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郭忠贤
  • 公开日
    2000年7月19日
  • 申请日期
    1999年6月11日
  • 优先权日
    1999年6月11日
  • 申请人
    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45C13/38GK2387769SQ992141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包括一前板、一底板、一侧板及一容纳轮体的轮壳,该前板、底板及侧板三者是以互呈垂直的关系结合为一体,其中,该三者的相互结合的交界处呈圆弧L形的结合线,并且该轮壳的上部是凸出于底板的平面上,该前板的外侧由上而下往外突起一凸面部,该前板的内侧则往外凹出而形成诸多凹部与突出的肋部,这些凹部的底部止于该轮壳上方顶部的高度,其特征在于该前板的外侧的凸面部的底部附近处设有一凹部,以使前板近乎轮壳顶部以下的高度的部位得以实质上获得与前板其他部位相同的断面材料厚度,当射出成型时取得均一缩水率,因而提高行李箱角轮框架的表面平整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角轮框架前板与轮壳前顶面间具有一道沟槽,可供行李箱边框支撑钢线由此通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设于角轮前板表面的凹部可为水滴形的凹部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尤指一种可以改善行李箱角轮表面平整度,并使行李箱的组装快速的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一般行李箱,如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主要是在角轮框架前板凸面部下端形成一凹部,以使前板近乎轮壳顶部以下的高度部份得以获致与前板其他部份实质上相同的断面材料厚度,待射出成型时,取得均一缩水率,因而提高行李箱角轮框架前板的表面平整度的质量及良品的制成率,并可缩短角轮框架的成形时间,以提高产量。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图1a所示,为使行李箱本体A的外表撑挺美观,均在行李箱本体四周以钢线框T予以支撑,因而设在行李箱两侧底部的角轮B,如图1C及图1d所示,其在角轮框架的侧板S与底板M的间做成弧形面C,使行李箱的支撑钢线T得以完整地通过该角轮框架的弧形面C与前板F的交界面,又为了增强角轮的机械强度及防止行李箱部位受擦撞,如图1B及图1C所示,通常均在角轮的前板F上由上而下形成一凸出部F4,于是在前板F的背面,如图1d所示,必须相对地形成诸多凹部F1,肋部F2以及固定孔柱F3始可令角轮框架前板F的射出成型完成的成品的表面平整无瑕疵,也就是经由前板F的背面形成所谓的“偷料”设计的凹部F1及肋部F2后,使整个前板F的缩水率均匀的原因,然而由于行李箱角轮的轮壳H系设在角轮底板M的下方,即角轮属于外露式将使行李箱的有效高度为之降低,也就是行李箱的可用空间较小;由于国际行空协议规定,携带式行李箱的最大尺寸限定为22″(高)×14″(宽)×9″(厚),如行李箱的握把及角轮的有效高度不予设法降低,就将牺牲行李箱的使用空间,为此,设计人便将行李箱角轮的轮体W往角轮内部缩入,如图2a所示,在角轮前板F的背面也如前所述设置多数凹部F1,肋部F2及固定孔柱F3,只有角轮轮体W的轴心往上提升后,其前板F的凸出部F4也往前凸出,但如图2c所示,其长度无法抵达最下端,形成结构上的缺陷,其中,最大的缺点在于轮体W升高后,轮壳H的高度也升高至角轮弧形面C与底板M的上方,使行李箱支撑钢线T经由角轮的底板M与前板F及侧板S的交界面的路径为的寸断,所以如图2A及图2B所示,钢线T由上而下延伸时,必须在轮壳H处的T’长度被先行剪断,方可顺利地在行李箱的角落上组装角轮,如此不仅行李箱的支撑强度为之下降,而且使行李箱的组装作业颇为费时费事,确实有待改进。