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2]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中耳炎常发生于儿童,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时有发生,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此外,擤鼻涕方法不正确、游泳时水进入中耳、挖取耳垢造成耳部损伤以及长时间用耳机听大分贝的音乐等也易引发中耳炎。中耳炎往往造成听力减退、耳痛、耳鸣。 [0003]中医认为,脓耳是因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目前对中耳炎的治疗缺乏有效药物。现有的治疗方法大多采用单纯型以局部用药: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也有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即口服消炎药、外用滴耳药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局部给药的还有一些中药产品如吹耳散、中耳散等。但总体看来,一般药物成本高,治疗时间长,效果不理想。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疗效好的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黄花捻20-30份、连翘20-30份、马蔺根20-30份、黄芪20-30份、积雪草20-30份、余甘子20-30份、泽泻20-25份、地耳草20-25份、梨木皮15-20份、苍耳子15-20份、满金子15-20份、蝉蜕10-15份、马齿苋10-15份、无花果10-15份、鬼针草10-15份、金银花8_15份、翻白草8_15份、穿心莲8-15份、冰片8-15份、葱白5-10份、紫苏叶5_10份、辛夷5_10份、甘草3_8份、党参3_8份、乌蔹莓3-8份。
[000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黄花捻25份、连翘25份、马蔺根25份、黄芪25份、积雪草25份、余甘子25份、泽泻22份、地耳草22份、梨木皮18份、苍耳子18份、满金子18份、蝉蜕12份、马齿苋12份、无花果12份、鬼针草12份、金银花12份、翻白草12份、穿心莲12份、冰片12份、葱白8份、紫苏叶8份、辛夷8份、甘草5份、党参5份、乌蔹莓5份。
[0008]所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9](I)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0010](2)将金银花、黄芪、连翘和党参混合均匀,加入100-120份的水进行浸泡2-3h,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3-5h,收集挥发油,药渣备用;
[0011](3)取黄花捻、马蔺根、积雪草、余甘子、泽泻、地耳草、梨木皮、苍耳子、满金子、蝉蜕、马齿苋、无花果、鬼针草、翻白草、穿心莲、冰片、葱白、紫苏叶、辛夷、甘草、乌蔹莓和步骤(2)中的药渣,加入350-400份的温度为5-10°C的水中浸泡6_12h后以文火煎煮4_6h,煎煮完毕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A,得到的药渣备用;
[0012](4)将步骤(3)中得到的药渣加入到280-320份的温度为5_10°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2-4h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B ;
[0013](5)将挥发油、过滤液A和过滤液B混合均匀后减压浓缩除去水,进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为80-100目的粉末,进行包装后得到中药冲剂。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发明制作简便、工艺简单,经济有效,疗程短,治愈率高,具有解堵排脓、敛湿祛腐的功效,主治中耳炎引起的耳痛、发热、呕吐和咳嗽等症状。
[0016]下面结合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7]实施例1
[0018]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黄花捻20份、连翘20份、马蔺根20份、黄芪20份、积雪草20份、余甘子20份、泽泻20份、地耳草20份、梨木皮15份、苍耳子15份、满金子15份、蝉蜕10份、马齿苋10份、无花果10份、鬼针草10份、金银花8份、翻白草8份、穿心莲8份、冰片8份、葱白5份、紫苏叶5份、辛夷5份、甘草3份、党参3份、乌蔹莓3份。
[0019]所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0](I)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0021](2)将金银花、黄芪、连翘和党参混合均匀,加入100份的水进行浸泡2h,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3h,收集挥发油,药渣备用;
[0022](3)取黄花捻、马蔺根、积雪草、余甘子、泽泻、地耳草、梨木皮、苍耳子、满金子、蝉蜕、马齿苋、无花果、鬼针草、翻白草、穿心莲、冰片、葱白、紫苏叶、辛夷、甘草、乌蔹莓和步骤(2)中的药渣,加入350份的温度为5°C的水中浸泡6h后以文火煎煮4h,煎煮完毕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A,得到的药渣备用;
[0023](4)将步骤(3)中得到的药渣加入到280份的温度为5°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2h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B;
[0024](5)将挥发油、过滤液A和过滤液B混合均匀后减压浓缩除去水,进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为80目的粉末,进行包装后得到中药冲剂。
[0025]实施例2
[0026]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黄花捻22份、连翘22份、马蔺根22份、黄芪22份、积雪草22份、余甘子22份、泽泻21份、地耳草21份、梨木皮16份、苍耳子16份、满金子16份、蝉蜕11份、马齿苋11份、无花果11份、鬼针草11份、金银花10份、翻白草10份、穿心莲10份、冰片10份、葱白6份、紫苏叶6份、辛夷6份、甘草4份、党参4份、乌蔹莓4份。
[0027]所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8](I)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0029](2)将金银花、黄芪、连翘和党参混合均匀,加入105份的水进行浸泡2.2h,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3.5h,收集挥发油,药渣备用;
[0030](3)取黄花捻、马蔺根、积雪草、余甘子、泽泻、地耳草、梨木皮、苍耳子、满金子、蝉蜕、马齿苋、无花果、鬼针草、翻白草、穿心莲、冰片、葱白、紫苏叶、辛夷、甘草、乌蔹莓和步骤(2)中的药渣,加入360份的温度为6°C的水中浸泡7h后以文火煎煮4.5h,煎煮完毕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A,得到的药渣备用;
