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罐,尤其是一种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0002]目前麻醉机机械通气时采取的是禁闭循环模式,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主要为氧气,或含麻醉气体)经二氧化碳吸收罐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再次进入呼吸回路使用。二氧化碳吸收罐起效原理是其中装入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与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从而吸收二氧化碳。 [0003]目前麻醉机中使用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均为重复使用,存在以下缺点:1)二氧化碳为粉剂碱性物质,使用中常造成碱性粉末进入呼吸回路,对患者不利;2)二氧化碳吸收剂失效后需要更换,更换时扬起碱性粉尘,对麻醉医师不利;3)麻醉机使用时二氧化碳吸收剂失效,需中断机械通气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对患者不利;4)二氧化碳粉剂装在大罐中容易形成“短路效应”,二氧化碳气体从阻力较小的疏松部位的缝隙逸出,在其他部位二氧化碳粉剂尚未使用,但二氧化碳吸收罐已“失效”,需要对整罐二氧化碳粉剂更换,缩短使用时间,造成浪费,又污染环境。 [0004]专利2014204430184已对其提出改进方案,但结构复杂,模具设计困难,组装繁琐,成本较高,难以实施。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组装简便,使用方便,能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对麻醉医师和患者的健康隐患,增加了麻醉机实施机械通气时的安全性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
[0006]一种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外壳、进气管及二氧化碳吸收剂。所述外壳内设置用以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的袋管,所述袋管一端设置为进气口,另一端设置为出气口,所述袋管进气口与进气管密封连通。
[0007]所述袋管为管状软袋,袋管内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后扭曲盘旋安装在外壳内。
[0008]所述袋管出气口设置过滤网。
[0009]所述外壳内设置定位板,定位板中央部设置中央孔,进气管一端密封连接在定位板中央孔,通过定位板被定位在所述壳体的中央。
[0010]所述外壳内壁设置台阶,用以限位安装定位板。
[0011 ] 所述定位板偏心部设置偏孔。
[0012]所述定位板通过台阶限位卡设在外壳上部,袋管出气口与偏孔下口密封连通。
[0013]所述外壳上设置用以将外壳密封连接在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接口的临时固定机构。
[0014]所述定位板通过台阶限位卡设在外壳下部,定位板中央孔与偏孔下口间通过弯管密封连通,袋管进气口与偏孔上口密封连通。
[0015]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将二氧化碳吸收剂盛放在柔软袋管内形成呼出气体次序经过的二氧化碳吸收通道,避免了短路效应,提高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利用效率。装盛二氧化碳吸收粉剂的软袋容易变形,可轻松放置在壳体内,避免了为形成“通道”制造复杂的壳体结构,降低了模具成本和组装成本,易于实施。
[0016]图1为本发明一种整体实施形状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整体实施形状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定位板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与图1对应的进气管与定位板装配关系实施形状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与图2对应的进气管与定位板装配关系实施形状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袋管盛置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实施形状结构图;
图7及图8为本发明另外两种方案的整体实施形状结构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_外壳、11-台阶、12-临时固定机构、2-进气管、3-二氧化碳吸收齐[J、4_袋管、41-进气口、42_出气口、5-定位板、51-中央孔、52-偏孔、6-弯管。
