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用于传送弯形玻璃板的设备和方法

  • 专利名称
    用于传送弯形玻璃板的设备和方法
  • 发明者
    浅井治, 片田美树, 氏家谦二
  • 公开日
    2005年2月9日
  • 申请日期
    2004年3月24日
  • 优先权日
    2003年6月30日
  • 申请人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C03B35/00GK1576198SQ20041003155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传送弯形玻璃板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盘形辊式输送机,具有(a)多个用于传送所述弯形玻璃板的盘形辊和(b)用于调节该盘形辊式输送机的传送面高度和倾斜角的第一调节装置,以便使该盘形辊式输送机能够具有水平或者向下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下游的辊式输送机组,该辊式输送机组具有多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均具有(a)多个用于传送所述弯形玻璃板的辊和(b)用于调节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的传送面高度和倾斜角的第二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可操作给弯形玻璃板提供(a)第一传送路线或(b)第二传送路线;在第一传送路线中,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和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均处于水平位置,以形成从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上游端部延伸至所述辊式输送机组下游端部的平滑水平传送面;在第二传送路线中,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处于向下位置,并且至少一个在所述辊式输送机组下游侧的辊式输送机单元处于向上位置,以形成从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上游端部延伸至所述辊式输送机组下游端部的连续凹形传送面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二传送路线,至少两个在辊式输送机组下游侧的辊式输送机单元处于向上位置,以形成所述连续凹形传送面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第二传送路线的连续凹形传送面的底部被限定在盘形辊式输送机与辊式输送机组的上游端部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时,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与所述上游端部辊式输送机单元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的第一总和为7度或者更小,并且当所述底部被限定在一个辊式输送机单元与另一紧接在所述一个辊式输送机单元下游的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时,所述一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与所述另一辊式输送机单元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的第二总和为7度或者更小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和第二总和均独立为5度或者更小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路线用于在弯形玻璃板具有二维曲率时传送这种弯形玻璃板,并且所述第二传送路线用于在弯形玻璃板具有三维曲率时传送这种弯形玻璃板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包括第一排盘形辊,这些盘形辊在垂直于所述弯形玻璃板传送方向的横向平面上对准;支撑件,用于旋转支撑第一排盘形辊中的盘形辊;以及与所述支撑件接合的凸轮件,用于调节第一排盘形辊的高度,以便使第一排盘形辊的相应顶点与凸形曲面包络线相一致,所述凸形曲面包络线基本对应于弯形玻璃板的底面轮廓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还包括至少第二排盘形辊,这些盘形辊在所述横向平面上对准,并且沿着所述传送方向与第一排盘形辊离开一定距离,用所述第一排和第二排盘形辊至少沿着传送方向形成第一列和第二列盘形辊,所述支撑件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支撑板,它们分别至少旋转支撑第一列和第二列盘形辊中的各个盘形辊,并且各个凸轮件均与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支撑板中每一个的底面相邻接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设置在淬冷装置的直接下游处,所述淬冷装置对弯形玻璃板淬冷,并且所述辊式输送机组的下游端部设置在另一水平固定的辊式输送机的直接上游处9.