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体液吸收性物品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体液吸收性物品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藤井孝子, 小縄聪子, 近藤雅则, 则, 子
  • 公开日
    2004年5月19日
  • 申请日期
    2003年9月29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9月30日
  • 申请人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A61F13/15GK1496729SQ0313475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和体液不透过性底面材料之间夹有吸收体,所述吸收体从所述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侧依次具有上层和下层,所述下层的密度高于所述上层的密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体的下层设置压缩凹部,从而使该下层的密度高于所述上层的密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下层的身体侧面形成所述压缩凹部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下层的身体侧面的相反面形成所述压缩凹部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中接触所述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的部分和所述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中接触所述吸收体的部分,没有因为形成所述压缩凹部而产生间隙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是与身体接触的顶层或被夹放在该顶层与所述吸收体之间的第二层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的所述上层中接触所述下层的部分以及所述下层中接触所述上层的部分,双方均没有因为形成所述压缩凹部而产生间隙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中所述下层的至少两侧部超出所述上层的端部,把所述上层的密度设为A、所述下层中与所述上层对应的部分的密度设为B、所述下层的超出部分的密度设为C时,具有关系B>A,并且B>C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的密度A和所述下层的超出部分的密度C具有如下关系C>A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的密度A是20~50kg/m3,所述下层中与所述上层对应的部分的密度B是40~120kg/m3,所述下层的超出部分的密度C是20~80kg/m3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凹部是通过轧纹加工而赋予的轧纹图形凹部,该轧纹图形凹部的最短相互间隔具有小于等于3mm的排列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凹部形成连续网状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凹部的压缩前后,由厚度比确定的压缩率是30~55%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凹部是由该压缩凹部的倾斜方向和物品前后方向形成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的线状部分形成的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凹部是由该压缩凹部的倾斜方向和物品前后方向形成的夹角大于45度的线状部分形成的,同时所述物品的前后方向线状部分长度长于所述倾斜方向的线状部分长度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凹部是由该压缩凹部的倾斜方向和物品前后方向形成的夹角大于45度的线状部分形成的,同时所述物品的前后方向线状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倾斜方向的线状部分宽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收保持生理用卫生巾、纸尿布等吸收保持体液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层压吸收结构体的体液吸收性物品,该层压吸收结构体提高了吸收体内的点吸收性和扩散性,同时提高了体液向吸收体的转移特性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以往,具有这种层压吸收结构体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例如,已经公知的有特开2001-170111号公报公开的2层结构体,或者特表平8-503397号公报公开的3层结构体等。