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方便耐用的艾灸器具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方便耐用的艾灸器具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李秋霞
  • 公开日
    2015年4月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1月19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1月19日
  • 申请人
    李秋霞
  • 文档编号
    A61H39/06GK204246485SQ20142069469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方便耐用的艾灸器具,其特征在于以金属板材制成的杯形容器,直径在20至24厘米之间,高度在6至8厘米之间,杯形容器底部有多个凹坑,凹坑的直径在4至5厘米之间,凹坑底部镶嵌有丝网,杯形容器与一个底部为圆弧形的圆桶形硅胶外套嵌套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艾灸器具,整体直径在20至26厘米之间,高度在8至14厘米之间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理疗器具,通过配合艾灸燃烧时作用于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人体生理机能的目的
  • 专利摘要
    一种方便耐用的艾灸器具涉及一种中医理疗器具,通过配合艾灸燃烧时作用于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人体生理机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设计方案是以1毫米左右厚度的钢板等金属板材冲压出5个直径约4.5厘米的圆柱形凹坑,凹坑底部镶嵌有细密的不锈钢丝网用于承载片形艾灸,钢板边缘冲压成一个垂直的立面,形成一个直径约22厘米,高度约7厘米的杯形容器,再装入一个底部为圆弧形的圆桶形硅胶外套,组合成一个下半部为硅胶,上半部为钢板的完整的灸器。灸器的整体直径约23厘米,高度约11厘米。灸器硅胶部分向下放置在人体躯干部位,能与人体外形吻合,与人体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使艾灸薄片燃烧的热量和气体充满腔体,更好地发挥艾灸的调理作用。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方便耐用的艾灸器具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方便耐用的艾灸器具的制作方法 所属 [0002]目前应用的艾灸器具多是由木板、竹板、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少数由铝板和橡胶组合而成,其共同特点是作用人体的区域较小,木板、竹板、塑料等材料容易被艾灸的高温烧坏,使用寿命短,橡胶在受热时会散发有害气体。当需要使用艾灸来作用于大面积的人体区域时,需要同时放置多个器具,操作中当人体出现不适时无法同时移除多个器具,很容易造成人体烫伤和烧毁衣物等事故。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灸器寿命短、不安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灸器,能简单方便地作用于较大区域的人体穴位和经络,不会被艾灸烧坏,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采用的钢板和医用硅胶材料避免了橡胶释放有害气体的缺点。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设计方案是:以I毫米左右厚度的钢板等金属板材冲压出5个直径约4.5厘米的圆柱形凹坑,凹坑底部镶嵌有细密的不锈钢丝网用于承载片形艾灸,钢板边缘冲压成一个垂直的立面,形成一个直径约22厘米,高度约7厘米的杯形容器,再装入一个底部为圆弧形的圆桶形硅胶外套,组合成一个下半部为硅胶,上半部为钢板的完整的灸器。灸器的整体直径约23厘米,高度约11厘米。灸器硅胶部分向下放置在人体躯干部位,能与人体外形吻合,与人体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使艾灸薄片燃烧的热量和气体充满腔体,更好地发挥艾灸的调理作用。


[0005]下面结合附图一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07]图中I,不锈钢丝网;2,钢板制灸器主体;3,硅胶外套;4,杯形凹坑。


[0008]图中在钢板冲压成的底部带圆孔的杯形凹坑(4)的底部镶嵌圆形不锈钢丝网(I),与钢板冲压成的灸器主体(2)焊接为一体,再插入硅胶外套(3),成为一个完整的灸器。使用时硅胶外套(3)的圆弧方向朝下,杯形凹坑(4)朝上,将点燃的艾灸片放入杯形凹坑(4)内,水平放置在人体躯干需要施灸的位置上。艾灸片燃烧的热量和烟气通过丝网
(I)向下方辐射和流动,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后对人体产生理疗作用。杯形凹坑(4)起到承载高温燃烧的艾灸片的作用,丝网(I)起到隔离燃烧物质与人体同时传递热量和烟气的作用,灸器主体(2)和硅胶外套(3)共同起到支撑和聚拢热量的作用,同时起到隔离缓冲热量向人体传递的作用。
[0009]操作时先取所需数量的薄片形艾灸(最多5片),将艾灸点燃后用镊子将其逐个放入灸器的凹坑(4),再将灸器水平地放在平卧的人体躯干部位,例如腹部、背部等。当人体感觉过热时,可以将灸器移动至躯干的其它部位继续使用,直到艾灸完全烧尽为止。可以根据人体的耐热程度和施灸的部位灵活选择放置艾灸的数量。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