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李春长
  • 公开日
    2009年11月18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2月15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2月15日
  • 申请人
    贺欣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D05B69/00GK201347499SQ20082013024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包括一设于缝纫机本体(10)侧边的凹部(101)、一从缝纫机本体(10)侧边凹部(101)穿出的一传动轴(11)、一组合桶体(12)、一设于组合桶体(12)内周缘的定子装置(13)、一设在该组合桶体(12)外侧的马达后盖(15)及一设于该马达后盖(15)外侧的手轮(16),其特征在于该组合桶体(12)设在该凹部(101)内;该传动轴(11)内端外周设有一键槽(111)于嵌入一固定键(113)后固定一转子(14)于传动轴(11)上;该传动轴(11)外端设一固定螺孔(112)借一固定螺(181)将该手轮(16)栓固于该传动轴(11)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组合桶体(12) 包括有一延伸部(121),该组合桶体(12)借由该延伸部(121)装设在该凹部(101)中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定子装置(13) 包括有一定子本体(131)、 一绝缘前盖(132)及一绝缘后盖(133),且该绝缘前盖(132) 及该绝缘后盖(133)分别对应于该定子本体(131)的两侧予以组合,用以固定该定子本体 (131)于组合后的绝缘前盖(132)及绝缘后盖(133)之间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后盖 (15)前端设一环状沟(151),使该手轮(16)后端缘在该环状沟(151)所提供的轨道中自由 转动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轴(11) 外端外周设有一固定部(114),用以提供螺丝(182a、 182b)将该手轮(16)栓固于该传动 轴(11)上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转子(14) 利用一转子螺(143)栓固于该传动轴(11)上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缝纫设备的结构技术,尤指有关一种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 机构改良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包括一从缝纫机本体(10)侧边凹部(101)穿出一传动轴(11)、一组合桶体(12)、一设于组合桶体(12)内周缘的定子装置(13)、一设在组合桶体(12)外侧的马达后盖(15)及一设于马达后盖(15)外侧的手轮(16),其特征在于组合桶体(12)设在凹部(101)内;传动轴(11)内端外周设有一键槽(111)于嵌入一固定键(113)后固定一转子(14)于传动轴(11)上;传动轴(11)外端设一固定螺孔(112)借一固定螺(181)将手轮(16)栓固于传动轴(11)上。借此,降低产制缝纫机的产制成本,且使用时不需经常更换容易耗损的零件,实为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的一大改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的制作方法缝纫机为一种被广泛运用于衣着、服饰的缝合机具,目前市面上所常见的缝纫机, 大多是以传统马达作为缝纫机主轴的驱动装置,以使主轴能够运转,进而带动相关的机 件进行往复、穿梭运动,俾利缝纫作业的进行。请参阅图l所示,是为一种现有缝纫机的主轴驱动机构示意图,现有缝纫机的本体100设有一带动相关的机件进行往复、穿梭运动的主轴ioi,并且在本体100—端的侧部架设一单面向外突出的马达座200,以通过马达座200的架设来形成一个供传统马达 300安装的容置空间201。为了使传统马达300的动力能作为驱动主轴101转动之用,因此必须先在本体100 上设置供主轴101架设的第一轴承102、马达座200上设置供传统马达300的输出轴301 架设的第二轴承202。上述主轴101上设有一用以带动主轴101转动的第一皮带轮103,输出轴301上设 置一被输出轴301带动的第二皮带轮203,且于第一皮带轮103与第二皮带轮203之间 设有一条使第二皮带轮203能驱动第一皮带轮103的皮带400。当传统马达300的输出轴301开始转动时,就能透过第二皮带轮203、皮带400、 第一皮带轮103的传动,来间接驱动主轴101转动,令主轴能够运转而使相关的机件运 作。然而,现有缝纫机的主轴驱动机构在实施上,具有下列问题点 1.由于输出轴301与主轴101之间是透过皮带400来进行动力的侧向传动,因此必 须架设第一轴承102、第二轴承202来使输出轴301与主轴101被定位,以避免皮带400 运转时所产生的拉力、约束力在输出轴301与主轴101端部因杠杆效应所衍生的问题; 而第一轴承102、第二轴承202为了承受这些力量、往往需要经常的进行保养,并且于必要时还须进行损耗更换的维修作业。
