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电磁炉节能炊具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电磁炉节能炊具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戴文育
  • 公开日
    2010年10月13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3月22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3月22日
  • 申请人
    戴文育
  • 文档编号
    A47J36/00GK201602597SQ2009201464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新型电磁炉节能饮具,由锅体(3)及盖(5)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锅体(3)内底面为平底,并放置电磁感应圆形状发热导磁钢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炉节能饮具,其特征是钢板(1)底面中间位置连接一小 圆柱金属凸块(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炉节能饮具,其特征是圆形发热钢板(1)上设有若干通 透小孔(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炉节能饮具,其特征是锅体(3)底内放置的发热钢板,是 由锅体(3)内壁上若干肋片(2)来固定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具类,一种在电磁炉上使用的节能炊具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具类,一种在电磁炉上使用的节能炊具。本实用新型由锅体(3)及盖(5)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锅体(3)内底面为平底,并放置电磁感应圆形状发热导磁钢板(1),钢板底面中间位置连接一小圆柱金属凸块(4),圆形发热钢板(1)上设有若干通透小孔(6);锅体不导磁材料亦可采用塑料、陶瓷、玻璃等材料制做而成,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经久耐用,具有防热量散失,节约电磁炉用电,又有效保护提高电磁炉具使用寿命等,是一种无污染的节能健康炊具。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电磁炉节能炊具的制作方法根据电磁炉工作特点其使用的炊具都采用铁质制造,有一种炊具采用陶瓷制做并 在其底部烧结一层感应铁质涂膜,作为发热体,但这种炊具与陶瓷烧结成一体,膨胀系数 大,使用中易导致炊具炸裂,涂膜脱落等。有一种电磁炉紫砂炊具,采用紫砂体内锅底上放 置电磁感应发热板,并在发热板上放置压板,这种炊具在使用时压板没有紧固设计,易移位 造成发热板也移位不平衡,和压板有身身质重需一定厚度,从而影响传热效果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炊具的缺点,而研发一种热效高、节能、实用的电 磁炉炊具是本新型的目的。本新型采取方案是应用不导磁材料的锅体及盖主要组成,所述锅体内底面为平 底,并放置电磁感应圆形状发热板,发热板由不锈钢板制做,锅体不导磁材料采用塑料制做 而成,亦可采用其它用工业模具注压制而成不导磁材料制做而成。钢板底面中间位置选择 联接一小圆柱金属凸块,圆柱凸块是与锅底注成联体,小圆金属就形成上面与不锈钢板联 接而小圆底面并以锅底为平行线,小圆柱金属凸块其目的是把钢板温度感应到电磁炉面板 下温度感应控制装置上。圆形发热钢板上设有若干通透小孔,以利水直接与发热板接触提 高热率。根据所述锅底内放置的发热板,是由锅体内壁上注压成的若干肋片来固定,或于锅 内壁的圆形钢板相应位置上直接注压有凸状固定圈来固定。本实用新型电磁炉节能炊具结构新颖,经久耐用,装卸放便,具有防热量散失而节 约电磁炉用电,又有效保护提高电磁炉具使用寿命等,是一种无污染的节能健康炊具。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炉节能炊具剖示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炉节能炊具电磁感应发热板俯视图。图中,钢板(1)、肋片(2)、锅体(3)、凸块(4)、盖(5)、小孔(6)。具体实施方案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电磁炉节能炊具由锅体(3)及盖(5)组成。所述锅体 ⑶内底面为平底,并放置电磁感应圆形状发热钢板(1),发热钢板⑴由不锈钢制做,锅体 (3)不导磁材料采用塑料制做而成,亦可采用其它用工业模具注压制而成的不导磁材料制 做。钢板(1)底面中间位置选择联接一小圆柱金属凸块(4),圆柱凸块(4)是与锅底注成联 体,小圆金属就形成上面与不锈钢板(1)联接而小圆底面并以锅底为平行线,金属凸块(4) 其目的是把钢板(1)温度感应到电磁炉面板下温度感应控制装置上。圆形发热钢板(1)上 设有若干通透小孔(6),以利水直接与发热钢板(1)接触提高热率。根据所述锅体(3)底内放置的发热钢板(1),是由锅体(3)内壁上注压成的若干肋片(2)来固定,或于锅内壁的圆 形钢板(1)外圆处相应位置上直接注压有凸状固定圈来固定。本新型锅体(3)亦可根据不 同选择需要制造成不同形状的饮具。 当然,上述举例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还 会做出一些变化、改进、添加或替代,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不选择联接一小圆 柱金属凸块(4),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