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曲面包络线相对于水平横向倾斜第一角度,所述水平横向被限定在所述横向平面上,所述辊式输送机组中上游端部辊式输送机单元内的上游端部辊相对于所述水平横向倾斜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基本等于所述第一角度,以便使弯形玻璃板被平稳地从盘形辊式输送机下游端部转移至上游辊式输送机单元的上游端部辊上,至少所述上游端部辊式输送机单元中的多个剩余辊被支撑成使这些剩余辊具有沿着传送方向逐步减小至水平面的角度,并且至少所述上游端部辊式输送机单元中的上游端部辊在纵向端部处形成有盘状凸缘,用于支撑弯形玻璃板的端面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设备传送弯形玻璃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操作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以当弯形玻璃板具有二维曲率时提供第一传送路线,或者在弯形玻璃板具有三维曲率时提供第二传送路线;和(b)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送路线上传送弯形玻璃板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弯形玻璃板的类型,通过分别将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的四个拐角部分调节至具有四个第一高度和通过分别将各个传送单元的四个拐角部分调节至具有四个第二高度,进行所述步骤(a)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记录四个第一高度的第一数据和四个第二高度的第二数据;读取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将盘形辊式输送机的四个拐角部分和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的四个拐角部分调节至具有四个所述第一和第二高度13.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传送路线的连续凹形传送面的底部被限定在盘形辊式输送机与辊式输送机组的上游端部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时,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相对于水平的角度与所述上游端部辊式输送机单元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的第一总和为7度或者更小,并且当所述底部被限定在一个辊式输送机单元与另一紧接在所述一个辊式输送机单元下游的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时,所述一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与所述另一辊式输送机单元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的第二总和为7度或者更小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和第二总和均独立为5度或者更小15.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个边界F处,下坡或者上坡中两个相邻辊式输送机单元的倾斜角(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差值或者在下坡中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与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的倾斜角(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差值为7度或者更小16.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与上游端部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限定的内角或者两个相邻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限定的内角为173度或者更大17.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的第一联杆机构和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的第二联杆机构进行所述调节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较短距离中传送弯形玻璃板的设备和方法,所述弯形玻璃板具有二维简单曲率或者三维空间曲率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用于传送弯形玻璃板的设备和方法 现有若干种用于弯形玻璃板,比如汽车车窗玻璃的方法。在一种方法中,玻璃板被加热至变软,并且通过在模具中靠重力使得被加热的玻璃板下垂而弯曲。在另外一种方法中,玻璃板被加热,并且随后用压制模具进行压制。还有一种方法是将玻璃板加热,并且在窑炉的炉床上浮动传送时被弯曲。更具体地说,当玻璃板沿着传送方向在一系列炉床上传送时,朝向玻璃板喷射高温气体,从而使玻璃板浮动在炉床上。炉床的上表面沿着垂直于传送方向的平面成弯形。玻璃板由此被所述高温气体加热,在重力作用下逐步下垂,并且按照炉床上表面的曲率弯曲。在后续步骤中,弯曲的玻璃板在淬冷装置中进行淬冷。另一方面,玻璃板可由窑炉中的一系列辊传送,并且按照辊的曲率弯曲。这种方法可称作“炉辊弯曲法”。使用这种方法要根据所制造的弯形玻璃板尺寸和曲率加以确定。