前者在生理用卫生巾的排泄接触部位设置小于下层的上层,使形成立体鼓起状,后者在大致全部范围设置由各个高密度层构成的3层吸收体,尽管密度增加,但仍能保持材料的良好流体吸收特性。一般,这种体液吸收性物品使用的吸收体,密度低的体液可以快速透过,而密度越高越难以透过,具有容易保持体液的特性。本发明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性。与此相对,上述以往的体液吸收性物品虽对把吸收体作成多层结构作了公开,但多层之间没有密度差异,而且由于完全不是从该观点出发的,所以不是点吸收性和体液扩散性均好的吸收性物品。以往,例如特开昭57-205503号公报或特开昭64-45801号公报所述,通过对这种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进行轧纹加工,调整吸收体的体液处理特性,即吸收性和扩散性,切断体液的流动,防止泄漏。这样,对吸收体实施轧纹加工,使压缩部成为高密度,非压缩部成为低密度,但是该压缩部(高密度部)和非压缩部(低密度部)与吸收体厚度方向的层压不相关,所以无论如何调整其密度,都不能获得在快速吸收体液后使体液扩散的吸收形式。结果,体液难以透过,并且体液吸收保持性高的高密度部与接触皮肤的表面层接触,所以有产生体液逆流、使用者感觉发粘不舒服的问题。特别是如果在吸收体的表面层一侧通过轧纹加工等设置压缩部,会有体液向吸收体的转移不充分的问题。另外,作为防止体液吸收性物品的横向泄漏对策,公知的方法是从吸收结构体的表面向底面实施压缩加工,使体液吸收性物品的两侧形成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压缩线,从而增大前后方向的体液分配,但由于接触皮肤的高密度部保持有大量体液,所以逆流和发粘感问题比特开昭57-205503号公报或特开昭64-45801号公报所述还明显,另外这些方法还有吸收结构体变硬,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感,或因丧失缓冲性与使用者身体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如上所述,使体液快速吸收到吸收体内的能力即点吸收性、和使体液扩散至吸收体整体的能力,即扩散性,从使用感和防止泄漏的观点考虑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但以往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决不能说充分具备这些能力。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吸收体内的点吸收性和扩散性,同时提高体液向吸收体的转移特性的体液吸收性物品。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实现。该体液吸收性物品的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和体液不透过性底面材料之间夹有吸收体,所述吸收体从顶层侧依次具有上层和下层,所述下层的密度高于所述上层的密度。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有效实现。在所述吸收体的下层形成压缩凹部,从而使该下层的密度高于所述上层的密度。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吸收体在所述下层的身体侧面形成所述压缩凹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吸收体在所述下层的身体侧面的相反面形成所述压缩凹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吸收体中接触所述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的部分和所述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中接触所述吸收体的部分,没有因为形成所述压缩凹部而产生间隙。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是与身体接触的顶层或被夹放在该顶层与所述吸收体之间的第二层。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吸收体的所述上层中接触所述下层的部分以及所述下层中接触所述上层的部分,双方均没有因为形成所述压缩凹部而产生间隙。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吸收体中所述下层的至少两侧部超出所述上层的端部,把所述上层的密度设为A、所述下层中与所述上层对应的部分的密度设为B、所述下层的超出部分的密度设为C时,具有如下关系B>A,并且B>C。