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门式模板支架及系统的制作方法在现烧混凝土结构模板施工中,常规支模技术为现场散支散拆支模,此种支模方式搭设繁琐,工效低,周转材料投入大,成本高,且不利于节能环保。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公开的门式模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公开的门式模板支架系统的横向排列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公开的门式模板支架系统的纵向排列示意图。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门式模板支架,该支架包括门架3,门架的底部有可调底座4,门架的顶部有可调托座2,门架的主楞上安装有水平加固杆5,门架的次楞上安装有扫地杆6。[0015]如图2— 3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门式模板支架系统,该系统由上述的支架组成,支架上连接梁I,各支架纵向间通过交叉支撑7相连接。该支架系统的支设步骤为:(I)门架支设前,对其位置进行排版,然后对门架的平面位置及高度拉通线定位,门架立杆在各层上的位置应保持一致,使承载体系在楼层间保持竖向垂直传递。(2)沿通线安装底部垫板,在满足支撑高度要求的情况下,应仅使用可调底座进行高度调整,当门架使用可调底座时,可调螺杆伸出长度不得大于150mm。(3)门架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搭设,先搭设端部第一榀门架,再搭设第二榀门架,同时将第一榀门架和第二榀门架间的交叉支撑通过锁销连接固定,形成一组稳定的拼装单元。依次进行第三榀及后续门架的搭设,直至结构端部最后一榀门架。两榀门架在锁销处通过交叉支撑相连接,提高了门架支撑体系的稳定性。交叉支撑增加了两个锁销孔,可以灵活控制门架的间距,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节。(4)在结 构两端门架安装可调托座,并调整至设计高度,拉通线,完成中间各榀门架可调托座的安装,满足支架起拱高度要求。可调托座高度调整完毕后,再依次完成主楞、次楞的安装。(5)门架铺设完毕后,进行加固连接杆件的搭设,水平加固杆应安装于门架的主楞,扫地杆应安装于门架的次楞。水平加固杆、扫地杆与门架采用扣件连接时,扣件规格应与所连钢管外径相匹配;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宜为50 N.Μ 60Ν -M,并不得小于40 N.Μ。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门式模板支架,通过安装在门架顶部的可调托座,将荷载传递到门架上;通过安装在门架底部的可调底座,再把荷载传递到底部楼板上,形成支架的承载力体系。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门式模板支架系统,打破了单根杆件组合钢管脚手架的常规支模方式,以单片式支架作为基本结构构件,具有拆装简单、承载性能好、施工速度快、耐用、经济效益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
一种门式模板支架及系统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蔡鹏程, 文玲乔尔·哈林顿王亚明周栓成游超鸣游超鸣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游超鸣游超鸣游超鸣游超鸣
专利相关信息
-
彭大冬雷德宁, 杨涛郑寅权王永刚赵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