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金色灰绿曲霉素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 专利名称
    金色灰绿曲霉素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 发明者
    郑智慧, 路新华, 徐岩, 郑海洲, 可爱兵, 任晓, 李业英, 石英, 崔晓兰, 范玉玲, 霍培元, 赵峰, 沈文斌, 穆栋, 段宝玲
  • 公开日
    2014年6月1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3月25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3月25日
  • 申请人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文档编号
    A61K31/11GK103860529SQ20141011214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下式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肥胖药物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II型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涉及金色灰绿曲霉素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介导的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治疗肥胖、糖尿病、肿瘤等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它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专利说明】金色灰绿曲霉素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 发明内容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金色灰绿曲霉素类化合物的新用途【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金色灰绿曲霉素类化合物的医药新用途。[0002]蛋白质酪氨酸憐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PTP)是一类信号传导酶,它们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来控制细胞的成长、分化、代谢;细胞迁移、基因转录、离子通道开闭、免疫反应、细胞凋亡以及成骨发育也受到调控。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的紊乱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症和骨质疏松症[Desai,et al.1996,Cell, 84: 599-609; Kishihara , et al.1993, Cell, 74: 143-156; Hardy S, et al.Anticancer Agents Med Chem, 2012 Jan; 12(1): 4-18]。[0003]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是一个大家族,主要分为跨膜受体型(如CD45和LAR等)和胞内非受体型(如PTP1B、SHP2等)两种。目前的研究结果证明其中PTP1B、SHP2以及LAR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关系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最为密切相关。蛋白酪氨酸磷酸酶-lB(Pi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 IB, PTP1B)属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家族,是在体内广泛表达的胞内蛋白质酪氨酸憐酸酶,由PTPNl基因编码(Brown-Shimer S.,et al.Proc Nat AcadSci, 1990,87: 5148-515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SHP2[Src homology 2 (SH2) domaincontaining phosphotyrosine phosphatase 2, SHP2]是一种由 PTPNlI 基因编码,细胞质内广泛表达的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分子结构包括N端两个Src同源区、中部一个酪氨酸磷酸(酯)酶活性区域、C端一个包含多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及一个富含脯氨酸Motif尾巴的区域[Neel B.G., et al.Trends Biochem Sci, 2003,28(6): 284-293]。[0004]胰岛素(Insulin)通过与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R)的α亚基结合,激活受体胞内β亚基内在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导致酪氨酸参加自身的磷酸化。而被激活的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再通过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从而将胰岛素信号传递下去。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信号通路的阻断或减弱。研究发现PTPlB通过对胰岛素受体激酶(insulin receptor kinase, IRK)或IRK活性片段的磷酸化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作用,对胰岛素信号传导进行负调节。PTPlB通过无催化活性的C-末端结构域与内质网相连,与其他PTPase相比,有更高的去IRP和IRS磷酸化活性,从而抑制IRS和PI3K的P85亚基复合物的形成以及Akt、MAPK的磷酸化水平,而且胰岛素诱导的糖原合成被抑制,因此,PTPlB可在胰岛素信号级联中的多个位点发挥负调控作用。过度表达PTPlB能增加胰岛素受体脱磷酸化、下调受体后信号;相反,抑制受体-PTPlB结合、PTPlB的定点突变以及给与抑制性抗体的实验方法均可增强胰岛素信号[ElcheblyM., et al.Science, 1999, 283: 1544-1548]。[0005]更重要的研究证明,PTPlB基因敲除小鼠的基础代谢水平和总体能量消耗升高,体重减轻,膜岛素敏感性增强[Klaman L.D., et al.