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上层的密度A和所述下层的超出部分的密度C具有如下关系C>A。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上层的密度A是20~50kg/m3,所述下层中与所述上层对应的部分的密度B是40~120kg/m3,所述下层的超出部分的密度C是20~80kg/m3。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压缩凹部是通过轧纹加工赋予的轧纹图形凹部,该轧纹图形凹部的最短相互间隔具有小于等于3mm的排列。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压缩凹部形成连续网状。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压缩凹部在压缩前后,由厚度比确定的压缩率是30~55%。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压缩凹部是由该压缩凹部的倾斜方向和物品前后方向形成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的线状部分形成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压缩凹部是由该压缩凹部的倾斜方向和物品前后方向形成的夹角大于45度的线状部分形成的,同时所述物品的前后方向的线状部分长度长于所述倾斜方向的线状部分长度。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来有效实现。所述压缩凹部是由该压缩凹部的倾斜方向和物品前后方向形成的夹角大于45度的线状部分形成的,同时所述物品的前后方向的线状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倾斜方向的线状部分宽度。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吸收体的局部剖面图。
图4(a)是表示第1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4(b)是表示第1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4(c)是表示第1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4(d)是表示第1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5(a)是表示第2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5(b)是表示第2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5(c)是表示第2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5(d)是表示第2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6(a)是表示第3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6(b)是沿图6(a)的VI-VI线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4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8(a)是表示其他合适的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8(b)是表示其他合适的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8(c)是表示其他合适的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的分平面图。
图8(d)是表示其他合适的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9是适合本发明的压缩加工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局部剖面图。
图11是适合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缩加工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式纸尿布的局部剖面图。
图13是沿图11的XIII-XIII线的剖面图。
图14是沿图11的XIV-XIV线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其他合适的压缩加工的具体示例的重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密度斜率和上层吸收量(重量)的相互关系的曲线图。
图17是表示轧纹凸率和血液向下层转移的容易程度关系的曲线图。