在使用窑炉炉床的方法中(以下称作炉床弯曲法),必须在同一窑炉中制造简单曲率的玻璃板和空间曲率的玻璃板,前者沿着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弯曲,后者还要沿着传送方向具有曲率。为了保持这种炉床弯曲法的高生产率,最好具有这样的生产工艺,它能在转换玻璃板的类型时实现生产工艺的快速改变。已知有若干种用于传送空间曲率玻璃板的设备(参见美国专利3409422,对应于日本已审查专利公告49-10331;美国专利4540426,对应于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告60-86042;以及美国专利6014873,对应于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告5-9037)。在这些公告中描述的是,玻璃板在它们被连续传送的同时被弯曲成空间曲率,并且在冷却之后,利用设备将空间曲率的玻璃板传送至后续步骤。在美国专利3409422中公开的是,由于玻璃板在它们越过炉床和穿过淬冷装置的同时向下传送,所以空间曲率玻璃板被转移至输送机辊的高度必然会变低。由此,只要采用炉床弯曲法的传统生产线,那么就必须使用提升装置来升高玻璃板的高度。但是,该公告并未具体描述用于在淬冷装置之后将空间曲率玻璃板从低位置转移至高位置的传送机构。美国专利4540426公开了一种用于向上传送玻璃板的设备。在传送过程中,玻璃板被夹持在支撑辊与夹持辊之间。这种设备必须装有两排对置的输送机辊以及用于调节和保持每两个对置辊之间距离的机构。美国专利6014873公开了一种用于传送空间曲率玻璃板的设备。在这种设备中,有一盘形辊式输送机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在淬冷装置下游的位置上,即向下倾斜并朝向一侧翘起。随着空间曲率玻璃板在盘形辊式输送机上进行传送,它们的位置从翘起位置变至水平位置。接着,玻璃板被转移到向上倾斜的带式输送机上,并且随后再转移到后处理水平带式输送机上。但是,当淬冷装置的出口高度与后处理水平带式输送机的上游端部的高度有明显差异时,很难用这种设备平稳地传送弯形玻璃板。为了防止这种困难的发生,在该公告中炉床向上斜度做得较大。现有两项涉及窑炉炉床的申请,用于缩短具有简单曲率的玻璃板的传送改为具有空间曲率的玻璃板的传送或情况相反所需的时间(参见美国专利申请公告2002/0148254 A1,对应于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告2002-316828;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告2003/0110801 A1,对应于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告2003-226532)。

在前述炉床弯曲法和炉辊弯曲法中,玻璃板在它们沿着基本水平方向从上游侧传送至下游侧时,连续地被弯曲。因此,这些方法的弯曲加工效率非常高,并且具有达到成本低大量生产的显著优点。但是利用这种弯曲方法的设备并非必然易于传送弯形玻璃板。
在生产空间曲率玻璃板的过程中,离开终端炉床或者炉辊的弯形玻璃板被向下传送。因此,随后的淬冷装置要设计成具有下坡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与简单曲率的弯形玻璃板相比,离开淬冷装置的空间曲率弯形玻璃板则处于较低高度。因此,必须提高空间曲率玻璃板的高度,以易于进行后续步骤。在用同一条生产线交替生产简单曲率玻璃板和空间曲率玻璃板的情况下,淬冷装置的出口与后续步骤之间的传送路径必须为水平传送路线(第一传送路线),或基本V表凹面传送路线(第二传送路线),前者用于传送简单曲率的玻璃板,后者用于传送空间曲率的玻璃板。换句话说,当生产模式从生产简单曲率玻璃板的模式转换成生产空间曲率玻璃板的模式或情况相反时,必须改变所述传送路线。而且,当V形凹面传送路线具有下陡坡和上陡坡时,弯形玻璃板会从输送机上滑落,或者被卡在输送机中间(尤其是在V形底部边界位置),因而降低传送速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传送弯形玻璃板的设备和方法,以便简化并且易于进行更换操作,来生产具有不同曲率的玻璃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弯形玻璃板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盘形辊式输送机,它具有(a)多个用于传送弯形玻璃板的盘形辊和(b)用于调节该盘形辊式输送机传送面高度和倾斜角的第一调节装置,以便使该盘形辊式输送机能够具有水平或者向下位置;以及位于盘形辊式输送机下游的辊式输送机组,该辊式输送机组具有多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各个单元均具有(a)多个用于传送弯形玻璃板的辊和(b)用于调节各个单元传送面高度和倾斜角的第二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可操作给弯形玻璃板提供(a)第一传送路线或(b)第二传送路线;在第一传送路线中,盘形辊式输送机和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均处于水平位置,以形成从盘形辊式输送机上游端部延伸至所述辊式输送机组下游端部的平滑水平传送面;在第二传送路线中,盘形辊式输送机处于向下位置,并且至少一个在所述辊式输送机组下游侧的辊式输送机单元处于向上位置,以形成从盘形辊式输送机上游端部延伸至所述辊式输送机组下游端部的连续凹形传送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采用前述设备传送弯形玻璃板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操作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以便在弯形玻璃板具有二维曲率时提供第一传送路线,或者在弯形玻璃板具有三维曲率时提供第二传送路线;和(b)在所述第一或第二传送路线上传送弯形玻璃板。