[0018]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图2图7及图8所示:所述一种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外壳1、进气管2及二氧化碳吸收剂3。所述外壳I内设置用以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3的袋管4;所述袋管4 一端设置为进气口 41,另一端设置为出气口 42,所述袋管4进气口 41与进气管2密封连通。所述袋管4为管状软袋,袋管4内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3后扭曲盘旋安装在外壳I内。
[0020]所述进气管2为外形大小与麻醉机患者呼出气体出口适配,当所述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装在麻醉机对应位置后,所述进气管2与麻醉机患者呼出气体出口密封连通。同时,所述外壳I开口外形及大小与麻醉机处理后气体进气口适配,当当所述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安装在麻醉机对应位置后,所述外壳I与麻醉机处理后气体进出通路密封连通。
[0021]呼出气流出麻醉机患者呼出气体出口进入进气管2,出进气管2经进气口 41进入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3的袋管4,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在袋管4内被二氧化碳吸收剂3吸收,剩下可重复使用气体经袋管4的出气口 42排出,经由外壳I与麻醉机处理后气体进气间隙进入麻醉机气体通路内,再次被循环使用。
[0022]所述外壳I为所述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壳体,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3的袋管4被盘旋扭曲安置在外壳I腔内,对软质袋管4起保护作用。
[0023]所述袋管4出气口 42设置过滤网,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吸收剂3粉尘由袋管4中脱落进入呼吸机呼吸回路。
[0024]所述外壳I内设置定位板5,定位板5的作用是对进气管2的位置进行定位。在多数麻醉机中患者呼出气体出口设置在二氧化碳吸收罐接口的中央位置,对应的,进气管2的位置因通过定位板5被设置于壳体I的中央位置。
[0025]所述外壳I上设置用以将外壳I密封连接在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接口的临时固定机构12。本实施例中,在外壳I上部边缘外壁设置与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卡口匹配的螺纹,通过匹配的螺纹及设置在接触面内圈的软垫密封圈达到密封连通效果。还有许多方式,此处不再--列举。
[0026]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定位板5中央部设置中央孔51,所述进气管2 —端密封连接在定位板5中央孔51,通过定位板5被定位在所述外壳I的中央。
[0027]具体的,所述定位板5中央孔51内径与进气管2外形及大小适配,优选为圆形。所述定位板5中央孔51内壁设置螺纹,所述进气管2与中央孔51连接端外壁设置与中央孔51螺纹适配的螺纹。进气管2通过适配的螺纹旋转安装并固定在定位板5的中央孔51位置,固定后,进气管2与定位板5平面垂直。定位板5位于外壳I横断面上,故进气管2通过定位板5中央孔51被设置在外壳I的中央。
[0028]当然所述定位板5与进气管2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进气管2与定位板中央孔51周径上部密封连通,避免漏气。
[0029]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板5偏心部设置偏孔52,偏心孔52可以密封连接袋管4的进气口 41,作为患者呼出气体进入袋管4与二氧化碳吸收剂3接触的气体入口。
[0030]所述偏心孔52也可以密封连接袋管4的出气口 42,对应的,袋管4的进气口 41与定位板5中央孔51密封连通。患者呼出气体经进气管2经过中央孔51进入袋管4与二氧化碳吸收剂3接触,患者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被二氧化碳吸收剂3吸收,可重复使用的氧气或含麻醉气体经与偏心孔52密封连通的出气口 42进入呼吸循环中。
[0031]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外壳I内壁设置台阶11,用以限位安装定位板5。在不同的情况下,定位板5可被设置安装在外壳I的上部或下部,但效果相同:通过定位板5被限位,隔离出设置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3的袋管4盘旋扭曲的空间;通过台阶11使定位板5平面与外壳I中轴垂直,从而对进气管2进行定位。
[0032]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板5通过台阶11限位卡设在外壳I上部,袋管4出气口 42与偏孔52下口密封连通。