图18是表示压缩率和血液向下层转移的容易程度关系的曲线图。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生理用卫生巾100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本发明不限于该生理用卫生巾100,如后面所述,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各种纸尿布等所有体液吸收性物品。
该生理用卫生巾100的卫生巾本体105由以下部分形成,即,由聚乙烯片、聚丙烯片等构成的不透液性底层101;使经血和白带等体液(以下称为“体液”)快速透过的透液性顶层102;由夹在所述层101、102之间,根据需要利用皱纹纸等将其大致整体被覆的绵状纸浆或合成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103;和夹在顶层102与吸收体103之间的第二层104。
底层101构成体液不透过性底面材料,其材料通常使用聚乙烯和聚丙烯等烯系树脂片等至少具有不透过体液、即隔水性的材料,但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在聚乙烯片等上层压无纺布而得到的叠层无纺布,和进一步夹装防水膜以从实质上确保不透液性的无纺布片(此时,底层由防水膜和无纺布构成。通常采用使外层无纺布位于产品外面侧的层压方式)等。近年来,从防止潮湿的观点出发,倾向于使用具有透湿性的材料。这种隔水·透湿性材料有向聚乙烯和聚丙烯等烯系树脂中混和无机填充剂成形加工成片后,通过进行单轴或双轴方向延伸而得到的多细孔片。
顶层102与后述的第二层104一起构成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该材料适合使用类似有孔或无孔无纺布和多孔性塑料片等体液可透过的材料。构成这种无纺布的材料纤维,例如,可以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烯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还可以是人造丝和库普拉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可以使用利用人造棉织物法、纺粘型织物法、热粘合法、熔吹法、针刺法等合适的加工方法制得的无纺布。这些加工方法中,从富有良好的柔软性、悬垂性的角度,优选人造棉织物法;从具有良好的松软柔和性的角度,优选纺粘型织物法。
可以给顶层102赋予表面轧纹(未图示)。此处所说的表面轧纹在顶层102和吸收体103进行组合前的工序被赋予,所以吸收体103没有变形。
吸收体103可以使用例如由片状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形成的公知现有品,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皱纹纸等吸水纸将其整体被覆。高吸收性聚合物可以作为粉粒体混入构成吸收体的纸浆中,也可以保持在吸收体表面。纸浆是由从木材制得的化学纸浆、溶解纸浆等纤维素纤维和人造丝、醋酸纤维等人工纤维素纤维构成的纸浆,与阔叶树纸浆比,从功能和价格方面考虑更适合使用长纤维的长针叶树纸浆。由于附图是略图,所以吸收体103呈平坦状,但通常为提高适合性,形成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中央相对周围而鼓起的中高形状。
本生理用卫生巾100在顶层102和吸收体103之间,夹装体液渗透速度比顶层102快的第二层104,构成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但也可以省略第二层104。设置第二层104时,该第二层104形成接触吸收体103的身体侧面的体液通过层。另一方面,不设置第二层104时,顶层102形成接触吸收体103的身体侧面的体液通过层。如所述生理用卫生巾100那样,如果夹装第二层104,由顶层102接受的体液快速渗透到第二层104,结果可以有效防止逆流。
符合该功能的第二层104使用纤维密度小于顶层102的纤维密度材料。第二层104不直接接触皮肤,所以也可以使用由短纤维无纺布构成的材料。另外,第二层104还可以使用网眼状薄膜和开孔无纺布等。第二层104也可以含有保水性纤维。该保水性纤维可以是人造丝和纤维素衍生物等纤维,也可以将其织入其他材料中。另外,还可以向第二层104添加亲水剂。作为无纺布的材质,可以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尼龙、人造丝、维纶、丙烯酸等,利用直接法时,适合采用由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龙纤维构成的无纺布。为了进行短纤维接合,可以采用湿式法、干式法(无接触法和卡片法)、人造棉织物法等,利用热和粘接剂通过点粘接、水流和针等进行交织。也可以是由芯/壳、并列结构的复合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复合纤维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等。