图1是侧视示意图,示出本发明的传送设备,其中提供第二传送路线;图2是剖视示意图,示出沿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横向剖取的所述设备中盘形辊式输送机;图3是放大侧视图,示出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图4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但是示出所述设备中一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图5是放大的侧视示意图,示出第二和第三辊式输送机单元;图6是放大的侧视示意图,示出第二传送路线中基本V形底部边界F;而图7是侧视示意图,示出第一和第二传送路线中盘形辊式输送机和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各自的配置状态。

本文中,具有空间曲率的玻璃板定义为三维形状的玻璃板,特别是按照直角坐标系相对于X轴和Y轴方向以所需曲率半径进行弯曲,并且由此沿着Z轴方向形成凸面。相对于一个方向简单弯曲形成局部筒形的玻璃板称作具有简单曲率的玻璃板。此外,术语“上游”和“下游”均相对于玻璃板在一条生产线上传送的方向来定义的。
本文中,“水平传送方向”指的是弯形玻璃板从盘形辊式输送机16的上游端部朝向后续步骤中水平固定辊式输送机10传送的水平方向(参见图1)。相反,“传送方向”是弯形玻璃板沿着盘形辊式输送机或者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后述传送面传送的实际方向。因此,就第一传送路线来说,所述传送方向与水平传送方向相同。相反,就第二传送路线来说,所述传送方向定义为沿着该第二传送路线,其不同于水平传送方向。
本文中,盘形辊式输送机或者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的“传送面”可以指的是被置于盘形辊式输送机中盘形辊上或在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中辊上虚拟平板的底面。第二路线的V形底部边界指的是该第二传送路线中下坡与上坡之间的边界。利用盘形辊式输送机中的盘形辊以及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中的辊可以独立提供一个平整的传送面,所述辊直线对准,并被框架旋转地固定,从而构成具有一个平整传送面的整体式直线输送机。因此,如本文后面所述的那样,通过适当地调节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可以给第二传送路线提供连续的凹形传送面。
同样,通过适当地调节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使盘形辊式输送机和辊式输送机单元具有各自的水平位置,可以给第一传送路线提供平滑的水平传送面。可以说,由辊式输送机单元组成的辊式输送机组在两个相邻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的边界具有可弯曲的结构。如果按照弯形玻璃板的类型在第一与第二传送路线之间自动转换操作,则将变得易于形成特殊的传送路线,该传送路线专用于一种具有特殊曲率的弯形玻璃板。另外,还将使该设备变得易于进行维护操作,并且可以提供合适的传送路线,在该路线中,即使淬冷装置(恰好位于盘形辊式输送机的上游)的出口高度明显不同于后续步骤中水平固定辊式输送机(恰好位于辊式输送机组的下游)的高度,空间曲率的玻璃板也很难发生卡住现象。
盘形辊式输送机具有多个盘形辊(各个均覆盖一层耐热树脂)。这些盘形辊在垂直于弯形玻璃板传送方向的横向平面上对准,从而形成多排(比如在图3中为16排),并且还在传送方向上对准,从而形成多列(比如在图2中为5列)。成一排对准的盘形辊旋转支撑在盘形辊单元的垂直板件上,以便在两个相邻盘形辊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换句话说,相邻的两排盘形辊相互离开,使具有预定距离(参见图3)。盘形辊单元具有多个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垂直板件(其数目对应于盘形辊的列数),使在两个相邻板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参见图2)。
在盘形辊式输送机中,每个盘形辊均与其周围的盘形辊充分隔开。因此,当弯形玻璃板在离开淬冷装置偶然发生破裂时,可以使弯形玻璃板的碎片立即散落到地面15上。各个盘形辊均在其周边覆盖一层耐热树脂,并且各排盘形辊均被设置在所述横向平面上,以便使它们的顶点与凸形曲面包络线相一致,该凸形曲面包络线基本对应于弯形玻璃板的底面轮廓(参见图2)。因此,在盘形辊与弯形玻璃板之间可以具有很大的接触面积和很大的摩擦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弯形玻璃板从第二传送路线的下坡上滑落。而且,还可利用所述盘形辊更高效地将下游的弯形玻璃板从盘形辊式输送机区域(在盘形辊式输送机的上方)移至第一(上游端部)辊式输送机单元区域(在第一辊式输送单元的上方)。
盘形辊式输送机设置在框架上,并且通过将该框架下游侧的高度调定为低于该框架上游侧的高度,可以将所述盘形辊式输送机调节至具有向下的斜度。在盘形辊输送机上游侧构成的高度调节装置沿着所述横向带有旋转轴。该旋转轴装有机构,用于以这样的方式旋转所述框架,即随着所述框架下游侧的高度下降,使得该框架发生倾斜。由此,能易于利用盘形辊输送机的前述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装置)对盘形辊输送机的传送面倾斜角进行调节。