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2000,20(15): 5479-5489]。Tonks 等[Tonks Ν.Κ.,et al.Mol Cell Biol, 1990,10:458-463]的实验表明,给爪蟾卵显微注射PTPlB阻断了胰岛素的作用。最近的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研究已充分证明了 PTPlB是胰岛素作用的特异性调控子。PTPlB可影响体重和能量消耗的调节。Elchebly等报道,PTPlB基因敲除鼠在表型上是健康的,同时有较低的空腹血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在胰岛素耐量实验中血糖明显下降等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的表现,且这种增敏效应具有组织特异性,它可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但对脂肪组织无明显影响。更加令人振奋的是,敲除鼠在高脂饮食喂养时不会出现肥胖或体重增加,也不发生IR的加重[Elchebly M,et al.Science 1999,283:1544-1548]。这一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可能性:抑制PTPlB能有效的解决代谢综合征的两个主要问题,糖耐量减低和肥胖,PTPlB是研究开发抗糖尿病药物的一个重要的新靶点。[0006]另外,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PTPlB可以通过对p62D0K的脱磷酸化激活Ras_ERK、Src激酶和Ras/Erk途径的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途径,从而在癌症,特别在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ube N, et al.Proc Natl Acad Sci, 2004,101: 1834-1839; Bentires-Alj M, et al.Cancer Res, 2007, 67: 2420-2424; Zhu S.,et al., Cancer Res, 2007, 67: 10129-10137)。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TP1B 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能量代谢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0007]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参与多种细胞内讯息传递如MAP kinase、Jak-Stat及PI3 kinase等途径,在胰岛素增敏、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等过程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不仅是个糖尿病的药物靶点,也被确定为一个原癌基因,是抗肿瘤的药物靶点。[Neel B.G.,et al.Trends Biochem Sci, 2003, 28(6): 284-293; Cunnick J.Μ., et al.J BiolChem, 2002,277(11): 9498-9504; Rebecca J.C., Gen S.F., Blood, 2008,109(3):862-867]。
[0008]白细胞共同抗原相关蛋白(leukocyte antigen-related protein,LAR)属于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PTP),它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LAR参与不同种细胞的多种信号通路,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I)细胞与细胞间的粘着与通讯;(2)细胞与胞外基质的通讯,例如粘着斑等;(3)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Ozawa,M.et al.,J Biol Chem.,1998,27`3,6166-6170; Vleminckxj K.and Kemlerj R.,Bioessaysj 1999,21,211-220; Kornbergj L et al.,J Biol Chemj 1992,267,23439-23442]。在胞间信号通路中,LAR主要是通过与B-连环蛋白结合,抑制EGFR或ei*bB2依赖的酪氨酸磷酸化,从而保持细胞间的通讯连接。在进行人类乳腺癌的免疫组化研究中发现,大量表达erbB2/neu的癌症中46%都同时有LAR的表达。将erbB2/neu基因的跨膜区点突变使其编码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再将突变基因转染正常人类乳腺上皮细胞,种植上皮细胞的裸鼠体内形成癌症,同时发现LAR和PTPlB表达水平升高,说明LAR表达与癌症有着密切的关系[Kulas, D.T., et al.J Biol Chem, 1996,271,748-754]。
[0009]细胞水平的实验证明了 LAR具有调节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的作用。通过反义RNA技术将肝细胞LAR表达抑制60%,胰岛素受体数量和体外活性不变,体内胰岛素受体自磷酸化水平、胰岛素依赖性的MAP激酶活性和三磷酸磷脂酰肌醇活性都提高了 3倍;同时,胰岛素受体去磷酸化速度降低了 2.6倍。Zhang等实验证明,全长LAR表达水平提高6倍,则胰岛素受体的自磷酸化水平和胰岛素受体底物磷酸化水平降低了 30%~50% [Zhang,et al.Mol Endocrinol, 1996, 10, 575- 584; Calera M.R.J., et al.Biol Chem,2000,275,6308-6312]。Zabolotny等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使小鼠肌肉组织LAR表达量与抗胰岛素小鼠相当,发现禁食后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了 2.5倍,葡萄糖水平正常,而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降低了 39 %~50 %,肌肉组织中和IRS-1、IRS-2相关的PI3激酶活性以及P85亚基与PllO的结合水平下降,肌肉组织出现了抗胰岛素的现象。Skarnes等利用LAR剔除小鼠研究体内LAR的功能,发现LAR缺陷的禁食小鼠体内胰岛素和葡萄糖水平下降,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的量减少。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LAR能够负向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LAR可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提高II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为LAR作为潜在的II型糖尿病抑制剂靶点提供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Zabolotny,J.M., ProcNatl Acad Sci, 2001, 98: 5187- 5192]。