如图1所示,在该生理用卫生巾100的表面侧的两侧,沿着纵长方向,并且基本跨越生理用卫生巾100的总长度,分别设有侧部无纺布106、106。如图2所示,该侧部无纺布106、106的一部分106a在侧面延伸,同时所述底层101的一部分101a在侧面延伸,这些在侧面延伸的侧部无纺布的一部分106a和底层101的一部分101a通过热熔粘接剂等接合在一起。
侧部无纺布106可以根据所侧重的功能分别使用防水处理无纺布或亲水处理无纺布。例如,如果侧重防止体液渗透或提高接触感等功能,就使用涂覆了硅系、石蜡系、烷基氯化铬(ァルキルクロミッククロリド)系防水剂等的防水处理无纺布。如果侧重表面侧两侧的体液吸收性,可以使用在合成纤维的制造过程中具有亲水基的化合物,例如利用与聚乙二醇的氧化物等共存而聚合的方法,或用氯化亚锡等金属盐进行处理,使表面发生部分溶解形成多孔性,使金属的氢氧化物沉积的方法等,使合成纤维膨胀或形成多孔性,运用毛细管现象赋予了亲水性的亲水处理无纺布。基于上述理由,侧部无纺布106优选使用亲水处理无纺布。这种侧部无纺布106可以使用以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再生纤维等为材料,利用适当的加工方法形成的无纺布,但优选使用控制网眼量具有透气性的无纺布。
如图2所示,侧部无纺布106具有双重结构,其内侧部分106b从吸收体103的侧缘在宽度方向中央侧(内侧)延伸,利用热熔粘接剂以双重片状态粘接在顶层102上,从该粘接侧缘折返到外侧,用热熔粘接剂把橡胶丝等弹性伸缩部件106C、106C以拉伸状态粘接在该折返部分上。侧部无纺布106的折返部分的纵长方向前后端部通过热熔粘接剂以重叠状态相互粘接在顶层102表面上,但中间部分未粘接。因此,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弹性伸缩部件106C、106C的收缩力,使前后方向中间部分立起,起到防止体液横向泄漏的挡板T、T(即立体皱裥)功能。
图2是生理用卫生巾100的吸收体103的剖面图,图3表示吸收体的局部剖面图,如这些附图所示,具有由接触顶层102的上层103U,和上面邻接上层103U、下面接触底层102的下层103L构成的双重结构,通过在下层103L的身体侧(上面)实施轧纹加工等形成压缩凹部d,使下层103L的密度高于上层103U。此时,下层103L和上层103U的大小·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加大下层103L,使其一部分超出上层103U的端部,但这样密度更高更硬的下层103L将形成吸收体103的边缘部分,该部分会让使用者感觉有棱角,所以不是优选状态。另一方面,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使上层103U超出下层103L的端部,但是如果体液透过性高、体液保持性低的低密度上层103U超出,有可能在该超出部分LE产生逆流等。
因此,本实施方式使下层103L的至少两侧部分(该部分接触大腿内侧,所以对上述接触感的影响最大)、更佳状态是使整个周缘部分超出上层103U的端部,同时使各部分的密度具有如下关系B>A、B>C,其中,A是上层103U的密度,B是下层103L中与上层103U对应的部分LL的密度,C是下层103L的超出部分LE的密度。结果,使密度低于下层103L的高密度部分的下层103L的超出部分LE形成吸收体103的周缘部分,所以接触感良好。
另外,此时如果具有如下关系。密度C>密度A,即密度B>密度C>密度A,吸收到下层103L中的体液不会逆流到上层103U中,不易扩散到超出部分LE,所以是特别优选状态。为了形成这种密度关系,在形成具有密度A的上层103U的同时,形成具有密度C的下层103L,对和上层103U重叠的部分进行轧纹加工或整体压缩加工,从而可以压缩为密度B,对两者进行层压。
一般的生理用卫生巾,上层103U的密度A是20~50kg/m3,特别优选25~40kg/m3,下层103L中与上层103U对应的部分LL的密度B是40~120kg/m3,特别优选60~100kg/m3。下层103L的超出部分LE的密度C是20~80kg/m3,特别优选25~60kg/m3。如果能在该范围内形成上述的密度大小关系,可以提高点吸收性和体液扩散性,能够提高吸收体103的周缘部分的接触感,防止体液逆流。
下层103L的规定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对下层103L中与上层103U对应的部分LL进行压缩加工时,例如,如图4(a)~(d)的重要部分平面图所示,可以采用下述四种形式。
第1压缩加工示例是压缩凹部d呈连续网状的形式。符号p表示通过压缩加工未被压缩的凸部。下面详细说明该第1压缩加工示例,即,卫生巾本体105的前后方向(吸收体103的纵长方向)及宽度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呈连续槽状的压缩凹部d的网格状轧纹图形(图4(a)),呈连续槽状的压缩凹部d相对前后方向而倾斜的网格状轧纹图形(图4(b)),呈连续槽状的压缩凹部d形成蜂窝状(即压缩凸部p呈六边形)的蜂窝轧纹图形(图4(c)),圆形压缩凸部p间断排列,在它们之间形成连续网状的压缩凹部d的轧纹图形(图4(d))。