在生产具有限定在横向平面上不同曲率的新玻璃板情况下,最好适当地改变各排盘形辊的顶点位置,以便使新定位的顶点也与新的凸形曲面包络线相一致,该凸形曲面包络线基本对应于所述新玻璃板的底面。在弯形玻璃板在窑炉和淬冷装置中传送的过程中,它们均朝向用于传送该弯形玻璃板的传动链倾斜。因此,鉴于这种倾斜,盘形辊的顶点位置要适当设定。盘形辊输送机在横向平面上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仅用盘形辊的顶点位置进行调节。盘形辊式输送机的框架在横向平面上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辊式输送机组恰好设置在盘形辊式输送机的下游,以便将弯形玻璃板平稳地从盘形辊式输送机一侧传送至辊式输送机组一侧。辊式输送机组由多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组成(比如在图1中为5个单元),并且在每两个相邻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的边界F可弯曲。辊式输送机单元被整体装在它们各自的框架上。可以用高度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独立地调节各个框架的四个拐角部分的高度。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中的一个辊还用作所述框架的旋转轴。因此,当通过调节四个拐角部分的高度而改变辊式输送机单元相对于水平传送方向的倾斜角时,辊式输送机单元将绕旋转轴旋转。易于能够通过前述高度和角度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对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的传送面倾斜角进行调节。
在生产不同曲率的弯形玻璃板(具有简单曲率或者空间曲率)过程中,易于能够通过适当地操作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在(a)第一传送路线与(b)第二传送路线之间进行转换,在第一传送路线中,盘形辊式输送机和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均处于水平位置,而在第二传送路线中,盘形辊式输送机处于向下位置,并且至少一个(最好至少两个)在辊式输送机组下游侧的辊式输送机单元处于向上位置,以形成从盘形辊式输送机上游端部延伸至辊式输送机组下游端部的连续凹形传送面,也就是V形凹面传送路线(参见图1)。在第二传送路线中,比如可以任选将所有辊式输送机单元设定具有向上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仅用盘形辊式输送机构成下坡。作为另外的示例(参见图1和7),可以任选仅将上游端部(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设定具有向下位置,并且将其余的下游辊式输送机单元设定具有向上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仅用盘形辊式输送机和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构成下坡。如果第一和第二传送路线的相应位置高度数据被预先记录在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中的存储器内,那么可以根据记录的数据激发致动器(比如螺旋千斤顶),自动快速地完成前述转换。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适当地改变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中四个拐角部分的相应高度来调节传送面的倾斜角。因此,可以给第二传送路线提供这样的传送面,其中相邻的辊式输送机单元彼此相对设置成在它们之间具有基本连续的边界(参见图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快速平稳地传送弯形玻璃板。另外,在各个边界F(参见图1),通过使下坡或上坡中两个相邻辊式输送机单元的倾斜角(相对于水平面)之间具有微小差值,或者通过使下坡中盘形辊式输送机与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的倾斜角(相对于水平面)之间具有微小差值,但V形底部边界F除外,可以形成能够快速传送弯形玻璃板的第二传送路线。换句话说,可以比如通过使两个相邻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限定的内角接近180度而形成这种第二传送路线。所述差值可以是7度或者更小,优选的是6度或者更小,更为优选的是5度或者更少。换句话说,在两个相邻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限定的内角,或者盘形辊式输送机与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限定的内角,可以为173度或者更大,优选的是174度或者更大,更为优选的是175度或者更大。盘形辊式输送机或者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沿着传送方向的长度优选的是,至少为通常制造具有空间曲率玻璃板长度的一半。
如前所述,辊式输送机组具有能在两个相邻辊式输送单元之间的边界F可弯曲的结构。相反,盘形辊式输送机不具有这种可弯曲结构。如果设有这种可弯曲结构,那么该盘形辊式输送机构将过于复杂。
各排盘形辊的高度要调节成使各排盘形辊的各自顶点与凸形曲面包络线相一致,该凸形曲面包络线基本对应于弯形玻璃板的底面轮廓(参见图2)。这种包络线朝向横向平面上一侧(传动链侧)倾斜一定角度,所述角度比如约为3度至约为5度。因此,至少两个靠近盘形辊式输送机的辊式输送机单元被设置成使所述至少两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的辊轴同样朝向所述一侧倾斜。这些辊由其承载机构旋转支撑,以便由上游端部辊单元中的上游端部辊向下游运动,使得这些辊具有逐步减小至水平面的角度。至少所述倾斜辊在其纵向端部制有盘状凸缘,用于支撑弯形玻璃板的端面。因此,弯形玻璃板在传送过程中通过与盘状凸缘的接触和与各个辊的外圆主表面的接触而形成足够的摩擦力。因而,弯形玻璃板可向下或向上传送而不会滑落。