因此,如何在行李箱角轮框架上加以改良,使它在不增高角轮高度的大前提下,使得行李箱的有效空间可得到完全利用,组装时又不需剪断钢线的角轮构造,这便是业者所追求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其角轮轮壳的上方系高出行李箱角轮底板的上方并可在不必剪断行李箱支撑钢线下,与行李箱结合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其角轮框架的正面具有一均一化角轮框架前板材料厚度的凹部,使角轮前板的突出部外表面平滑无缺陷瑕,所以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角轮构造所成型的成品,其不良品率可以减至最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其角轮前板的材料成型厚度均一,可使射出成型的时间减至最短,以此提高角轮的生产量。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功效及特点,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前板、一底板、一侧板及一容纳轮体的轮壳,该前板、底板及侧板三者是以互呈垂直的关系结合为一体,其中,该三者的相互结合的交界处系呈圆弧L形的结合线,且该轮壳的上部系凸出于底板的平面上,该前板的外侧由上而下往外突起一凸面部,该前板的内侧则往外凹出而形成诸多凹部与突出的肋部,该等凹部的底部止于该轮壳上方顶部的高度,其特征是该前板的外侧的凸面部的底部处设有一凹部,以使前板近乎轮壳顶部以下的高度的部位得以实质上获得与前板其他部位相同的断面材料厚度,在射出成型时取得均一缩水率,因而提高行李箱角轮框架的表面平整度。
在角轮框架前板与轮壳前顶面间设计一道沟槽,可供行李箱边框支撑钢线由此通过。设于角轮前板表面的凹部可为水滴形的凹部。
本实用新型上述功效、目的及特点将通过如下附图的说明而得到详细的了解。
本实用新型附图简要说明
图1a为一般行李箱支撑钢线与两角轮间的固定关系位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1b为常用角轮之一的外观立体图;
图1c为第1B图的正视图
图1d为
图1c的背视图;图2A、图2B及图2C为习用角轮的二的背视图、顶视图及正视图;图3A、图3B、图3C及图3D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角轮的立体图、背视图、侧视图、剖视图及顶视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角轮框架11前板 111凹面部112凹部113肋部 114的孔柱 115凹部 116沟槽12底板13侧板 14轮壳 141顶部15轮体20支撑钢线本实用新型行李箱角轮框架10的构造如第3A-3D图3a-3d所示,包括一与行李箱后板相平行的前板11、一与行李箱后底板平行的底板12、一与行李箱侧板平行的侧板13及一容纳轮体15的轮壳14,该前板11、底板12及侧板13三者是以互呈垂直的关系结合为一体,其中,该三者的相互结合的交界处系呈圆弧L形的结合线,如图3b所示,且该轮壳14的顶部141系凸出于底板12的平面上,该前板12的外侧由上而下往外突起一凸面部111,该前板12的内侧则往外凹出而形成诸多凹部112与突出的肋部113,并在肋部间形成可供螺钉固定的孔柱114,该等凹部112的底部止于该轮壳14上方顶部141的高度,其特征在于该前板11的外侧的凸面部111的底部附近处设有一凹部115,以使前板11近乎轮壳14顶部141以下的高度的部位得到实质上与前板其他部位相同的断面材料厚度,如图3c所示,当射出成型时取得均一缩水率,因而提高行李箱角轮框架的表面平整度。
又如图3C及图3D所示,角轮框架前板11与轮壳14前顶面的间具有一道沟槽116,可供行李箱编框的支撑钢线20由此通过,使行李箱在组装作业时,不必剪断钢线20,不仅使行李箱的组装作业速度加快,而且使行李箱可获得较佳的机械支撑强度,通过上面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行李箱角轮框架的改良构造具有下列功效1.行李箱角轮的轮体缩入角轮框架内,使行李箱有效高度发挥最大的容量空间;2.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方式组装行李箱时不必徒增剪断钢线的作业,使组装作业速度大大加快;3.通过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行李箱角轮,其前板底部附近处具有一凹部,使材料的厚度均一化,不仅使成型后的成品表面平滑无缺陷,并可缩短角轮框架在模具内成型的等候时间,以此可提高产量同时也可提高角轮表面组织的质量。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