份。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肠溶包衣材料为:II号丙烯酸树脂80-100份,和III号丙烯酸树脂5-20份,所述第二辅料包括:枸橼酸二乙酯10-40份,滑石粉10-20份,二氧化钛5-10份。
[0010]进一步,所述药用常用辅料包括:交联聚维酮20-50份,微晶纤维素150-250份,羟丙纤维素30-80份,硬脂酯镁10-30份。
[0011]进一步,所述薄膜包衣剂采用胃溶型薄膜包衣剂。[0012]进一步,所述速释颗粒部、所述第一缓释部、所述第二缓释部的重量配比为4:3:3。
[0013]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①原辅料必要时粉碎后过80-100目备用,称取处方量的阿莫西林和稀释剂置混合机混合5-30分钟,备用;
[0015]②称取处方量粘合剂,加纯化水配制成约4-6%溶液,加入处方量聚氧乙烯35蓖麻油搅拌均匀;
[0016]③将上述混粉以离心造丸方式制丸,选取粒径为20~60目的微丸,以45~65°C热风干燥3-5小时,20目整料,即可,将大于20目的微丸粉碎、另外放置,备用;
[0017]④称取速释颗粒处方量的物料及③中的大于20目的微丸粉碎成的细粉,用上述②的粘合剂制软材,24目筛制粒,50~70°C干燥,24目筛整粒,作为速释颗粒;
[0018]⑤分别将丸芯、第一缓释部和第二缓释部处方中的肠溶液进行液化包衣,进风温度50~60°C,物料温度控制在30~40°C,调整好缓释包衣液的喷枪喷速,开始包衣,随时观察小丸情况,调整喷液速度,防止小丸粘合。待包衣增重约25~30%后,将包衣微丸置烘箱中50~55°C鼓风干燥4小时后,取出冷却,称量增重合格后,取小丸过30目筛,备用;
[0019]⑥将速释颗粒部、第一缓释部和第二缓释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处方量的药用常用辅料,混合15分钟,检测中间体含量;
[0020]⑦压片:根据中间体含量计算压片片重,以10~12公斤压力进行压片;
[0021]⑧薄膜包衣剂:以40~70%乙醇配制的包衣剂进行包衣,素片的增重约为3.0% ;
[0022]⑨包装:铝塑包装或塑料瓶包装,外包装为纸盒包装。
[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出的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通过对药物的释放行为、贮存条件等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辅料组分及配比相结合,达到良好的释放效果,所述丸芯在三层不同的包裹下,能够达到稳定的脉冲释放,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剂量的效果,并且,还能杀灭更多的细菌以及更好的预防耐药菌株的出现,另一方面,对于贮存也方便。
[0024]本发明公开的所述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工艺相对简单,且操作无需采用特殊的设备,因此应用范围广,适于推广。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发明一种阿莫西林脉冲缓释片一个实施例的药物释放曲线图。

[00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 例1
[0029]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进行操作:
[0030]①原辅料必要时粉碎后过80-100目备用,称取处方量的阿莫西林和稀释剂(微晶纤维素)置混合机混合5-30分钟,备用;
[0031]②称取处方量粘合剂(羟甲基纤维素),加纯化水配制成约4-6%溶液,加入处方量聚氧乙烯35蓖麻油搅拌均匀;
[0032]③将上述混粉以离心造丸方式制丸,选取粒径为20~60目的微丸,以45~65°C热风干燥3-5小时,20目整料,即可,将大于20目的微丸粉碎、另外放置,备用;
[0033]④称取速释颗粒处方量的物料及③中的大于20目的微丸粉碎成的细粉,用上述②的粘合剂制软材,24目筛制粒,50~70°C干燥,24目筛整粒,作为速释颗粒;
[0034]⑤分别将丸芯、第一缓释部和第二缓释部处方中的肠溶液进行液化包衣,进风温度50~60°C,物料温度控制在30~40°C,调整好缓释包衣液的喷枪喷速,开始包衣,随时观察小丸情况,调整喷液速度,防止小丸粘合。待包衣增重约25~30%后,将包衣微丸置烘箱中50~55°C鼓风干燥4小时后,取出冷却,称量增重合格后,取小丸过30目筛,备用;
[0035]⑥将速释颗粒部、第一缓释部和第二缓释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处方量的药用常用辅料(交联聚维酮、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硬脂酸镁),混合15分钟,检测中间体含量;
[0036]⑦压片:根据中间体含量计算压片片重,以10~12公斤压力进行压片;
[0037]⑧薄膜包衣剂:以40~70%乙醇配制的包衣剂进行包衣,素片的增重约为3.0% ;
[0038]⑨包装:塑料瓶包装,外包装为纸盒包装,得产品I。
[0039]其中,各组分的处方配比如下:
[0040]片剂处方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