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丝状真菌纯化器皿及丝状真菌培养皿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丝状真菌纯化器皿及丝状真菌培养皿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樊明涛, 杨昆, 王静
  • 公开日
    2015年3月25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1月12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1月12日
  •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文档编号
    C12M1/22GK204224588SQ20142067414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丝状真菌纯化器皿,其特征在于,该器皿包括一中空管状器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状真菌纯化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状器皿为圆筒形3.一种丝状真菌培养皿,包括皿盖和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内的顶壁上固接有中空管状器皿,且该中空管状器皿向皿体底部延伸但不接触皿体底部,所述中空管状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状真菌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状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状真菌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状器皿位于皿盖的中心位置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菌种培养纯化工具,具体涉及一种丝状真菌纯化用工具及丝状真菌培养皿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丝状真菌纯化器皿及丝状真菌培养皿。所涉及的丝状真菌纯化器皿包括一中空管状器皿;所涉及的丝状真菌培养皿包括皿盖和皿体,所述皿盖内的顶壁上固接有中空管状器皿,且该中空管状器皿向皿体底部延伸但不接触皿体底部,所述中空管状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管状器皿将培养皿内部空间分成两个部分,细菌生长在中空管状器皿内、接种点附近的培养基表面,真菌可以生长到中空管状器皿外侧培养基表面,将生长在中空管状器皿外侧培养基表面的真菌再进行一次分离,即可得到纯化的真菌。这种器皿能有效分离真菌与细菌,简化试验步骤,缩短纯化时间。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丝状真菌纯化器皿及丝状真菌培养皿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丝状真菌纯化器皿及丝状真菌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0002]培养皿是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纯化的最常用工具。传统培养皿由皿体和皿盖组成,结构简单,不仅用于实验室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也常用于生产上菌种的分离纯化。比如在食用菌栽培实践中,食用菌的菌种性能常常会出现生产性能衰退的现象,需要对其分离纯化以恢复其优良性能。利用传统的培养皿分离纯化丝状真菌,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在实验室分离丝状真菌的过程中,由于样品容易被细菌污染,需要多次转接纯化得到目标真菌。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为了得到纯化的丝状真菌,往往给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但该法伴有抗生素药剂污染、菌体耐药性、成本昂贵等问题。 [0003]因此,使用普通培养皿在分离真菌时,为避免细菌污染,需要严格的实验操作过程以及较长的分离纯化时间。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丝状真菌纯化器皿,该器皿包括一中空管状器皿。 [0005]可选的,所述中空管状器皿为圆筒形。
[000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丝状真菌培养皿,包括皿盖和皿体,所述皿盖内的顶壁上固接有中空管状器皿,且该中空管状器皿向皿体底部延伸但不接触皿体底部,所述中空管状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0007]可选的,所述中空管状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0008]可选的,所述中空管状器皿位于皿盖的中心位置。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管状器皿将培养皿内部空间分成两个部分,细菌生长在中空管状器皿内、接种点附近的培养基表面,真菌可以生长到中空管状器皿外侧培养基表面,将生长在中空管状器皿外侧培养基表面的真菌再进行一次分离,即可得到纯化的真菌。这种器皿能有效分离真菌与细菌,简化试验步骤,缩短纯化时间。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器皿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器皿的使用状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皿的皿盖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皿的皿体结构示意图。


[0015]为简化丝状真菌的纯化工艺,发明人发明了一种可置于现有培养皿中的的器皿,如图1和图2所示,所设计的器皿01的结构为中空管状结构,利用该器皿和一般培养皿011对丝状真菌进行纯化时,将空管状结构的器皿放在接种有菌种的培养基上,盖上皿盖,且中空管状器皿与培养皿盖顶壁之间留有大约I毫米宽的缝隙,保证丝状真菌在生长时,菌丝由该缝隙向外伸出,细菌被中空管状器皿限制在其内部区域生长,不会对伸出的菌丝造成污染,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0016]基于上述中空管状器皿的发明设计,发明人还设计了一种培养皿,其与一般培养皿结构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皿盖I的顶壁内固接有中空管状器皿3,该中空管状器皿3向皿体2的底部延伸但不接触底部(有培养基时,伸入培养基内部),中空管状器皿3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5,真菌菌丝可从该通孔5中伸出,同时皿体中盛有培养基4时,中空管状器皿5伸入或插入培养基4中,保证杂菌不扩散生长。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3-5所示,该实施例的培养皿包括皿体2和皿盖1,皿盖I顶内固接有中空管状器皿3。图中各部位尺寸为:
[0019]N = 4mm.D = 94mm、C = 91mm、B = 17.5mm、A = 16mm、G = 4mm.H = 5mm、I =14mm.E = 15mm、F = 18mm、K = 19.5mm、J = 18mm、L = 87mm、M = 90mo
[0020]培养皿壁厚1.5mm,皿体底部内径为87mm,皿体内高度为18mm,皿盖内径为91mm,皿盖内高度为16mm,中空管状器皿3内径15mm,外径18mm,长度为14臟,距离中空管状器皿3底4mm的圆周上设有六个高度为Imm的通孔,六个通孔位于同一圆周上且均匀分布,即相邻通孔对应圆心角等于30°。
[0021]在实验室分离纯化丝状真菌时,首先按标准操作步骤制备真菌培养基并灭菌,在无菌操作台倾倒平板,培养基厚度约4?5_。培养基倒好后,中空管状器皿3嵌入培养基内,培养皿被中空管状器皿3分成两个独立空间:中空管状器皿3内部与其外部。
[0022]接种时,将样品接种于中空管状器皿3内部对应的培养基表面,于适宜温度培养,细菌无法越过中空管状器皿3,只能生长于中空管状器皿3垂直对应的培养基表面,真菌菌丝可以穿过通孔,生长于中空管状器皿3外部的培养基上,进一步纯化时,只需从中空管状器皿3外部培养基表面挑取少许菌丝即可。培养皿中空管状器皿3的设置,使细菌与真菌有效分离,简化了试验步骤,缩短了纯化时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