参照图1至7,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传送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正如从图1看到的那样,通过在淬冷装置2的出口与后续步骤中的水平固定辊式输送机10之间设定第二传送路线,可以利用所述设备快速传送空间曲率的玻璃板16。这种设备可以通过调节各个盘形辊式输送机3以及第一至第五辊式输送机单元5-9的高度和倾斜角,轻易而快速地从第二传送路线转换至第一传送路线,反之亦然。实际上,空间曲率玻璃板16在盘形辊式输送机3上从下鼓风机12的出口向下移动,接着被转移至辊式输送机组4中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地区,随后依次通过第二至第五输送机单元6-9地区,并且最终被转移至水平固定辊式输送机10上。
正如从图2和3看到的那样,盘形辊式输送机3具有两根横跨输送机框架28伸展的凸轮轴23,底面与固定在各个凸轮轴23上相应凸轮22贴合的垂直板(构成盘形辊单元21),以及成列的盘形辊13。沿着传送方向,各列盘形辊13(参见图3)被旋转支撑在盘形辊单元21中相应垂直板上。各个凸轮22均呈多面体形状(多边形状)。第一至第五凸轮22均设置在各个凸轮轴23上,以便沿着横向在两个相邻凸轮23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凸轮轴23的轴线与各个凸轮22的各个边缘表面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特殊距离。因此,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适当地旋转凸轮轴23将盘形辊单元21中各个垂直板的高度设定在特殊的高度,即选择特殊的一排凸轮边缘表面支撑相应的垂直板。也就是说,可以适当地将各排盘形辊13的顶点高度设定在特殊高度。
正如从图3看到的那样,盘形辊单元21中各个垂直板在其上游侧和下游侧支撑在两个具有相同尺寸和形状的凸轮22(沿着传送方向直线对准)上。这两个凸轮22被固定在两根凸轮轴23上,以便在这两根凸轮轴23的相同角度位置上,使一根凸轮轴轴线与相应凸轮边缘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另一凸轮轴轴线与相应凸轮边缘表面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沿着传送方向,各列盘形辊13均与凸轮轴23或者输送机框架28等距隔开。此外,各排凸轮22均能使各排盘形辊13的相应顶点与凸形曲面包络线相一致,其中设置的所述凸轮22数目(在图2中为5个)与盘形辊单元21中垂直板的数目相同,并且所述凸形曲面包络线在各个凸轮轴23的预定角度位置上基本对应于弯形玻璃板的底面轮廓。通过同步改变两根凸轮轴23的角度位置,可以形成各种专用于特殊弯形玻璃板的各种凸形曲面包络线。
尽管在附图中未予示出,但是盘形辊单元21中各个垂直板均被制有多个U形切槽(具有一定间距),这些U形切槽从各个垂直板的底面朝向顶面延伸,并且一根轴沿着横向贯穿一排切槽。另外,各轴均穿过多个管,这些管的宽度均大于所述槽的宽度,而且其轴向长度能够使各个垂直板配装在两个相邻管之间。因此,管的数目比垂直板的数目多一个。通过沿着横向从外部将所述轴、管和垂直板夹持在一起,可以使得盘形辊单元成为一个整体式刚体。尽管夹具在附图中未予示出,但是其被安装在盘形辊式输送机3的输送机框架28上。因此,在进行前述夹持时,盘形辊单元21也被固定在输送机框架28上。
松开夹具,盘形辊单元21中的垂直板可上、下移动,使得所述轴可处于U形切槽中。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如下所述那样调节垂直板的高度。首先,利用千斤顶(在附图中未示出)向上移动与凸轮22的顶面贴合的盘形辊单元21(与所述轴一起),以便使盘形辊单元21脱离凸轮22。在这种状况下,旋转凸轮轴23来选择具有所需高度的预定顶面。以这样方式,可以选取盘形辊13的特殊顶点高度,其对应于一定的玻璃曲率,由此形成外凸形曲面包络线,该凸形曲面包络线朝向横向平面上一侧(传动链侧)倾斜一定角度,所述角度比如约为3度至约为5度。
图3示出盘形辊式输送机3的侧视图。用于调节盘形辊式输送机3的高度和倾斜角的第一调节装置具有下述构造。正如从图2和3看到的那样,整个盘形辊式输送机3(包括输送机框架28)以这样的方式支撑在两个L形托架27u、27d上,即输送机框架28底部上的滑轨24与承载导轨25滑动接合,承载导轨25通过联杆机构26连接在L形托架27u、27d上。L形托架27u、27d可通过升降机构32上、下移动,升降机构32装有螺旋千斤顶30(参见图2),螺旋千斤顶30则被电动机带动旋转。旋转轴29设在上游侧L形托架27u的上方位置,并且支撑在输送机框架28上。
为了向下倾斜盘形辊式输送机3,要降低下游侧的L形托架27d。在这种情况下,输送机框架28(以及盘形辊式输送机3)将绕旋转轴29旋转。为了在倾斜状态下沿着传送方向继续运动,输送机框架28通过滑轨24和承载导轨25与L形托架27d滑动接合。为了实现输送机框架28相对于L形托架27d自由倾斜,联杆机构26设置在承载导轨25与L形托架27d之间。