2. 皮带400的使用会有老化、磨损的问题,且架设时还要对张力间隙进行适当调整 的问题,例如需对马达300以及第二轴承202架设的位置进行微调,才能确保皮带400 不会呈现松弛或过紧的状态。
3. 马达座200、传统马达300、第一轴承102、第二轴承202、第一皮带轮103、第 二皮带轮203、皮带400的架设与调整工序相当繁琐,除了不易保养与维护之外,并且 相当占用空间,也使得缝纫机整体的体积变大,而侧面突出的马达座200,除了造型突 兀、不美观之外,有吋候更会有阻碍操作的问题。
4. 传统马达300输出的动力,经输出轴301、第二轴承202、第二皮带轮203、皮带 400、第一皮带轮103、第一轴承102后才为驱动主轴101之用,会造成动力大幅的流失 而磨损机件、并有转为热能流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实用新型专利第200720306054.6号便提供一种缝制设备的马 达连机机构的解决方案。于该案中,缝制设备机体前端的带有中心插孔的机轴外部圆周 边沿设有一条形开口插槽,以供键插入机轴的开口插槽内;机轴套于马达转轴的中心孔 内,并透过中心孔的另一端的插孔内插入套有垫片的转子锁紧螺丝,故机轴固定连接转 子,而定子则固定于缝制设备机体的马达机壳。马达机壳通过螺丝固定于缝制设备机体 前端,而圆形手轮与前盖组合后卡入马达机壳前部端盖的中心透孔内并通过螺丝予以固 定。
上述专利在实施上,具有下列问题点
1. 该案中圆形手轮与前盖组合后卡入马达机壳前部端盖的中心透孔内并通过若干 螺丝固定,故圆形手轮是利用螺丝与前盖一起组合固定于马达机壳上而非机轴上,使其 实用性令人质疑。
2. 又,该案中马达机壳是通过螺丝固定于缝制设备机体的侧端,仍无法解决现有缝 纫机的主轴驱动机构中的马达座由缝纫机本体朝侧面突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耍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改良,以改进背景技 术主轴驱动机构过于复杂、占用空间、组装不易、成本较高、产生额外动力损失等问题。
为了达成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设于缝纫机本体侧边的凹部、 一从缝纫机本体侧边凹部穿出的一传动轴、 一组合桶体、 一设于组合桶 体内周缘的定子装置、 一设在该组合桶体外侧的马达后盖及一设于该马达后盖外侧的手 轮,其特征在于该组合桶体设在该凹部内;该传动轴内端外周设有一键槽于嵌入一固 定键后固定一转子于传动轴上;该传动轴外端设一固定螺孔借一固定螺将该手轮栓固于 该传动轴上。
该组合桶体包括有一延伸部,该组合桶体借由该延伸部装设在该凹部中。 该定子装置包括有一定子本体、 一绝缘前盖及一绝缘后盖,且该绝缘前盖及该绝缘
后盖分别对应于该定子本体的两侧予以组合,用以固定该定子本体于组合后的绝缘前盖
及绝缘后盖之间。
该马达后盖前端设一环状沟,使该手轮后端缘在该环状沟所提供的轨道中自由转动。
该传动轴外端外周设有一固定部,用以提供螺丝将该手轮栓固于该传动轴上。 该转子利用一转子螺栓固于该传动轴上。
相较于背景技术与相关前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 免除背景技术中所载第一轴承102、第二轴承202、第一皮带轮103、第二皮带轮 203、皮带400…等繁琐传动构件的设置,大幅节省了整体结构在架设所需的容置空间。
2. 由于免除繁琐传动构件的设置,因而使组装作业更为精简、快速,除了节省材料 成本之外,也提高了产制效率。
3. 马达架设在缝纫机本体侧边凹部的位置,因此能改进背景技术马达座200与前案 马达机壳单面突出于缝纫机本体的问题,除了改良造型突兀、不美观的问题之外,更解 决了阻碍操作的问题。
4. 采用直接驱动的结构来取代繁琐的传动构件,除了让传动效果更为直接之外,并 且能有效改进因繁琐传动而造成的动力流失问题、热耗问题以及磨损问题。
5. 采用直接与传动轴联结的手轮,使得使用者能够直接借由手轮徒手驱动传动轴。
6. 由于并未设置传动皮带、皮带轮以及轴承,因此也不会有零件磨耗需要保养与更 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功效及特点将以如下附图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而益加 明了。

图1为现有的缝纫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3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4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定子装置与转子的立体图5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中揭示缝纫机的传动 轴驱动机构是在缝纫机本体10的侧边凹部101处直接架设一马达102,借以用最少的构 件、最少的配置空间,来完成传动轴驱动机构的架设作业,借以降低产制缝纫机的产制 成本。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于本实施中,马达102的传 动轴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轴11、组合桶体12、定子装置13、转子14、马达后盖15及手 轮16。