[0033]具体的,所述定位板5通过台阶11限位卡设在外壳I上部,外壳I被隔离的主要容积空间在外壳I的下部,所述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3的袋管4盘旋扭曲安装在外壳I下部空腔。袋管4的进气口 41通过定位板5中央孔51与进气管2密封连通,袋管4的出气口 42与定位板5偏孔52密封连通。
[0034]患者呼出气体路径为:含二氧化碳的患者呼出气体由麻醉机患者呼出气体出口进入进气管2,再通过定位板5中央孔51进入袋管4,在袋管4中患者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剩下可重复利用气体经定位板5偏孔52由袋管4出气口 42排出,进入再循环通路。
[0035]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板5通过台阶11限位卡设在外壳I下部,所述定位板5中央孔51与偏孔52下口间通过弯管6密封连通,所述袋管4进气口 41与偏孔52上口密封连通。
[0036]具体的,所述定位板5通过台阶11限位卡设在外壳I下部,外壳I被隔离的主要容积空间在外壳I的上部,所述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3的袋管4盘旋扭曲安装在外壳I上部空腔。袋管4的进气口 41与定位板5偏孔52上口密封连通;进气管2需与袋管4进气口 41密封连通,即定位板5中央孔51需与偏孔52在定位板5下方需设置管路密封连通,本实施例中设置弯管6达到效果。
[0037]患者呼出气体路径为含二氧化碳的患者呼出气体由麻醉机患者呼出气体出口进入进气管2,再通过定位板5中央孔51进入弯管6,经由弯管6及定位板5偏孔52进入袋管4,在袋管4中患者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剩下可重复利用气体经袋管4出气口 42排出,进入再循环通路。
[0038]如图6所示:为袋管4的实施图。所述袋管4为管状软袋,袋管4内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3。袋管4材质为柔性材料,为避免袋管4破裂,要求材料韧性较强。
[0039]如图7所示:不同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接口各不相同,当某些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接口设置为外壳I上下端分别设置进气及出气接口时,下部二氧化碳吸收罐接口为患者呼出气体出口,上部二氧化碳吸收罐接口为二氧化碳被吸收后可重复使用气体的入口。此时,外壳I上下部均设置成与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上下接口适配的接口,定位板5无需设置偏孔52,定位板5应设置在外壳I下部,进气管2被定位在适配位置(一般仍在定位板5中央孔51),袋管4进气口 41与进气管2密封连通,袋管4内盛置二氧化碳吸收剂3在外壳I上部空间盘旋弯曲,袋管4出气口 42位于外壳I最上部。
[0040]患者呼出气体路径为:含二氧化碳的患者呼出气体由麻醉机患者呼出气体出口进入进气管2,再通过定位板5中央孔51进入袋管4,在袋管4中患者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剩下可重复利用气体经袋管4出气口 42排出,进入再循环通路。
[0041]如图8所示:当某些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接口设置为外壳I上下端分别设置进气及出气接口时,更简单优化的结构是进气管2直接一体设置在外壳I下端中部,与袋管4进气口 41合为一体,而不用再另外设置定位板5,袋管4内盛置二氧化碳吸收剂3在外壳I空腔内盘旋扭曲,最后通过袋管4出气口 42连接设置在外壳I上部与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接口处。这种结构优选进气口 41及出气口 42均设置滤网,避免二氧化碳吸收剂3粉末脱落进入麻醉机呼吸回路中。
[0042]无论何种方案,具体使用时,为通过外壳I及袋管4管壁观测袋管4内二氧化碳吸收剂3吸收二氧化碳后失效变色的具体使用情况,外壳I和袋管4均优选透明度较高的材料制成,如PVP材料。所述袋管4的出气口 42优选设置在外壳I紧贴并管壁的位置,便于通过外壳I管壁及管袋4袋壁及时观察二氧化碳吸收剂3失效后变色的情况。
[0043]总之:本发明通过将二氧化碳吸收剂3盛放在柔软袋管4内形成呼出气体次序经过的二氧化碳吸收通道,避免了短路效应,提高二氧化碳吸收剂3的利用效率。装盛二氧化碳吸收粉剂的软袋容易变形,可轻松放置在壳体内,避免了为形成“通道”制造复杂的壳体结构,降低了模具成本和组装成本,易于实施。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便于推广。
高效模块式二氧化碳吸收罐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石野雄一二宫彰秀系井奈美江系井奈美江系井奈美江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丸山浩志C·S·马德野口顺一森谷丽子, 铃木磨南真理拉里R·希戴拉, 拉里R 希戴拉拉里R·希戴拉, 拉里R 希戴拉
专利相关信息
-
川上祐介, 中尾瞳姚麒麟倪刚, 李之瑞向井敬智, 渡部芳久向井敬智, 渡部芳久向井敬智, 渡部芳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