图4示出一个辊式输送机单元5、6或7的剖视示意图。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均具有第二调节装置,该装置能够独立地调节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四个拐角部分的高度。第二调节装置具有类似于第一调节装置的机构。实际上,该第二调节装置具有四个L形托架47(47uf、47ub、47df、47db),它们分别支撑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的四个拐角部分。各个L形托架47的高度均可以用装有螺旋千斤顶50的升降机构51上、下调节。相对于传送方向,通过右上游拐角部分47ub和右下游拐角部分47db分别保持在高于左上游拐角部分47uf和左下游拐角部分47df的高度,形成一个朝向辊14盘状凸缘43一侧向下倾斜的辊式输送机传送面。本文中,“右”和“左”均根据面向传送路线下游定义的。
辊14的轴由设在链轮31(与用于驱动辊14的传动链相啮合)一侧的轴承以这样的方式旋转支撑的,即制止辊14沿轴向运动。相反,辊14的轴是由另一侧的轴承34以这样的方式旋转支撑的,即允许辊沿轴向相对运动。因此,可以通过设定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中四个L形托架47的相对位置自由地调节辊14的倾斜角。
图5是一个侧视图,示出第二辊式输送机单元6和第三辊式输送机单元7。第一至第三辊式输送机单元5、6、7中的辊具有由第一辊单元5中的上游端部辊向下游运动逐步减小至水平面的角度。这个上游端部辊可以具有大约3度至大约5度的角度。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图示,在图5中放大了倾斜辊14的角度。
沿着传送方向倾斜的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的传送面均可以通过使四个L形托架47的高度不同而形成。例如,相对于朝向下游的传送方向,可以通过使右上游托架47ub、右下游托架47db、左下游托架47df以及左上游托架47uf的高度依次降低而获得第二辊式输送机单元6的传送面,如图5中示出的那样。当辊式输送机单元沿着传送方向倾斜时,一个位于辊式输送机单元下游侧的辊(比如从辊式输送机单元下游端部开始的第二辊)的轴还可作为用于倾斜辊式输送机单元的旋转轴49。辊式输送机单元的输送机框架52以这样的方式支撑在四个L形托架47上,即输送机框架52底部上的滑轨44与承载导轨45滑动接合,承载导轨45通过联杆机构46连接在L形托架47上。L形托架47可以通过装有螺旋千斤顶的升降机构上、下移动。
无需朝向辊凸缘43一侧向左倾斜的第四辊式输送机单元8和第五辊式输送机单元9可以通过仅用两个在上游和下游侧的L形托架加以调节。另外,恰好位于水平固定辊式输送机10上游的第五辊式输送机单元9,可以具有更为简单的机构,其中省去了用于调节下游侧高度的调节装置,并且其中第五辊式输送机单元9中的下游端辊轴还可作为用于倾斜第五辊式输送机单元9传送面的旋转轴。
图6示出第二传送路线的V形底部边界F,比如它被限定在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与第二辊式输送机单元6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与第二辊式输送机单元6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之和θ可以为7度或者更小,优选的是5度或者更小。换句话说,在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与第二辊式输送机单元6之间限定的内角(180度减去θ)可以为173度或者更大,优选的是175度或者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弯形玻璃板卡在第二传送路线的V形底部边界F。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按照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用于传送弯形玻璃板的设备和方法进行阐述。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详细描述。图7示出在第一和第二传送路线中盘形辊式输送机和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各自配置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在淬冷装置2的出口与水平固定辊式输送机10的入口(上游端部)之间设有大约6.3米的距离。在第一传送路线中,盘形辊式输送机沿着水平传送方向具有大约2米的长度,并且和第一至第五辊式输送机单元4(5-9)均水平设置,以便使弯形玻璃板沿着第一传送路线水平传送,所述各个第一至第五辊式输送机单元均沿着水平传送方向具有大约0.8米的长度。在盘形辊式输送机与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之间以及两个相邻的辊式输送机单元之间均设有合适的间隙,以防止它们的相邻的端部靠紧。在图7中,各个传送面的倾斜角均在其向下倾斜时表示为负值,而在向上倾斜时表示为正值。
相反,第二传送路线在其最高位置与V形底部边界之间的垂直距离约为0.4米,同时其水平距离约为6.3米。对于第二传送路线来说,淬冷装置的上鼓风机11和下鼓风机12均被这样设置,即向下经过其中的弯形玻璃板(参见图1)具有向下的倾斜角。该倾斜角比如根据弯形玻璃板的曲率半径和/或窑炉1中终端炉床的形状适当地加以调节。然后,使盘形辊式输送机的传送面相对于水平面以这样的方式具有大约8度的向下倾斜角,即基本将盘形辊式输送机的传送面与淬冷装置中弯形玻璃板路径的倾斜面直线对准。同样,要使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具有约为3度的向下倾斜角,以便使得盘形辊式输送机3的倾斜角与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的倾斜角之间的差值设定约为5度。要使第二辊式输送机单元6具有约为2度的向上倾斜角。因此,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的向下倾斜角(约3度)与第二辊式输送机单元的向上倾斜角(约2度)之和设定约为5度。而剩余的辊式输送机单元则要具有如图7中所示的相应向上倾斜角。在第五辊式输送机9与水平固定辊式输送机10之间必然形成凸形边界。因此,弯形玻璃板不会卡在该凸形边界。由此,无需有意地调节第五辊式输送机9与水平固定辊式输送机10之间的角度。
