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行李箱构造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行李箱构造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周盟桂, 张礼荣, 王永修, 翁荣辉
  • 公开日
    2008年6月25日
  • 申请日期
    2007年8月31日
  • 优先权日
    2007年8月31日
  • 申请人
    浮力森林设计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45C5/00GK201076125SQ20072017612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一种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箱体,其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一个承载座,该箱体对应结合于该承载座的一侧;一支拉杆,其一端连接于该承载座的一端或该箱体的一侧的其中之一;及两个调整组件,其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的相对两侧,且两个轮子经由该调整组件可调整的连结该承载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设有一个第一框体及一个第二框体,该第二框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框 体的两端,该两个调整组件分别设有一个枢转件及一个调整件,该枢转件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该第二框体;该调整件的一端可滑动的设置于该 第二框体的两个滑槽的其中 一个,且各该枢转件及调整件的另 一端分别 连接该两个轮子的轮轴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调整组件 还设有一支调整杆,该调整杆的两端分别穿设通过该第二框体,并与嵌 设于该滑槽内的调整件相连接,该拉杆设有两个杆体及一个握持部,该 两个杆体的一端相互平行的连接该承载座,而该握持部则设置于该两个杆体的另一端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拉杆另设 有 一个辅助件,其连接于各该杆体靠近该握持部的 一端5、 根据权利要求1、 2、 3或4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一个结合单元及一个连结单元,该结合单元的一端经由该连结单 元连4妻该拉杆,而该结合单元的另 一端则连4妻至一 台才几动车辆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单元 设有一个曲型杆体、两个结合件及一个结合部,各该结合件分别可转动 的设置于该曲型杆体的两端部,该结合部设置于该曲型杆体的一个对称 点位置,且该结合部相对地面的纵向设有一个通孔,以供该连结单元穿 设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连结单元 设有一个定位杆体及一个卡扣件,该卡扣件可枢转的设置于该定位杆体 的 一侧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杆体 设有一个穿设部及一个结合部,该穿设部弯折形成于该定位杆体的一端, 且该穿设部的末端设有 一个环槽,该穿设部用以对应穿过该结合单元的 结合部的通孔;该结合部设置于该定位杆体的另一端,其用以固接于该 拉杆的一端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卡扣件设 有一个卡扣部及一个扳折部,该卡掣部及扳折部分别设置于该卡扣件的 两端,该扳折部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于该定位杆体,该卡扣部则用以对 应扣合于该穿设部的环槽10、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箱体 靠近该调整杆的一侧面另设有两个扣合件,各该扣合件分别设有一个卡 槽,以便该调整杆对应卡掣于各该卡槽中11、 根据权利要求1、 2、 3或4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箱体另设有两个凹槽,其用以对应容纳该两个轮子12、 根据权利要求2、 3或4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调 整杆设有 一个拉动部及两个杆部,该拉动部的两端分别纵向弯折的连接 该两杆部的 一端,该杆部则可伸缩的对应穿i殳于该第二框体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构造,特别是涉及在一箱体的承载座上 设置一调整组件以调整行李箱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同时可利用一结合单 元使该箱体连接一机动车辆,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的行李箱构造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行李箱构造,其包含一箱体、一承载座、一拉杆及两调整组件,该箱体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装载对象,且该箱体对应结合于该承载座的一侧;该拉杆的一端选择连接于该承载座的一端或该箱体的一侧;该两调整组件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的相对两侧,且使两轮子经由该调整组件可调整的连结该承载座,以便通过该调整组件调整行李箱相对地面间的高度,从而减少行李箱与地面间的碰撞,延长其使用寿命。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行李箱构造的制作方法一般而言,现有的行李箱大多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在提取与拉行时的方便性,而加强其在拉杆与轮座上的使用便利性,例如行李箱可设置 一具有伸缩收纳功能的拉杆,以便该拉杆可被隐藏在行李箱的背板中, 从而缩减行李箱所占有的体积;或是行李箱的一轮座具有可相对该行李 箱做360度旋转,以便使用者在遭遇任何路况下都能容易的依路况需求 来改变行进方向,进而提高移动时的安全性与机动性。