如图5(a)~(d)的重要部分平面图所示,第2压缩加工示例的形式是形成轧纹图形的压缩凹部d、d相互间断排列在卫生巾本体105的前后方向。即,该形式是通过使前述图4(a)~(d)所示连续网状轧纹图形的压缩凹部d和压缩凸部p相反而形成的,卫生巾本体105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具有连续槽状的压缩凸部p的网格状轧纹图形(图5(a)),呈连续槽状的压缩凸部p相对前后方向而倾斜的网格状轧纹图形(图5(b)),呈连续槽状的压缩凸部p形成蜂窝状(即压缩凸部p呈六边形)的蜂窝轧纹图形(图5(c)),圆形压缩凹部d间断排列,在它们之间形成连续网状的压缩凸部p的轧纹图形(图5(d))。
如图6(a)的剖面图和图6(b)的沿(a)的VI-VI线的剖面图所示,第3压缩加工示例是实质上把规定部位,例如下层103L中与上层103U对应的部分LL的整个区域(吸收体103的周缘部分除外的主要部分的整个区域)压缩成平坦状,形成压缩凹部d的形式。
如图7所示,第4压缩加工示例采用的形式是在卫生巾本体105的前后方向等规定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多列连续的线状压缩凹部d、d…的轧纹图形。
在本发明中,压缩凹部d的压缩率(由压缩前后的厚度比来决定)基本上是任意的,但已证明如果压缩率在30~55%范围内,点吸收性和体液扩散性两种特性良好。另外,本发明中的压缩加工是在20~100%范围内任意设定压缩凹部d的面积率(压缩凹部的面积/加工对象部位的面积×100%),但特别适合的范围是30~70%。优选跨越整个吸收体103来排列压缩凹部d,但也可以仅设置在局部例如包含体液接受部分的中央部位。
为了调整密度,本发明可以采用上述第1~第4压缩加工示例中的任一个方法,但特别优选第1压缩加工示例。即,为了本发明的吸收体103可以使体液沿着难以透过体液的高密度部分扩散,使相当于该高密度部分的压缩凹部d形成连续网状,则到达吸收体103的下层103L的体液呈网状,即广范围地均匀扩散,并且高密度部分是没有中断的连续状态,所以体液非常容易扩散。
另外,第2和第4压缩加工示例的轧纹图形,压缩凹部d如果采用最短相互间隔X、即压缩凸部p的最短宽度X(参照图5)小于等于3mm的接近排列,体液可以在更广范围内通过吸收体103的上层103U并到达下层,所以从上述扩散性观点看,实质上与压缩凹部d呈连续状态时相同。但是,如果象上述第1压缩加工示例那样,形成连续网状,扩散性自然会显著提高。
特别是,在侧重卫生巾本体105的前后方向的体液扩散性的场合,如图8(a)、(b)所示,压缩凹部d的倾斜方向和卫生巾本体105的前后方向形成的夹角α优选小于等于45度。图8(a)所示示例是通过改变图4(c)所示示例的倾斜角度所得,图8(b)所示示例是通过改变图4(b)所示示例的倾斜角度所得。到达吸收体103的下层103L后的体液,如前所述,沿着压缩凹部d移动,所以通过采用上述角度的轧纹图形,可以抑制体液向卫生巾本体105的宽度方向扩散,同时促进体液向前后方向扩散,不易产生所谓的横向泄漏。
为了发挥同样的效果,如图8(c)所示,卫生巾本体105的前后方向的线状压缩凹部d1和倾斜方向的压缩凹部d2形成的夹角β大于45度的轧纹图形(图示示例是通过这些压缩凹部d1、d2来形成网状轧纹图形),也可以使压缩凹部d1的长度E长于压缩凹部d2的长度F。此时,促进体液向前后方向扩散的线状压缩凹部d1所占比率增多,可以使从上层103U转移到下层103L的体液有效地扩散到卫生巾本体105的前后方向。
同样的轧纹图形,如图8(d)所示,卫生巾本体105的前后方向的线状压缩凹部d1和倾斜方向的压缩凹部d2形成的夹角β大于45度的轧纹图形,优选使压缩凹部d1的宽度W1大于压缩凹部d2的宽度W2。此时,促进体液向前后方向扩散的压缩凹部d1的宽度W1相对变大,在该压缩凹部d1切断体液的功能相对变强,结果促进了体液向前后方向的扩散。
图8(d)的形式也可以把上述图8(a)(b)的形式或图8(c)的形式进行组合。图8所示的这些变化示例是以第1压缩加工示例(网状轧纹图形)为基础的,只要具有线状压缩部分,就可以适用例如类似第2压缩加工示例的间断配置图形。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03的压缩加工,例如图9所示,在外周面排列了多个压缩凸部107的轧纹辊108和外周面没有凹凸的砧座辊109之间,压缩吸收体103的下层103L,从而在下层103L的身体侧面形成凹凸。然后,通过层压单独制造的上层103U和该下层103L,来制造吸收体103。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下述压缩加工,在轧纹辊108的宽度方向的中间设置括径部件110,在该括径部件110的外周面设置压缩凸部107,利用轧纹辊108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第1压缩部分PS1,通过括径部件110形成进一步压缩后的第2压缩部分PS2,通过压缩凸部107形成比第2压缩部分PS2更进一步被压缩的第3压缩部分PS3。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03的密度调整不限定于轧纹加工等压缩加工,也可以制造各层103U、103L时,例如,在层压纸浆后,通过进行整体压缩来调整密度。
