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涛 毕, 赵付斌, 高玉刚, 齐立民
  • 公开日
    2009年9月30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1月14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1月14日
  • 申请人
    青岛天一集团红旗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D03D49/06GK201317850SQ2008201750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特征是包括机架部分、上经轴、过渡梁及后梁部分,过渡梁及后梁部分位于上织轴的下方,后梁部分的位置低于过渡梁的位置,且过渡梁的位置在前及后梁部分在后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经轴单独配置 一台伺服电机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梁位于 上经轴前下方,上述后梁部分位于上经轴后下方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部分包 括左、右立板与中间加强横梁,上述上经轴、过渡梁及后梁部分位于左右立板之间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部分包括固 定梁、摆动梁及摆动动力提供机构,摆动梁包括能同步作出摆动动作的一辅摆动梁和一主摆 动梁,其中辅摆动梁位于固定梁的后方,主摆动梁位于固定梁的下方,辅摆动梁与主摆动梁的直径为30 50min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提供机构设 置在机架联接板上,固定梁的两端固定在两侧机架联接板上,动力提供机构设置摇臂,摇臂 的一端通过臂套套置在固定梁对应端上,臂套上设置辅助摆动梁联接固定端座及主摆动梁固 定端座,辅摆动梁及主摆动梁固定联接在对应固定端座上,摇臂的另一端套置在一立式拉杆 上,拉杆的上部套置压縮弹簧,下部连接传感器,压縮弹簧压持在摇臂对应部位上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摆动梁的两端 头分别伸入对应固定端座的限位孔槽内,各端头与限位孔槽的内周壁之间留有工作间隙8、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要求所述的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固定梁上设有若干承托座部,各承托部设置一对承托短辊,辅摆动梁及主摆动梁与各自对应 承托座部的一对承托辊保持线接触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联接板,与机架主体之间采取能够调整位置高度的联接固定方式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气织机,特别与喷气织机的送经部分有关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特征是包括机架部分、上经轴、过渡梁及后梁部分,过渡梁及后梁部分位于上织轴的下方,后梁部分的位置低于过渡梁的位置,且过渡梁的位置在前及后梁部分在后。本实用新型经纱可从单独伺服电机控制的上织轴送出,绕经过渡梁和摆动梁后前行。其特别适合与现有喷气织机叠加使用,构成同时拥有上、下两套送经结构的机体,有利于对现有喷气织机现有送经部分的升级改造。该上织轴送经结构与主机原送经系统可互不干涉,能够很容易地完成经纱有不同张力要求或经密特别大的织物织造。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的制作方法现有技术中的喷气织机,双重经轴为左右排列,共用一根后梁结构,其缺点是使用范围 窄,不太适于对用经量不同或经密特别大织物的织造。另外,该类喷气织机的后梁部分大都 采用单梁或双梁结构,经过一根摆动梁的摆动来补偿经纱的变化;为了增加其刚性,摆动梁 一般都比较粗,直径在130咖以上,重量也比较大,这种技术方式所带来的弊端是加大了摆 动梁相对于转动中心的转动惯量,降低了补偿的效果,也给摆动动力提供部分增加了负担, 进而极易造成相关零部件的损坏;此外,对于宽幅织机来说,即使使后梁较大幅度地加大直 径,由于托承经纱数量过大,后梁在宽幅均布的载荷作用下易产生挠性形变,在织造过程中, 就会逐渐产生经纱的边松现象,使开机率降低,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包括机架部分、上经轴、过渡梁及后梁部分,过渡 梁及后梁部分位于上织轴的下方,后梁部分的位置低于过渡梁的位置,且过渡梁的位置在前 及后梁部分在后。上述上经轴单独配置一台伺服电机。上述过渡梁位于上经轴前下方,上述后梁部分位于上经轴后下方。上述机架部分包括左、右立板与中间加强横梁,上述上经轴、过渡梁及后梁部分位于左 右立板之间。上述后梁部分包括固定梁、摆动梁及摆动动力提供机构,摆动梁包括能同步作出摆动动 作的一辅摆动梁和一主摆动梁,其中辅摆动梁位于固定梁的后方,主摆动梁位于固定梁的下方,辅摆动梁与主摆动梁的直径为30 50mm。
