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提取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2]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多酚、茶多糖等多种医药及日用品原材料,现有技术中,用于提取这也物质的方法和系统多种多样,但这些系统大部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要反复对物料进行加热、冷却等步骤,在此过程中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副产物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茶水提取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水提取系统,包括用于浸泡茶叶的浸泡釜,浸泡釜的出料口经过滤单元与清茶水储存单元连通,清茶水储存单元的出料口与第一萃取塔的轻液入口连通,第一萃取塔的重液入口与第一溶剂存储罐连通,第一萃取塔的轻液出口与降膜浓缩器连通,降膜浓缩器的出料口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外循环浓缩器连通,另一条支路与第二萃取塔的重液入口连通,第二萃取塔的轻液入口与第二溶剂存储罐连通,第二萃取塔的轻液出口与脱溶釜连通。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对现有茶叶提取管路系统进行整合,将冷却产生高温水和蒸汽加热产生的冷凝水循环利用,不经节省了水资源,而且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的流程框图;
[000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脱溶釜结构示意图。
[0009]如图1所示,一种茶水提取系统,包括用于浸泡茶叶的浸泡釜1,浸泡釜I的出料口经过滤单元2与清茶水储存单元10连通,清茶水储存单元10的出料口与第一萃取塔9的轻液入口连通,第一萃取塔9的重液入口与第一溶剂存储罐8连通,第一萃取塔9的轻液出口与降膜浓缩器30连通,降膜浓缩器30的出料口分成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外循环浓缩器60连通,另一条支路与第二萃取塔6的重液入口连通,第二萃取塔的轻液入口与第二溶剂存储罐7连通,第二萃取塔6的轻液出口与脱溶釜50连通。本实用新型将夹套和冷凝器中产生的热水回收,然后循环利用,同时利用自流式过滤系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耗,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溶剂也是循环利用的过程,整个系统形成一个闭环,能够实现零排放,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0010]所述过滤单元2与清茶水储存单元10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散热器4,所述清茶水储存单元10包括彼此连通的储液罐11和放液罐12,所述储液罐11和放液罐1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双联过滤器13。
[0011]所述第一萃取塔9的轻液出口与降膜浓缩器30之间设有用于除去茶水中残留溶剂的脱溶装置20,所述脱溶装置20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储罐21和第二储罐22,所述第一储罐21和第二储罐2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加热装置23,所述第二储罐22上设有供溶剂蒸汽流出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经第一冷凝器25与第一溶剂存储罐8连通。
[0012]所述脱溶釜50的釜壁为夹套式结构,所述脱溶釜50外壁上设有用于向夹套内通入高温蒸汽的进气口 52,所述夹套底部设有供冷凝水流出的排水口 53,所述排水口 53连通至循环水槽70,所述循环水槽70通过水泵向浸泡釜I提供用于浸泡茶叶的热水。
[0013]所述脱溶釜50上设有溶剂蒸汽出口 55、进水口 54和放料口 56,所述溶剂蒸汽出口 55经第二冷凝器51与第二溶剂存储罐7连通,所述循环水槽70经水泵与所述进水口 54连通。
[0014]所述浸泡釜I和脱溶釜50内均设有搅拌机构57。
[0015]所述浸泡釜1、储液罐11、放液罐12、第一萃取塔9、第一储罐21、第二储罐22、第二萃取塔6上均设有排气管道且各排气管道彼此连通并交汇至主排气管道,所述主排气管道通向废气净化装置。在管路系统中,加热或冷却会导致系统中的物料膨胀或收缩,进而使整个系统中产生正压或负压,这不仅会影响到物料的反应过程,而且会对管道设施造成损害,因此一定要保证系统内的压力始终保持在常压状态,传统的管道系统保持常压的方法通常是直接在各容器上开设放空阀,将系统中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然而化工行业中的废气大多都是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气体,直接排放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本实用新型通过布设排气管路,将系统中的废气引导至废气净化装置,避免废气对人体或环境造成的损害。
[0016]所述浸泡釜1、储液罐11、放液罐12、第一萃取塔9、第一储罐21、第二储罐22、第二萃取塔6上均设有泄压阀。由于各个容器中的正、负压状态不同,因此废气会在排气管路中相互冲撞,有时可能会导致部分排气管路暂时堵塞,进而造成容器内压力过大,为了保证容器的安全,要在各容器上设置安全阀。
茶水提取系统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江善祥, 沈克姑王绍宗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克提·瑞屋, 瓦斯里奥斯·帕帕佐普洛斯崔为正
专利相关信息
-
刘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