一般而言,上述现有的行李箱构造虽然其轮座可依照移动方向相对 行李箱360度旋转,但却无法适应纵向变化的路况有所调整,导致行李 箱的箱体在运送过程中容易与地面产生摩擦或碰撞,进一步造成行李箱 的箱体毁损,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箱构造,其通过在一箱体的 一承载座上设置可调整行李箱高度的一调整组件,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 提高运行时的安全性并能延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箱构造,其通过在一拉杆一 端可拆卸的设置一结合单元,该结合单元用以连结一机动车辆,从而使 行李箱可挂接在该机动车辆后方运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加使用便 利性。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行 李箱构造,其包含一箱体、 一承载座、 一拉杆及两调整组件,该箱体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装载对象,且该箱体对应结合于该承载座的一侧; 该拉杆的 一端选4奪连接于该承载座的 一端或该箱体的 一侧;该两调整组 件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的相对两侧,且使两轮子经由该调整组件可调整 的连结该承载座,以便通过该调整组件调整行李箱相对地面间的高度, 从而减少行李箱与地面间的碰撞,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其通过在一箱体的一 承载座上设置一可调整行李箱高度的调整组件,以此调整行李箱与地面 间的距离以避免受到地面的碰撞,另外还可设置与行李箱的 一拉杆连接 的一结合单元,使行李箱也能挂接在一机动车辆上运行,从而延长行李 箱的寿命,并提高其使用便利性。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组合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局部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调整组件的调整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调整后的立体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结合单元与连结单元的 分解立体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结合单元与连结单元的 组合立体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组合立体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结合机动车辆的使用示 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箱体10 第一表面 11 第二表面12 扣合件 120卡槽13 凹槽
2 拉杆 21 杆体
22 握持部23 辅助件
231结合部3 承载座
31 第一框体32 第二框体
320滑槽 4 调整组件
41 枢转件42 调整件
421第一端422第二端
43 调整杆431拉动部
432杆部5 轮子
6 结合单元61 曲型杆体
610弯折部 611端部
62 结合件 63 结合部
630通孔 7 连结单元
71 定位杆体711穿设部 7110环槽 712结合部
72 卡扣件 721卡掣部 722扳折部 8 机动车辆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
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i兌明如下
请参照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公开的行李箱构造包含 一箱体1、 一拉杆2、 一承载座3、两调整组件4及两4仑子5。该箱体1 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图中未绘示),其用以放置对象;该拉杆2可选择 连结该承载座3的一端,或者也可直接嵌设于该箱体1的一侧,本实施 例的拉杆2则选择连结于该承载座3的一端,且该箱体1结合于该拉杆2 的一侧;该承载座3用以承载该箱体1,该两调整组件4则分别可调整的 设置于该承载座3的相对两侧,且该两轮子5分别经由该两调整组件4 可调整的连结该承载座3,从而通过该调整组件4调整该轮子5与该承载 座3间的距离。
请再参照图l-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箱体1设有 一第一表面10、 一第二表面11、两扣合件12及两凹槽13,该第一表面 10为该箱体1在行走时靠近地面的一侧面,该拉杆2对应结合抵靠于该 箱体1的第一表面10;该第二表面11则为该箱体1背对行走方向的一侧 面。各该扣合件12设置于该第二表面11上,且各该扣合件12分别设有 一-^槽120;各该凹槽13设置于该箱体l接近该第一表面IO及第二表面 11的交界处,且其分别在该第一表面IO及第二表面ll形成一开口,以 便收纳该轮子5时,该轮子5的外周缘分别外露于该第一表面IO及第二 表面11。该拉杆2设有两杆体21及一握持部22,该两杆体21的一端相 互平行的连接该承载座3,而另一端则连接该握持部22。
请再参照图l-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承载座3对应 设置于该箱体1靠近该凹槽13的位置,该承载座3由一第一框体31及 一第二框体32所构成;该第一框体31与该拉杆2相连接;该第二框体
32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 一框体31的两端。该第二框体32设有两滑槽320, 该两滑槽320提供该调整组件4 一平行于地面的滑动空间,且各该滑槽 320分别位于该箱体1的两凹槽13内。
请再参照图i-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的两调整组件