上述动力提供机构设置在机架联接板上,固定梁的两端固定在两侧机架联接板上,动力提供机构设置摇臂,摇臂的一端通过臂套套置在固定梁对应端上,臂套上设置辅助摆动梁联 接固定端座及主摆动梁固定端座,辅摆动梁及主摆动梁固定联接在对应固定端座上,摇臂的 另一端套置在一立式拉杆上,拉杆的上部套置压縮弹簧,下部连接传感器,压缩弹簧压持在 摇臂对应部位上。
上述主摆动梁的两端头分别伸入对应固定端座的限位孔槽内,各端头与限位孔槽的内周 壁之间留有工作间隙。
在上述固定梁上设有若干承托座部,各承托部设置一对承托短辊,辅摆动梁及主摆动梁 与各自对应承托座部的一对承托辊保持线接触。
上述机架联接板,与机架主体之间采取能够调整位置高度的联接固定方式。
本实用新型,经纱可从单独伺服电机控制的上织轴送出,绕经过渡梁和摆动梁后前行。 其特别适合与现有喷气织机叠加使用,构成同时拥有上、下两套送经结构的机体,有利于对 现有喷气织机现有送经部分的升级改造。该上织轴送经结构与主机原送经系统可互不干涉, 能够很容易地完成经纱有不同张力要求或经密特别大的织物织造。
在其后梁部分,经纱先绕经辅摆动梁后再绕经主摆动梁,主、辅摆动梁同步作出摆动动
作,主、辅摆动梁以固定梁为中心摆动,由于各摆动梁直径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摆动梁的直 径,质量轻,转动惯量得以大大减小,随着经纱张力的变化具有很好的跟随性,使经纱的张 力波动小,同时,还可捎带解决部分边松问题。上述各摆动梁通过固定梁上的承托座部进行 多点支撑,强度高,转动灵活。另外,主摆动梁两端活动联接在固定座上即主摆动梁两端头 与对应固定座之间优选采取间隙配合方式,随着经纱张力的变化,主摆动梁的两端可在固定 座的限位孔槽内沿内周壁滑动,使其端部一段距离的变形可进一步弥补边松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原理示意图,示出了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图2为图1记载方式的右视结构图。
图3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后梁部分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原理示意图,示出了主体结构的一 部分。
图4为图3记载方式的右视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及图2, 一种喷气织机新型上织轴送经结构,包括机架部分、上经轴1、过渡梁 2及后梁部分3。机架部分包括左立板4、右立板(未示出)及中间加强横梁5,上经轴l、 过渡梁2及后梁部分3位于左右立板之间。过渡梁1及后梁部分3位于上织轴的下方,后梁 部分3的位置低于过渡梁的位置,且过渡梁的位置在前及后梁部分在后,如其优选方式为过 渡梁2位于上经轴1前下方,后梁部分3位于上经轴1后下方,这样足以使过渡梁2与后梁 部分3中的辅摆动梁的距离比较大,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挡车工的操作。上经轴l单独配 置一台伺服电机(未示出)。
上述后梁部分3,结合图3及图4,其包括固定梁31、摆动梁及摆动动力提供机构。摆 动梁包括一辅摆动梁32和一主摆动梁33,其中辅摆动梁32位于固定梁31的后方,主摆动 梁33位于固定梁31的下方,辅摆动梁32直径可为30、 35、 40、 45或50mm,主摆动梁33 直径可为30、 35、 40、 45或50mm,动力提供机构设置在机架联接板34上,固定梁31的两 端固定在两侧机架联接板上,图中仅示出了一侧机架联接板,动力提供机构设置摇臂35,摇 臂35的一端通过臂套351套置在固定梁31对应端上,臂套351上设置辅助摆动梁联接固定 端座36及主摆动梁固定端座37,辅摆动梁32通过两端头固定联接在对应固定端座36上, 主摆动梁33的两端头分别伸入对应固定端座37的限位孔槽内,各端头与限位孔槽的内周壁 之间留有工作间隙371,摇臂35的另一端套置在一立式拉杆38上,拉杆38的上部套置压縮 弹簧39,下部连接传感器310,压縮弹簧39压持在摇臂35对应部位上,在固定梁31上设有 若干承托座部310、 311,辅摆动梁与其对应承托座部310的一对承托辊3101保持线接触, 主摆动梁与其对应承托座部311的一对承托辊3111保持线接触。经纱312先向下绕经辅摆动 梁2,再继续向下绕经主摆动梁3后前行。主、辅摆动梁同步摆动用以实现对经纱张力的调 整。另外,在经纱张力的作用下,主摆动梁的两端可在限位孔槽内沿内周壁相应滑动,使其 端部一段距离的变形可进一步弥补边松问题。
实施例2
除后梁部分外,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对应部分相同。后梁部分可采取现有技术中的单 摆动梁结构方式。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