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及其方法

  • 专利名称
    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及其方法
  • 发明者
    邹成丰
  • 公开日
    2012年10月3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6月20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6月20日
  • 申请人
    邹成丰
  • 文档编号
    A01G31/00GK102696470SQ2012102047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托盘组,该托盘组环绕设置,且该托盘组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循环传输模块,该循环传输模块穿设该容置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托盘组的该容置空间供容置培养液,而该托盘组于至少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监测装置及至少一补液装置,且该监测装置及该补液装置信息连结有至少一机房控制中心,并该机房控制中心与该循环传输模块信息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机房控制中心设于该循环传输模块一侧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托盘组于至少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照度感测装置,且该托盘组的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培养液感测装置,并该照度感测装置及该培养液感测装置与该机房控制中心信息连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托盘组设置于一温室内,且该温室包括有至少一灯具及至少一干湿温度感控装置,并该温室与该机房控制中心信息连结,再该温室外一侧处设有至少一作业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托盘组设有一凸出该温室且进入该作业区域的延伸部,并于托盘组侧处设有至少一维修走道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循环传输模块进一步包括有复数相连结组构的循环传输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循环传输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一网状壳体,且该网状壳体于至少一侧处设有至少一可供开启的网状盖体,并该网状壳体内披覆有至少一透水层,而该透水层与该网状盖体包覆有具保水功能的基材9.一种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方法为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a)依照欲栽种的该植物种类,藉由设于该循环传输模块一侧处的该机房控制中心,信息连结且设定设于该托盘组的该循环传输模块、该补液装置、该培养液感测装置、该监测装置、该照度感测装置的设定值,以及供设置该托盘组的该温室所包含的该灯具和该干湿温度感控装置其设定值; (b)该循环传输模块开始动作,且于该温室外一侧处的该作业区域,对该托盘组从该温室延伸至该作业区域的该延伸部处栽种该植物,并该植物栽植在设于该循环传输模块上的网状壳体内的基材; (C)该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该网状壳体前进进入该温室,而该基材与该托盘组的该容置空间内的该培养液接触; Cd)该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该网状壳体脱离该托盘组,而该基材脱离该培养液,且该植物藉由该基材所吸附在内的该培养液持续生长; (e)该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该网状壳体进入另一该容置空间内,且该基材与另一该容置空间内的该培养液接触; (f)该循环传输模块持续循环运送该网状壳体,直到该循环传输模块将该网状壳体沿着该延伸部运送出温室,返回该作业区域; (g)采收该植物且对该基材进行清理、检视或补充,并重复步骤(a),不断循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机房控制中心经该监测装置监测该植物生长状况,且依生长状况调整该循环传输模块行进速度、该温室照度和干湿度及该培养液种类和浓度,且可于 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种类的该培养液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提供一种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及其方法,特别是指一种节省人力和耕地且构成循环生产线的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及其方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附图I至附图4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实施示意图二、局部示意图一及局部示意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包括有至少一环绕设置的托盘组I及至少一循环传输模块2,而托盘组I于本实施例中以近似长方形的形状层迭三层,且环设两圈为实施形态,并上述托盘组I仅为其中之一实施形态,其形状、数量及态样不设限于此,而托盘组I侧处设有至少一维修走道16,且托盘组I设置于一温室4内,并温室4包括有至少一灯具41及至少一干湿温度感控装置42,而温室4外一侧处设有至少一作业区域5,且托盘组I设有一凸出温室4并进入作业区域5的延伸部12,而托盘组I于至少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监测装置13、至少一补液装置14及照度感测装置15,且托盘组I具有至少一 容置空间11,而容置空间11供容置培养液141,且容置空间11内设置有至少一培养液感测装置111,并容置空间11供穿设循环传输模块2,而循环传输模块2进一步包括有复数相连结组构的循环传输装置21,且循环传输模块2上设置有至少一网状壳体6,而网状壳体6于至少一侧处设有至少一可供开启的网状盖体61,且网状壳体6内披覆有至少一透水层62,并且透水层62与网状盖体61共同包覆有具保水功能的基材63,又循环传输模块2位于作业区域5内的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机房控制中心3,且机房控制中心3与循环传输模块2、监测装置13、补液装置14、照度感测装置15及温室4 (含灯具41及干湿温度感控装置42)信息连结如附图I至附图11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实施示意图二、局部示意图一、局部示意图二、方块流程图、动作示意图、生长示意图、上升脱离容置空间示意图、上升进入另一容置空间示意图、下降脱离容置空间示意图及下降进入另一容置空间示意图,由图中可楚看出,本发明的生产方法步骤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及其方法目前,农业人力日趋难求,且农耕地面积日益减缩,并因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农业的经营相对困难,但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却日益增加,因此采用农业自动化来节省人力,为全球共同研发的目标。