4分别设有一枢转件41、 一调整件42及一调整杆43,该枢转件41的一 端可枢转的连接该第二框体32,该枢转件41的另一端则可枢转的连接该 轮子5;该调整件42分别具有一第一端421及一第二端422,该调整件 42的第一端421可滑动的嵌设于该第二框体32的滑槽320内,且与该调 整杆43的一端相连接;该调整件42的第二端422则可枢转的连接该轮 子5。该调整杆43的两端分别穿设通过该第二框体32,并与嵌设于该滑 槽320内的调整件42相连接,该调整杆43用以带动该调整件42沿着该 滑槽320滑动。该调整杆43设有一拉动部431及两杆部432,该拉动部 431较佳选自一n形杆,其两端分别可纵向弯折的连接该两杆部432的一 端,该拉动部431可对应收置于该扣合件12的卡槽120内;该杆部432 则可伸缩的对应穿设于该第二框体32 。
请参照图4、 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要通过该调整组件4增大该承载 作3与轮子5间的距离,进而加大该箱体1与地面间的高度时,可以将 该调整杆43的拉动部431沿着远离该第二表面11的方向拉动,以便该 拉动部431脱离各该扣合件12的卡槽120,从而使该调整杆43没入该箱 体1的凹槽13的部份拉伸出来,进而带动该两调整件42的第一端421 自该滑槽320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此时各该轮子5则因该调整组件4 的枢转件41的限制而仅能纵向远离该箱体1,从而增加了该箱体1与地 面的距离;最后,通过纵向弯折该拉动部431, -使该拉动部431与该杆部 432的相接处形成垂直弯折,从而阻止该调整杆43内缩,进而固定该调 整件42相对于滑槽320的位置,以避免该调整杆43任意滑动而影响该
箱体1与地面间的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减少该箱体1与地面发生碰 撞的情形发生,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反之,如果要缩小该箱体1与地面间的高度时,则对该调整杆43反
向操作,即可带动该轮子5对应收纳于该箱体1的凹槽13内,使得本实 用新型可适应各种需求来调整该轮子5对应该箱体1的相对位置,以达 到減少收纳体积的效果。
请再参照图6-9所示,其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 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一结合单元6及一连结 单元7,通过该结合单元6及连结单元7可使本实用新型跨接于一机动车 辆8(例如脚5皆车或摩托车等)上,以便该箱体1可以被该机动车辆8 拖行。另外,该拉杆2另设有一辅助件23,该辅助件23连接于各该杆体 21靠近该握持部22的一端,该辅助件23设有一结合部231,其用以与 该连结单元7相连结。
请再参照图6-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结合单元6设 有一曲型杆体61、两结合件62及一结合部63。该曲型杆体61设有一弯 折部610及两端部611,该弯折部610位于该曲型杆体61的对称点位置, 各该端部611位于该曲型杆体61的两端,该曲型杆体61的材料较佳选 自铁及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各该结合件62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各该端部 611;该结合部63对应设置于该弯折部610上,该结合部63相对地面的 纵向设有一通孔630,以供该连结单元7穿设。
请再参照图6-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行李箱构造的 连结单元7设有一定位杆体71及一"^扣件72。该定位杆体71设有一穿 设部711及一结合部712,该穿设部711弯折形成于该定位杆体71的一 端,且该穿设部711的末端设有一环槽7110;该结合部712设置于该定 位杆体71的另一端。该卡扣件72设有一^"^"掣部721及一扳折部722,该
卡掣部721及扳折部722分别位于该卡扣件72的两端,该4反折部722的 一端可枢转的连接于该定位杆体71,且该卡扣件72也可相对该4^折部 722形成枢转,以便该卡掣部721可对应扣合于该环槽7110。
请参照图6-10所示,当组装本实用新型^夸接于该机动车辆8后方 时,可分成两部分, 一为按照前述方式调整该调整组件4以改变该箱体1 距离地面的高度,二为通过该结合单元6及连接单元7同时连接于该拉 杆2与机动车辆8,由于使用该机动车辆8以运4亍该箱体1时,会比用手 拖行的震动还要大,因此较佳加大该箱体1相对地面间的高度以避免碰 撞。由于该连结单元7的结合部712固接于该辅助件23的结合部231, 故仅需经由该连结单元7的穿设部711穿设通过该结合部63的通孔630 后,将该卡扣件72的卡掣部721对应卡扣于该环槽7110,且将该扳折部 722往该箱体1的方向扳动,即可完成该结合单元6与该连接单元7的连 接关系。最后,完成上述该结合单元6与该连结单元7相对该拉杆2组 装后,再将该曲型杆体61的两结合件62分别组装于该机动车辆8的后 轮轮轴上,即完成组装,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组装及使用便利 性。
请再参照图6-IO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争^妻于该^L动车辆8后方实 际运行时,由于路面的高低不平可能会造成该机动车辆8后方的该箱体1 跟着上下起伏跳动,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该结合件62可与该曲型杆体 61作相对转动,使该结合单元6与箱体1可跟着该才几动车辆8做上下运 动,以减少因路面的高低落差而造成该箱体1与地面间的碰撞。另一方 面,该通孔630由于是相对地面的纵向开孔于该结合单元6的结合部63 上,且与该穿设部611也选择为可转动的穿设于该通孔630内,故使得 该连结单元7可带动该箱体1随着路况起伏或该机动车辆8的转弯摆动 而在纵向上或横向上提供大范围的活动裕度,以提高该箱体1运行时的 流畅度与安全性。如上所述,相较于现有的行李箱构造无法因适应纵向变化的路况有 所调整,导致其箱体在运送过程中容易与地面产生摩擦或碰撞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该调整组件4的运用,以调高该箱体1与地面间的高度, 其确实可延长行李箱的寿命并增加运行时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本实用
新型通过该结合单元6及连结单元7使行李箱可跨接于该机动车辆8上,
确实可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