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洪瑞东
  • 公开日
    2002年11月20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12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01年12月26日
  • 申请人
    长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D04B21/18GK2521233SQ012794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项链,包含有一基布,由若干第一、第二与第三织线组成,各该第一织线是沿该经编针织带的经向以连续了绕并成链环状的方式延伸,且于其上形成对应个数的条贯;各该第二、第三织线是沿该基布的经向以一左一右相隔适当距离的方式于二条贯间循环交错延伸,各该三织线亦是沿该基由的经向一左一右地于相隔适当距离的二条贯间循环交错延伸,但其左右循环了绕时所横跨的距离大于该第二织线;其特征在于该基布于距离其边缘预定距离处,设有由减去若干该第三织线数量所形成的一结构较为稀疏区域,该稀疏区域介于相隔预定距离的二个条贯之间并沿该基布的经向延伸;该基布进一步包含具有良好弹性的至少一条第四织线,该第四织线是沿该基布的经向,于相隔预定距离的二个条贯间交错延伸,以形成沿该基布经向延伸的一弹性区域,且该弹性区域的宽度是被涵盖于该稀疏区域之中,使该稀疏区域具有良好的横向拉伸及收缩的弹性;该弹性区域的至少一侧边与该基布中为各该第三织线所涵盖的部位相重叠,而形成可加强该弹性区域与基布间结合强度的一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的宽度不大于二个条贯间的距离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二个以上的稀疏区域与二个弹性区域,且该二稀疏区域分别有一预定部位与对应的该二弹性区域重叠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重叠区域位于共同为各该第三织线与第四织线所缭绕的一个条贯上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稀疏区域所涵盖的宽度大于该弹性区域所涵盖的宽度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四织线的左右跨距与各该第三织线相同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四织线的左右跨距与各该第三织线不同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该基布其至少一边缘处的该条贯,是以两条第一织线同时环缭于其上而形成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拉链配合使用的针织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其特定部位具有可供横向拉伸作用的弹性经编针织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其具有可扩大横向拉伸量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包含有一基布,由若干第一、第二与第三织线组成,各该第一织线是沿该经编针织带的经向以连续缭绕并成链环状的方式延伸,且于其上形成对应个数的条贯;各该第二织线是沿该基布的经向以一左一右相隔适当距离的方式于二条贯间循环交错延伸,各该第三织线是沿该基布的经向一左一右地于相隔适当距离的二条贯间循环交错延伸,但其左右循环缭绕时所横跨的距离大于该第二织线;该基布于距离其边缘预定距离处,设有以减去若干该各该第三织线数量所形成的一结构较为稀疏区域,该稀疏区域介于相隔预定距离的二个条贯之间并沿该基布的经向延伸;该基布进一步包含具有良好弹性的至少一条第四织线,该第四织线是沿该基布的经向,于相隔预定距离的二个条贯间交错延伸,以形成沿该基布经向延伸的一弹性区域,且该弹性区域的宽度是被涵盖于该稀疏区域之中,使该稀疏区域具有良好的横向拉伸及收缩的弹性;该弹性区域的至少一侧边与该基布中为各该第三织线所涵盖的部位相重叠,而形成可加强该弹性区域与基布间结合强度的一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的宽度不大于二个条贯间的距离其具有二个以上的稀疏区域与二个弹性区域,且该二稀疏区域分别有一预定部位与对应的该二弹性区域重叠其中该重叠区域位于共同为各该第三织线与第四织线所缭绕的一个条贯上其中该稀疏区域所涵盖的宽度大于该弹性区域所涵盖的宽度其中各该第四织线的左右跨距与各该第三织线相同其中各该第四织线的左右跨距与各该第三织线不同其中位于该基布其至少一边缘处的该条贯,是以两条第一织线同时环缭于其上而形成
  • 专利摘要