前述示例性第二传送路线曾用于传送这样的弯形玻璃板,其长度为823毫米,宽度为518毫米,厚度为4.0毫米,相对于传送方向的第一曲率半径为24000毫米,并且相对于所述横向的第二曲率半径为1240毫米。在这种情况下,弯形玻璃板曾平稳传送,没有卡在V形底部边界F。如果由于改变弯形玻璃板相对于传送方向的曲率半径而使淬冷装置出口的高度发生变化,那么盘形辊式输送机和各个辊式输送机单元的高度和倾斜角也要适当改变,以便在各个边界F(V形底部边界F除外)使得下坡或上坡中两个相邻辊式输送机单元的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之间差值或者下坡中盘形辊式输送机和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的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之间差值为7度或者更小,优选的是6度或者更小,更为优选的是5度或者更小,并且在V形底部边界F(参见图6)上述限定的总角度(θ)为7度或者更小,优选的是5度或者更小。
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下面将对在从第一传送路线转换至第二传送路线时的工作过程予以详细描述。首先,炉床被转换成专用于特殊空间曲率弯形玻璃板的特殊炉床。然后,将位于窑炉1下游的淬冷装置2转换成专用于所述弯形玻璃板的淬冷装置,并且分别对上鼓风机11和下鼓风机12的倾斜角进行调节,以便使弯形玻璃板能从中穿过。实际上,上鼓风机11和下鼓风机12以这样的方式安装起来,即允许绕其上游侧的枢轴作回转运动。根据上、下鼓风机的相应下游高度,能易于将上鼓风机11和下鼓风机12的倾斜角设定为预定角度。
接着,松开夹具(在附图中未示出),所述夹具用于压持盘形辊单元21的垂直板(各个上面均支撑着盘形辊式输送机中的一列盘形辊13),随后,整个盘形辊单元21被千斤顶(在附图中未示出)升起,以便使所述垂直板脱离凸轮22的相应顶面。其次,盘形辊式输送机3中的各个凸轮轴23均旋转一预定角度,以便使各排盘形辊的新顶点(由于这种旋转所得到的)与凸形曲面包络线相一致,所述凸形曲面包络线基本对应于新弯形玻璃板的底面轮廓。然后,用千斤顶降下整个盘形辊单元21,以便将所述垂直板置于凸轮22的相应顶面。此后,夹具再次以这样的方式紧固起来,即把所述垂直板压持在一起。
随后,如下所述对盘形辊式输送机3的倾斜角进行调节。首先,降低上游L形托架27u和下游L形托架27d的高度,以便将输送机框架28降低至淬冷装置2的出口高度。实际上,上游L形托架27u的高度被调节成使盘形辊式输送机上游端部的高度略微低于下鼓风机12顶面下游端部的高度。下游L形托架27d的高度设定为低于上游L形托架27u的高度,以便使盘形辊式输送机的整个框架倾斜角基本等于下鼓风机12顶面下游端部的高度。
接着,如下所述对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的倾斜角进行调节。降低上游右和上游左两个L形托架47uf,47ub的高度,以将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的上游端部高度调定成等于或者略微低于盘形辊式输送机3的下游左端部的高度。随后,降低下游右和下游左两个L形托架47df,47db的高度,以便使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的传送面相对于水平传送方向的向下倾斜角比盘形辊式输送机的传送面相对于水平传送方向的向下倾斜角小大约7度或者更少,优选的是小大约5度或者更少。
然后,通过分别设定右上游和右下游两个L形托架47ub,47db的高度高于左上游和左下游两个L形托架47uf,47df的高度,使得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相对于所述横向向左倾斜。更具体地说,要使右下游L形托架47db的高度与左下游L形托架47df的高度之间差值小于右上游L形托架47ub的高度与左上游L形托架47uf的高度之间差值。在这种情况下,设定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中的辊相对于所述横向的倾斜角,使沿着传送方向逐步减小。
与第一辊式输送机单元5的前述调节相似,设定第二至第五辊式输送机单元6-9,使具有其相应的高度和倾斜角。
通过将盘形辊式输送机和辊式输送机单元中各个L形托架的高度数据记录在存储器中,由此通过读取记录的数据并且随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将各个L形托架驱动至所述高度,可以快速地形成第二传送路线,该第二传送路线专用于具有特殊空间曲率的玻璃板。
日本专利申请No.2003-188219(2003年6月30日提交)全部内容都作为依据包括在本文中,本申请要求享有该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一种用于传送弯形玻璃板的设备,它包括盘形辊式输送机和位于该盘形辊式输送机下游的辊式输送机组。辊式输送机组具有多个辊式输送机单元。在这种设备中,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可操作给弯形玻璃板提供(a)第一传送路线,或(b)第二传送路线;在第一传送路线中,盘形辊式输送机和辊式输送机组均处于水平位置,以形成平滑的水平传送面,在第二传送路线中,盘形辊式输送机处于向下位置,并且至少一个在辊式输送机组下游侧的辊式输送机单元处于向上位置,以形成连续的凹形传送面。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