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粉煤灰合成型材及其生产工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粉煤灰合成型材及其生产工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郭宏伟
  • 公开日
    1993年1月13日
  • 申请日期
    1991年6月22日
  • 优先权日
    1991年6月22日
  • 申请人
    沈阳市新星粉煤灰应用技术研究所, 沈阳市鞋革材料厂
  • 文档编号
    C04B26/04GK1067873SQ911061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粉煤灰合成型材,其特征在于所含成份如下(重量百分比)粉煤灰 30-50%聚乙烯 30-50%聚丙烯 0-15%增塑剂 ≥5%橡胶粉 0-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合成型材,其特征在于所含成份为(重量百分比)粉煤灰 50%聚乙烯 30%增塑剂 5%聚丙烯 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合成型材,其特征在于所含成份为(重量百分比)粉煤灰 30%聚乙烯 45%增塑剂 10%橡胶粉 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合成型材,其特征在于所含成份为(重量百分比)粉煤灰 50%聚乙烯 45%增塑剂 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合成型材,其特征是所含成份为(重量百分比)粉煤灰 40%聚乙烯 50%增塑剂 5%聚丙烯 5%6.一种粉煤灰合成型材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工艺过程(1)、一次破碎将需要破碎的原料经破碎机破碎,粒度要求5毫米以下(2)、配料按上述配方,将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3)、挤出将混合好的原料经挤出机挤出,挤出温度要求110℃-160℃(4)、造粒将挤出的原料经造粒机破碎,粒度要求为5毫米以下(5)、拉伸将原料经挤出机挤出、拉伸,其温度要求为机头 110-130℃一区 120-140℃二区 140-150℃三区 140-155℃四区 110-130℃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特别是一种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复合材料及其生产工艺目前全国的火力发电厂每年可产生粉煤灰几千万吨,现已占地250万亩,而且随着能源基础工业的大力发展,将占用更多的耕地,同时露天堆放的粉煤灰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因而开发和利用粉煤灰,变废为宝,可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现有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粉煤灰合成材料的生产工艺中的粉煤灰的成份均占60%以上,这样制成的合成材料强度低,只能压制成型,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采用热压成型的粉煤灰型材,由于耗电量极大,产量又低,所以产品成本高出其它材质的同类产品几倍以上,因此无法进行大批量的工业生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粉煤灰合成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它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粉煤灰合成型材的具体配方为(重量百分比)粉煤灰 30-50%聚乙烯 30-50%聚丙烯 0-15%增塑剂 ≥5%橡胶粉 0-15%粉煤灰合成型材的生产工艺为1、一次破碎将需要破碎的原料经破碎机破碎,粒度要求5毫米以下2、配料按上述配方,将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3、挤出将混合好的原料经挤出机挤出,挤出温度要求110℃-160℃4、造粒将挤出的原料经造粒机破碎,粒度要求为5毫米以下5、拉伸将原料经挤出机挤出、拉伸,其温度要求为机头 110-130℃一区 120-140℃二区 140-150℃三区 140-155℃四区 110-130℃本发明所提供的粉煤灰合成型材配方合理,所以材质抗拉强度较强,可以靠拉伸工艺加工出各种工业型材,代替金属、塑料及木质产品,该拉伸工艺耗电量低,劳动生产率高,所以可提高产量,并降低成本,具有耐腐蚀等特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叙述实施例一拉制楼梯扶手,材料成份为粉煤灰 50%聚乙烯 30%增塑剂 5%聚丙烯 15%实施例二拉制汽车窗户的封条,材料成份为粉煤灰 30%聚乙烯 45%增塑剂 10%橡胶粉 15%实施例三拉伸包装板或地板,材料成份为粉煤灰 50%聚乙烯 45%增塑剂 5%实施例四拉伸下水道管材或农村灌溉管,材料成份为粉煤灰 40%聚乙烯 50%增塑剂 5%聚丙烯 5%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粉煤灰合成型材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是粉煤灰合成型材的生产工艺及配方,随着能源基础工业的大力发展,产生大量的粉煤灰,不仅占用很多耕地,而且污染环境,现有的粉煤灰合成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因其成分中粉煤灰比重过大,所在生产出的型材抗拉强度小,采用热压工艺耗电量大,劳动生产率低。本发明采用新的配方,生产出的型材抗拉强度大,可以通过拉伸工艺生产出各种工业型材,代替木质、金属及塑料材质,可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