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在吸收体103的下层103L的身体侧上面设置压缩凹部d的生理用卫生巾100,但本发明涉及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不受限于此,也可以对结构做如下变更。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即生理用卫生巾100(A)。该生理用卫生巾100(A)除压缩凹部d的结构不同外,其他结构实质上和前述的生理用卫生巾100相同,所以对以下对应前述的生理用卫生巾100的构成要素,在同一标号上赋予符号(A)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适用部分和图2相同,图10表示其剖面图。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理用卫生巾100(A)的卫生巾本体105(A)由以下部分形成,即,底层101(A);顶层102(A);夹在这些片101(A)、102(A)之间,根据需要利用皱纹纸等吸水纸将其大致整体被覆的吸收体103(A);和夹在顶层102(A)与吸收体103(A)之间的第二层104(A)。
生理用卫生巾100(A)的吸收体103(A)和前述的生理用卫生巾100相同,具有由上层103U(A)和下层103L(A)构成的双重结构,使下层103L(A)的顶层102(A)侧面(身体侧面)形成没有压缩凹部d平坦面,另一方面,使底层101(A)侧面(身体侧面的相反面)通过轧纹加工等压缩加工形成压缩凹部d,从而使下层103L(A)的密度高于上层103U(A)。
即,如图10所示,生理用卫生巾100(A)为了在吸收体103(A)的下层103L(A)的底层101(A)侧面(身体侧面的相反面)赋予所需的体液吸收特性或扩散特性,通过轧纹加工等压缩加工形成压缩凹部d,而顶层102(A)侧面(身体侧面)通过压缩加工形成没有凹凸的平坦面。因此,该吸收体103(A)使上下面平坦的第二层104(A)没有间隙地密切接合在顶层102(A)侧面,并使顶层102(A)没有间隙地密切接合在第二层104(A)上面,所以从身体排出的体液通过顶层102(A)的广阔接触面转移到第二层104(A)上,然后通过第二层104(A)的广阔接触面转移到吸收体103(A)的上层103U(A),其后,通过上层103U(A)的广阔接触面转移到下层103L(A)。即,生理用卫生巾100(A)使从身体排出的体液通过广阔接触面在材料间(顶层102(A)、第二层104(A)间)转移,到达吸收体103(A),在吸收体103(A)的上下层103U(A)、103L(A)之间通过广阔接触面转移体液。因此,通过轧纹加工等压缩加工对吸收体103(A)赋予所需的体液吸收特性和扩散特性时,该压缩加工不会妨碍体液向吸收体103(A)转移的特性。关于压缩凹部d的具体构成,和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该生理用卫生巾100(A)的示例所示,形成由上层103U(A)和密度比其高的下层103L(A)构成、在下层103L(A)的顶层102(A)侧面形成压缩凹部d、上层103U(A)的上面和下面以及下层103L(A)上面形成平坦面的吸收体103(A)时,和上述的生理用卫生巾100相同,也可以在分别形成上层103U(A)和下层103L(A)后,将两者103U(A)、103L(A)进行层压,但在制造时进行上层103U(A)的压缩密度调整等场合时,如图11所示,可以对上层103U(A)和下层103L(A)进行整体处理,仅从下层103L(A)的顶层102(A)侧进行压缩加工。
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对体液吸收性物品是生理用卫生巾100、100(A)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涉及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不限定于生理用卫生巾,同样也可适用于带式或内裤式等纸尿布。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是纸尿布的情况。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式纸尿布的局部剖面图。图13是沿图12的XIII-XIII线的剖面图、图14是沿图12的XIV-XIV线的剖面图。该带式纸尿布100(B)的带式纸尿布本体105(B)是如下构成的,在底层101(B)和使尿等体液透过的平坦顶层102(B)之间,夹装吸收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103(B),在整体上形成类似砂漏形状的背部一侧设有弹性伸缩部件112(B),由用于使纸尿布本体105(B)保持、密贴在身体上的卡带111(B)和橡胶绳构成,同样在腹部一侧设有弹性伸缩部件112(B)。
底层101(B)、顶层102(B)、吸收体103(B)、用侧部无纺布106(B)形成的防止横向泄漏的挡板T(B)实质上和前述的生理用卫生巾100、100(A)相同,以下对同一构成要素,在同一标号后面赋予(B)进行说明。该带式纸尿布100(B)未设第二层104(B),但也可以进行和前述的生理用卫生巾100、100(A)相同的设置。