[0010]巨噬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MEG2),最初是从人的巨噬细胞MEG-Ol和脐静脉内皮细胞的cDNA文库中克隆,并因此而得名。MEG2表达于多种细胞,在人脑、胰脏、白细胞、巨噬细胞等中表达量较高[Kruger JM, et al.J Biol Chem, 2002, 277(4): 2620-8;Wang X,et al.J Immunol, 2002, 168(9): 4612-9]。目前的研究结果证实 MEG2 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Hao Q, et al.,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12 SepI;303 (5):C548-53; Su F,et al., Breast Cancer Res.2012 Mar 6;14 (2):R38; WangY, et al., J Exp Med.2005 Dec 5; 202 (11): 1587-97.]。Cho CY 等发现 MEG2 是胰岛素依赖的F0X01亚细胞定位的调控因子,该基因在细胞中的异位表达可抑制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收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信号通路。利用RNAi技术使MEG2表达降低,可明显增加胰岛素的作用,从而使糖尿病小鼠对糖尿病的耐受性得到改善[Cho CY, Cell Metab.2006 May; 3 (5):367-78.]。MEG2的抑制剂被证明具有潜在的抗II型糖尿病的作用[ZhangS,et al., J Am Chem Soc.2012 31; 134(43): 18116-24.]。
[0011]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当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灵敏性降 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疾病。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临床主要标志,但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的损害。由于糖尿病人群中高发冠心病、缺铁性或出血性血管病、失明、肢端环疽等严重的并发症,所以糖尿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12年发布的《糖尿病地图》估计,2012年糖尿病患病人数为
3.71亿,其中死亡人数为480万。最新数据显示,糖尿病上升趋势仍在持续。截止到2013年年末,共计510万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并居当今世界死亡原因的第4位,已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中国糖尿病人数超过I亿,并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的问题并呈快速的上升趋势。另外,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肥胖人数超5亿,肥胖以及肥胖带来的相关疾病也早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卫生健康难题。
[0012]目前一般讲糖尿病分为两类,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糖尿病,IDDM)与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I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细胞被破坏,从而引起胰岛素的绝对不足,患者必须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而II型糖尿病原因复杂,是由于胰岛素的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尿病中90%以上是II型。所以II型糖尿病药物的治疗策略是增加胰岛素分泌以及胰岛素增敏。
[0013]总之,大量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介导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具有预防或治疗肥胖、糖尿病、肿瘤以及相关并发症的药物作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已经作为新的抗糖尿病、肥胖、抗肿瘤等药物研究的靶点[Darry A.J.,Future Med Chem.2010, 2(10): 1563-1576]。
[0014]金色灰绿曲霉素类化合物是一类来源于曲霉菌属或散囊菌属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Mycological Research, 2009, 113(4): 480-490],其化学结构为 6 位连接不同不饱和度脂肪链的2,5-二羟基3-异戊烯基苯甲醛,文献报道该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抗疟疾、抗利什曼虫[Med Chem Res, 2012, 21: 3080-3086]、抗氧化[Biosci BiotechnolBiochem, 2009,73(6): 1323-1327 J Food Sci, 1985,50(6): 1742- 1744]、人类阿片受体和大麻素受体的良好结合剂[J Nat Prod,2011,74,1636-1639]等生物活性,该类化合物在抗糖尿病、肥胖等方面的活性未见报道。


[001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金色灰绿曲霉素类化合物的新的医药用途。
[0016]本发明人经大量研究发现,结构如下式金色灰绿曲霉素类化合物,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