于缝纫机本体10其中一侧面上设有一凹部101,并在凹部101处往外穿出有一传动 轴11。传动轴11与凹部101相接端为内端lla,另一端为传动轴11的外端llb。
传动轴ll包含有键槽lll、固定螺孔112、及固定部113,且键槽lll设在传动轴 11的内端lla外周处并供一固定键114插置。固定螺孔112设于传动轴11的外端lib 处并提供一固定螺181栓固,且于同一外端lib的外周处更设有一固定部113。
组合桶体12包括有一延伸部121,且组合桶体12借由延伸部121凸伸入缝纫机本 体10的凹部101中,使组合桶体12装设在缝纫机本体10的侧边。于组合桶体12上设 有后盖螺孔122a、 122b、 122c、 122d及凹部螺孔123a、 123b、 123c、 123d,并于内周 缘处设有一定子装置13。
定子装置13包括有定子本体131、绝缘前盖132及绝缘后盖133,且定子本体131 是由缠绕有线圈的硅钢片所构成,于加上电源时能产生磁场。绝缘前盖132及绝缘后盖 133是用以保护并容纳定子线圈,且分别对应而与定子本体131的两侧互相盖合,以将 定子本体131与绝缘前盖132及绝缘后盖133结合为一体。
另于定子装置13内周缘处设有一转子14(如图4所示),且转子14由具永磁性的磁
6石141所环设而成。在转子14的中央处设有一具键槽的轴孔142,且轴孔142的形状与 设有键槽111插置固定键114后的传动轴11相对应。垂直对应于固定键114的轴孔142 处装置一转子螺143,借由转子螺143栓固转子14于传动轴11上。于图3中,马达后 盖15设在组合桶体12外侧,且与组合桶体12对应组合后形成一提供传动轴驱动机构 组件架设的容置空间并具有遮蔽驱动机构组件及阻隔尘埃的作用。
马达后盖15前侧缘表面设有环状沟151,其后侧缘设有桶体螺孔152a、 152b、 152c、 152d。另于环状沟151上设有一手轮16,且手轮16后端缘在马达后盖15的环状沟151
所提供的轨道中自由转动。
一第一螺组171a、 171b、 mc、 171d依序穿入马达后盖15的桶体螺孔152a、 152b、 152c、 152d与组合桶体12的后盖螺孔122a、 122b、 122c、 122d后将马达后盖15固定 于组合桶体12上。经固定后,组合桶体12与马达后盖15对应组合所形成的容置空间 提供设置定子装置13与转子14(如图5所示)。
接下来利用转子14中央的轴孔142对应于键槽111上插置固定键114的方位,由 传动轴11的外端lib往内端lla穿入。再借由组合桶体12的延伸部121凸伸入缝纫机 本体10的凹部101,并以一第二螺组172a、 172b、 172c、 172d穿入组合桶体12的凹部 螺孔123a、 123b、 123c、 123d将组合桶体12螺栓固定于凹部101 。最后马达102(如图 2所示)的传动轴驱动机构即整体固定于缝纫机本体10的一侧边。
于上述装设过程中,传动轴11由凹部101所延伸出的长度足够提供最外侧的手轮 16借由其轴孔161穿入,且传动轴11外端lib处的固定部113用以借螺丝182a、 182b 将手轮16上的螺孔162a、 162b固定手轮16于其上(如图5所示),即图3中的固定螺 181先穿经手轮16上的轴孔161后,再栓入传动轴11外端lib的固定螺孔112中以将 手轮16栓固于传动轴ll的外端llb,而螺丝182a、 182b则是先经由手轮16上的螺孔 162a、 162b,再栓入传动轴11的固定部113并将手轮16栓固于传动轴11的外端lib 上。前述手轮16与传动轴11的连结关系,使得使用者于徒手转动手轮16时,借由该 连接关系的传动方式来直接驱动传动轴11。
综合上述,当加上电源时,定子装置13产生磁场而使转子14运转,此时固定在转 子14上的传动轴11就会直接被驱动而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所呈现的动力传 输过程,相当直接、精简,不但免除背景技术中所提及轴承、皮带轮、皮带等繁琐传动 构件的设置而大幅节省架设空间之外,也让组装作业更为迅速,除了节省材料成本之外,也提高了产制效率。
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驱动的技术手段来取代背景技术中繁琐的传动构件,除 了让传动效果更为直接之外,并且有效改进因繁琐传动而造成的动力流失以及机件磨损 问题。
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仅列举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 实用新型,例如缝纫机本体10、组合桶体12、定子装置13、转子14、马达后盖15 以及手轮16,视实际使用需求而予以适当调整,举凡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等近似 或相雷同的等效运用者,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保护之内,始符合理。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