该带式纸尿布100(B)的吸收体103(B)如图10所示,和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生理用卫生巾100(A)相同,为了给下层103(B)的底层101(B)侧面(身体侧面的相反面)赋予所需的体液吸收特性和扩散特性,通过轧纹加工等压缩加工来形成压缩凹部d,而顶层102(B)侧面(身体侧面)通过压缩加工形成没有凹凸的平坦面。
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仅对下层103L实施轧纹加工等压缩加工,但只要满足本发明的密度大小关系,也可以对上层103U实施轧纹加工等压缩加工。即,例如图15的重要部分剖面图所示,可以形成从下层103L(B)的地秤101(B)到上层103U(B)内的压缩凹部d1。此时,虽不能如上述示例那样形成上下层103U(B)、103L(B)的平坦面相互接触而密切接合的形式,但在上层103U(B)的下层103L(B)侧面也形成压缩凹部d2,同时通过形成下层103L(B)的压缩凹部d2,形成突出于上层103U(B)侧面的突起G,该突起G嵌合在上层103U(B)的压缩凹部d1中,提高了上层103U(B)和下层103L(B)的整体性,上层103U(B)和下层103L(B)之间不会因为压缩加工产生的间隙,另外上层103U(B)和下层103L(B)的接触面积大于前述形式,到达上层103U(B)内的体液能够通过更广阔的接触面更容易地向下层103L(B)转移。
以上,以生理用卫生巾、带式纸尿布为体液吸收性物品为示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涉及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但本发明涉及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不限定于前述的生理用卫生巾、带式纸尿布,例如,也适用于达大人用纸尿布、长时间使用或夜用生理用卫生巾,同时还可适用于婴儿用纸尿布和日用生理用卫生巾、内衬片等所有体液吸收性物品。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吸收体的结构,所以,例如纸尿布也可适用内裤型,生理用卫生巾也可适用侧部有伸出的副翼的带襟翼型或无襟翼型。特别是本发明也适用于带襟翼型生理用卫生巾的副翼内具有的吸收体。
(实施例)(实验1)制造厚度方向的密度斜率(下层密度/上层密度)不同的上层及下层(分别由纤维纸浆构成)双层结构的吸收体试样,评价体液从上层向下层转移的容易程度(点吸收性)。具体顺序如下。
(1)制作使上层的基重、厚度一定,使下层密度不同的各种吸收体试样。
(2)利用气缸自然滴下3cc马血,测定30秒后的扩散面积。
(3)3分钟后,同样用气缸自然滴下马血,测定30秒后的扩散面积。
(4)10秒后,测定上层的重量。
试样种类及测定结果等如表1所示。密度斜率和上层吸收量的相互关系如图16所示。根据该结果可以表明,通过使吸收体形成具有上层和下层的结构,同时使下层密度高于上层密度,可以提高点吸收性和扩散性。
(表1)

(实验2)制作赋予轧纹图形的由纤维纸浆构成的下层的各种吸收体试样,评价点吸收性和扩散性。具体顺序如下。
(1)在下层上重叠轧纹板,各示例以相同条件赋予轧纹图形。测定加压前后的厚度,求出压缩率(%)(=加压后厚度/加压前厚度×100%)。当然,压缩率越小,密度越高。
(2)使上层重叠在压缩后的下层上,测定此时的上层、下层重量。
(3)用直径5mm的玻璃管以每分钟3次滴下约0.85g的马血,放置10分钟后,测定下层扩散面积。下层扩散面积是通过分别测定扩散区域近似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根据这些测定值而求出的。
(4)利用下述公式求出血液向下层转移的容易程度。
转移容易率(%)=下层增加重量/(上层增加重量+下层增加重量)×100%试样种类及测定结果等如表2所示。另外,图17和图18分别表示轧纹凸率和血液向下层转移的容易程度的关系,以及压缩率和血液向下层转移的容易程度的关系。
根据该实验结果2,可以表明以下事项。
(i)轧纹凸率越大越有被压缩的倾向,越被压缩血液就越容易向下层转移。
(ii)血液越容易向下层转移,在上层·下层之间以点形式被吸收。
(iii)轧纹高度越小,轧纹间距离越小,就越容易压缩,所以血液容易向下层转移。
(iv)轧纹间距离为0的图形(轧纹H),血液沿着轧纹大大扩散。
(v)为了使血液从上层向下层的转移大于等于50%,在下层能良好地向内部扩散,压缩率需要小于等于55%,并且轧纹间距离需要为0。
(表2)

*下层扩散面积测定扩散范围近椭圆的长轴和短轴计算出的面积


本发明涉及体液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改善的吸收体内的点吸收性和扩散性,同时具有改善的体液向吸收体的转移特性,所述吸收性物品在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和体液不透过性底面材料之间夹有吸收体,所述吸收体从所述体液透过性表面材料侧依次具有上层和下层,所述下层的密度高于所述上层的密度。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