[0031](4)将步骤(3)中得到的药渣加入到290份的温度为6°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2.5h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B;
[0032](5)将挥发油、过滤液A和过滤液B混合均匀后减压浓缩除去水,进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为85目的粉末,进行包装后得到中药冲剂。
[0033]实施例3
[0034]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黄花捻25份、连翘25份、马蔺根25份、黄芪25份、积雪草25份、余甘子25份、泽泻22份、地耳草22份、梨木皮18份、苍耳子18份、满金子18份、蝉蜕12份、马齿苋12份、无花果12份、鬼针草12份、金银花12份、翻白草12份、穿心莲12份、冰片12份、葱白8份、紫苏叶8份、辛夷8份、甘草5份、党参5份、乌蔹莓5份。
[0035]所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36](I)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0037](2)将金银花、黄芪、连翘和党参混合均匀,加入110份的水进行浸泡2.5h,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4h,收集挥发油,药渣备用;
[0038](3)取黄花捻、马蔺根、积雪草、余甘子、泽泻、地耳草、梨木皮、苍耳子、满金子、蝉蜕、马齿苋、无花果、鬼针草、翻白草、穿心莲、冰片、葱白、紫苏叶、辛夷、甘草、乌蔹莓和步骤(2)中的药渣,加入370份的温度为8°C的水中浸泡8h后以文火煎煮5h,煎煮完毕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A,得到的药渣备用;
[0039](4)将步骤(3)中得到的药渣加入到300份的温度为8°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34h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B;
[0040](5)将挥发油、过滤液A和过滤液B混合均匀后减压浓缩除去水,进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为90目的粉末,进行包装后得到中药冲剂。
[0041]实施例4
[0042]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黄花捻28份、连翘28份、马蔺根28份、黄芪28份、积雪草28份、余甘子28份、泽泻24份、地耳草24份、梨木皮19份、苍耳子19份、满金子19份、蝉蜕14份、马齿苋14份、无花果14份、鬼针草14份、金银花14份、翻白草14份、穿心莲14份、冰片14份、葱白9份、紫苏叶9份、辛夷9份、甘草7份、党参7份、乌蔹莓7份。
[0043]所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44](I)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0045](2)将金银花、黄芪、连翘和党参混合均匀,加入115份的水进行浸泡2.8h,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4.5h,收集挥发油,药渣备用;
[0046](3)取黄花捻、马蔺根、积雪草、余甘子、泽泻、地耳草、梨木皮、苍耳子、满金子、蝉蜕、马齿苋、无花果、鬼针草、翻白草、穿心莲、冰片、葱白、紫苏叶、辛夷、甘草、乌蔹莓和步骤(2)中的药渣,加入380份的温度为9°C的水中浸泡1h后以文火煎煮5.5h,煎煮完毕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A,得到的药渣备用;
[0047](4)将步骤(3)中得到的药渣加入到310份的温度为9°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3.5h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B;
[0048](5)将挥发油、过滤液A和过滤液B混合均匀后减压浓缩除去水,进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为95目的粉末,进行包装后得到中药冲剂。
[0049]实施例5
[0050]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黄花捻30份、连翘30份、马蔺根30份、黄芪30份、积雪草30份、余甘子30份、泽泻25份、地耳草25份、梨木皮20份、苍耳子20份、满金子20份、蝉蜕15份、马齿苋15份、无花果15份、鬼针草15份、金银花15份、翻白草15份、穿心莲15份、冰片15份、葱白10份、紫苏叶10份、辛夷10份、甘草8份、党参8份、乌蔹莓8份。
[0051]所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52](I)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0053](2)将金银花、黄芪、连翘和党参混合均匀,加入120份的水进行浸泡3h,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5h,收集挥发油,药渣备用;
[0054](3)取黄花捻、马蔺根、积雪草、余甘子、泽泻、地耳草、梨木皮、苍耳子、满金子、蝉蜕、马齿苋、无花果、鬼针草、翻白草、穿心莲、冰片、葱白、紫苏叶、辛夷、甘草、乌蔹莓和步骤
(2)中的药渣,加入400份的温度为10°C的水中浸泡12h后以文火煎煮6h,煎煮完毕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A,得到的药渣备用;
[0055](4)将步骤(3)中得到的药渣加入到320份的温度为10°C的水中,以文火煎煮4h后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液B;
[0056](5)将挥发油、过滤液A和过滤液B混合均匀后减压浓缩除去水,进行干燥后粉碎成力度为100目的粉末,进行包装后得到中药冲剂。
[0057]实施例6
[0058]临床试验
[0059](I)试验对象:采用本发明共治疗200例患者,其中男80例,女120例;年龄最大者72岁,年龄最小者15岁。
[0060](2)诊断标准:耳内突发疼痛,疼痛难忍,常为剧烈的刺痛或胀痛,可伴有听力减退,耳鸣,发热恶寒,头痛,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等,局部检查,鼓膜充血、外凸。
[0061](3)治疗方法:饭后服用,每日2-3次,3天一疗程。
[0062]⑷治疗标准
[0063]治愈:耳内无疼痛,听力正常,无耳鸣,体温正常,无头痛,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局部检查,鼓膜正常;
[0064]有效:偶有耳内疼痛,偶有耳鸣,体温正常,无头痛,小便略黄,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弦略数,局部检查,鼓膜轻微充血;
[0065]无效:用药前后症状无改变。
[0066](5)治疗结果:患者200例病例中服药后多在I天后见效,2-3个疗程治愈;其中治愈18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8 %。
[0067]本发明制作简便、工艺简单,经济有效,疗程短,治愈率高,具有解堵排脓、敛湿祛腐的功效,主治中耳炎引起的耳痛、发热、呕吐和咳嗽等症状。
[0068]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胡文杰胡文杰张凤兰张凤兰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李鹏程
专利相关信息
-
李鹏程戚海波, 戚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