现有用于栽培植物的温室,多是在温室空间的地面上直接架设多件支撑架,且将多数栽培盆放置在该等支撑架上,这种传统的植物栽培,是以平面式培育,所需要的植栽面积相当大,不仅产能有限,且相对地造成生产成本过高,在培育过程中,虽可于支撑架结合自动洒水系统、照明设备等机械化处理以节省人力,但每一阶段间却不接续,如施肥、生长监控等仍需仰赖人工做接续处理,不仅耗时、效能差且人力成本高,而由人力执行上述作业,也会有作业不均或遗漏的缺失,故未能达到产线化的效果。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及其方法,解决现有栽培植物的温室所存在的需要的植栽面积大、产能有限、仰赖人工及未能达到产线化的问题,以自动化控制及循环移动的设计构成连续的循环生产线,进而降低所需的人力及耕地面积,达到节省人力和耕地且构成循环生产线的实用进步性。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主结构包括有至少一环绕设置的托盘组,而托盘组于至少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监测装置、至少一补液装置及至少一照度感测装置,且托盘组设置于一温室内,并温室具有至少一灯具及至少一干湿温度感控装置,而温室外一侧处设有至少一作业区域,且托盘组设有一凸出温室并进入该作业区域的延伸部,并托盘组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而容置空间供容置培养液,且容置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培养液感测装置,并容置空间穿设有至少一循环传输模块,而循环传输模块于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机房控制中心,且机房控制中心与上述循环传输模块、补液装置、培养液感测装置、监测装置、照度感测装置、灯具、干湿温度感控装置信息连结并加以控制;当本发明实施时于作业区域内的延伸部处栽种植物,且植物由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至温室内沿着托盘组环绕移动,并且植物藉由接触、吸收容置空间内的培养液以生长,而机房控制中心监测植物生长状况且自动调整各种设定值,除控制植物质量外,控制植物于生长完成时,循环传输模块刚好将植物运送至作业区域内的延伸部,进而方便采收,不断循环。 本发明具体包括 一种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包括 至少一托盘组,该托盘组环绕设置,且该托盘组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循环传输模块,该循环传输模块穿设该容置空间。其中该托盘组的该容置空间供容置培养液,而该托盘组于至少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监测装置及至少一补液装置,且该监测装置及该补液装置信息连结有至少一机房控制中心,并该机房控制中心与该循环传输模块信息连结;
其中该机房控制中心设于该循环传输模块一侧处;
其中该托盘组于至少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照度感测装置,且该托盘组的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培养液感测装置,并该照度感测装置及该培养液感测装置与该机房控制中心信息连结;
其中该托盘组设置于一温室内,且该温室包括有至少一灯具及至少一干湿温度感控装置,并该温室与该机房控制中心信息连结,再该温室外一侧处设有至少一作业区域;
其中该托盘组设有一凸出该温室且进入该作业区域的延伸部,并于托盘组侧处设有至少一维修通道;
其中该循环传输模块进一步包括有复数相连结组构的循环传输装置;
其中该循环传输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一网状壳体,且该网状壳体于至少一侧处设有至少一可供开启的网状盖体,并该网状壳体内披覆有至少一透水层,而该透水层与该网状盖体包覆有具保水功能的基材。本发明的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的方法为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a)依照欲栽种的该植物种类,藉由设于该循环传输模块一侧处的该机房控制中心,信息连结且设定设于该托盘组的该循环传输模块、该补液装置、该培养液感测装置、该监测装置、该照度感测装置的设定值,以及供设置该托盘组的该温室所包含的该灯具和该干湿温度感控装置其设定值。(b)该循环传输模块开始运作,且于该温室外一侧处的该作业区域,对该托盘组从该温室延伸至该作业区域的该延伸部处栽种该植物,并该植物栽植在设于该循环传输模块上的网状壳体内的基材。(C)该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该网状壳体前进进入该温室,而该基材与该托盘组的该容置空间内的该培养液接触。Cd)该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该网状壳体脱离该托盘组,而该基材脱离该培养液,且该植物藉由该基材所吸附在内的该培养液持续生长。(e)该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该网状壳体进入另一该容置空间内,且该基材与另一该容置空间内的该培养液接触。(f)该循环传输模块持续循环运送该网状壳体,直到该循环传输模块将该网状壳体沿着该延伸部运送出温室,返回该作业区域。(g)采收该植物且对该基材进行清理、检视或补充,并重复步骤(a),不断循环。其中该机房控制中心经该监测装置监测该植物生长状况,且依生长状况调整该循环传输模块行进速度、该温室照度和干湿度及该培养液种类和浓度,且可于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种类的该培养液。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藉由托盘组与循环传输模块配合动作,令本发明达到节省耕地且构成循环生产线的实用进步性。二、藉由机房控制中心资运连结且控制循环传输模块、监测装置、温室、照度感测装置、补液装置、培养液感测装置,令本发明达到节省人力、降低人为误判的自动化生产的实用进步性。三、藉由托盘组与循环传输模块配合动作,令本发明达到持续不间断生产的实用进步性。四、藉由托盘组、循环传输模块及补液装置相组配,令本发明达到有机栽培、无浪费、无流失且可于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培养液的实用进步性。五、藉由温室与作业区域隔离作业,令本发明达到无虫害、零污染的实用环保性及实用健康性。


图I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一。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二。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方块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生长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上升脱离容置空间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上升进入另一容置空间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下降脱离容置空间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下降进入另一容置空间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种植示意图。

(a)依照欲栽种的植物7种类,藉由设于循环传输模块2 —侧处的机房控制中心3,信息连结且设定设于托盘组I的循环传输模块2、补液装置14、培养液感测装置111、监测装置13、照度感测装置15的设定值,和供设置托盘组I的温室4及其所包含的灯具41和干湿温度感控装置42其设定值。

(b)循环传输模块2开始运作,且于温室4外一侧处的作业区域5,对托盘组I从温室4延伸至作业区域5的延伸部12处栽种植物7,并植物7栽植在设于循环传输模块2上的网状壳体6内的基材63。(c)循环传输模块2运送网状壳体6前进进入温室4,而基材63与托盘组I的容置空间11内的培养液141接触。(d)循环传输模块2运送网状壳体6脱离托盘组1,而基材63脱离培养液141,且植物7藉由基材63所吸附在内的培养液141持续生长。(e)循环传输模块2运送网状壳体6进入另一容置空间11内,且基材63与另一容置空间11内的培养液141接触。Cf)循环传输模块2持续循环运送网状壳体6,直到循环传输模块2将网状壳体6沿着延伸部12运送出温室4,返回作业区域5。(g)采收植物7且对基材63进行清理、检视或补充,并重复步骤(a),不断循环。如步骤(a)所述,温室4可进一步包含有二氧化碳感控装置(图中未标示),且机房控制中心3依植物7生长时间设定植物7于生长完成后随即送出温室,而如步骤(b)所述(如附图6所示),其作业区域5可进一步分为种植区51、采收包装区52及整理区53,且种植区51供进行种植植物7,而如步骤(c)所述(如附图7所示),基材63部分高于培养液141液面,使植物7根部得以呼吸,且因基材63与网状壳体6之间设有透水层62,藉此预防植物7根部缠绕网状壳体6,而如步骤(d)及步骤(e)所述(如附图8至附图11所示),循环传输模块2可进一步运送网状壳体6上升或下降进入另一容置空间11内,且藉此可于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种类的培养液141,而如步骤(g)所述(如附图6所示),植物7于生长完成同时进入采收包装区52以进行采收,且采收后的网状壳体6继续运送至整理区53,并于整理区53清理基材63,同时检视基材63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或需补充,若需补充开启设于网状壳体6的网状盖61体补充基材63并闭合,而当基材63不符使用时,可将网状壳体6或循环传输模块2所包含的该循环传输装置21取下且快速置换,并置换动作不妨碍循环传输模块2循环动作,又机房控制中心3经监测装置13监测植物7生长状况,且依生长状况调整循环传输模块2行进速度、温室4照度和干湿度及该培养液141种类和浓度,并种植、采收及置换循环传输装置21动作可由人力或自动化进行。如附图1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种植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包括有受网状壳体6a所包覆的基材63a,且基材63a可同时种植复数植物7a。


本发明为有关于一种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及其方法,其包括有至少一环绕设置的托盘组,而托盘组设置于一温室内,且温室外设有至少一作业区域,并托盘组设有一凸出温室且进入作业区域的延伸部,再托盘组与至少一循环传输模块配合,而循环传输模块一侧处设有一机房控制中心;当本发明动作时于作业区域栽种植物,且植物由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至温室环绕生长,而机房控制中心监测生长状况且自动调整各种设定值,于植物生长完成同时由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至作业区域采收,不断循环,令本发明达到节省人力和耕地且构成循环生产线的实用进步性。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