    一种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包含有一基布,由若干第一、第二与第三织线组成,各该第一织线是沿该经编针织带的经向以连续缭绕并成链环状的方式延伸,且于其上形成对应个数的条贯;各该第二、第三织线是沿该基布的经向以一左一右相隔适当距离的方式于二条贯间循环交错延伸,但该有三织线其左右循环缭绕时所横跨的距离大于该第二织线;该基布于距离其边缘预定距离处,设有由减去若干第三织线所形成的一稀疏区域;该基布进一步包含有由具有良好弹性的至少一条第四织线所形成一弹性区域,该弹性区域横跨于相隔适当距离的二个条贯间并沿该基布的经向延伸,且以其预定部位与该稀疏区域相重叠。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拉链用弹性经编针织带的制作方法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经编针织带主要是由以下化学织维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若干条第一织线21、第二织线22与第三织线23,以共同组成具有相当长度的一基布10,并于该基布10上进一步设有含有适量橡胶丝而具有相当良好弹性的若干条第四织线24。各该第一织线21,沿该基布10的经向形成若干个条贯WALE(即略为凸出于该经编针织带表面上的条纹),于本实用新型中是以W1、W2、W3……表示。各该第一织线21是以对应于各该条贯延伸方向的方式,依适当的组环距离上下(依图式方向为准)环绕(LAPS),以形成分别又与对应的各该第二、第三织线22、23相互环绕的多数个链环(CROCHET)。于针织实务上,链环的型式有左链环、右链环与中链环等三种,于本实用新型中,各该第一织线21是以中链环型态为例。各该第二织线22,是沿该基布10的经向以一左一右连续二针交划循环的方式,环缭(LAPS)于相隔一个针距的相邻二个条贯间。各该第三织线23,是沿该基布10的经向以一左一右连续二针交错循环的方式,环缭(LAPS)于相隔三个针距的二个条贯间(即连续横跨过四个条贯)。该基布10上,由减去分别由第二条贯W2向左(依图式方向为准)延伸并环缭于第五条贯W5、由第三条贯W3向左延伸并环缭于第六条贯、由第四条贯W4向左延伸并环缭于第七条贯W7、……由第十一条贯W11延伸至第十四条贯W14,以及由第十二条贯W12延伸至第十五条贯W15处共十一条第三织线23,使于各该第二条贯W2与第十五条贯W15之间,共同形成其织线密度较该第十六条贯W16以左区域为低的一稀疏区域30。另外,由第四条贯W4处开始,以朝左每间隔三条贯的方式,即于横跨在第四条贯W4与第七条贯W7之间、第七条贯W7与第十条贯W10之间、第十条贯W10与第十三条贯W13之间,连续地设有三条第四织线24,以便于第四条贯W4至该第十三条贯W13之间形成相当弹性的一弹性区域32。
该稀疏区域30由于缺少第三织线23的限制,因此其左右拉伸所受到的限制随之而减少,而且,由于各该第二织线22所采用上下相隔一针距、左右相隔一条贯的TRICOT组织型态,原本即具有可略为左右拉伸作用;再配合设于该区域内弹性特佳的各该第四织线24,其仅于第四条贯W4与第十三条贯W13处才与第三织线23相交的设计,将可提供该弹性区域32最大的可伸展能力。
所以当该基布10以其侧边的细密部位缝制于衣物或手提袋上后,并于各该衣物或手提袋在穿著或使用时,其因受力而对该基布10施予一横向的拉力时,由可略为左右拉伸的该具弹性区域32,将可对该横向拉力产生一缓冲作用,而使该基布10与各该衣物或手提袋的缝合处不致于立即受到破坏。又由于该稀疏区域30相当柔软且具良好可挠性,因此于其缓冲横向拉力以减少该基布10受破坏的同时,其也提供了各该衣物或手提袋一穿着上较为舒适或便于拉链头顺畅通过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于第四条贯W4至第十三条贯W13间的十个条贯上,每间隔三个条贯的方式设有三条该第四织线24,此一结构固属可使该稀疏区域30柔软的最佳结构,惟于实际的运用上,还可以在该基布10上增设横跨于第二条贯与第五条贯,以及横跨于第十二条贯与第十五条贯间的二条第三织线23,以使各该第三、第四织线23、24其分别于横跨在各该第四、第五条贯间,以及横跨在第十二、第十三条贯间各形成具有一个针距宽度的一重叠区域34,由为各该第三织线23与第四织线24所共同了绕的该第二重叠区域34,以分别加强该弹性区域32与该基布10间的结合强度(如图4、图5所示),且其结合强度要较前述实施例中,仅使各该第三织线23、第四织线24共同了绕于第四条贯与第十三条贯上为佳。而且,依据此一结构,使其中的一重叠区域34相交于一个条贯上,而另一个重叠区域34则相交于二个相邻条贯间,其也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于此处应强调的是,若再增加横跨于第三至第六条贯,第十一至第十四条贯之间的其他第三织线,则此一织线结构(图中未示),将由于过度限制该弹性区域32左右两边处的第四织线24的可伸展空间,因此将反而使该基布10无法具有良好的弹性。
另外,于前述各该第四条贯W4至第十三条贯W13间的各该第四织线24固然是以可横跨于四个贯间为例,然于实际的运用上,以仅模跨于三个条贯间使其左右环绕宽度较小的若干弹性织线(图中未示)以取代前述的各该第四织线24,其固然会使该弹性区域32的弹性略减,但同时却可使该区域的抗张力强度略高于前述实施例所述,其也属可行的结构。而比照此一结构,则又可以横跨于五个条贯间使其左右环绕宽度较大的若干弹性织线(图中未示),以取代前述的各该第四织线24,以略减该弹性区域32的结构强度,但大为增进其弹性。
于本实施例中,固然是以将具有良好弹性的区域设为介于第四条贯W4与第十三条贯W13之间为例,惟于实际的运用上,仍可视拉链头大小形式的不同,或者是依物、手提袋材质或缝制部位的不同,而将前述的三条第四织线24减少为二条或增加为四条,又或者是可将该与弹性区域32设为略朝该基布10的左侧或右侧移动,例如使其介于第三条贯W3至第十二条贯W12之间,或介于第五条贯W5至第十四条贯W14之间(图中未示),或是直接将其设于该基布10之正中央处;又或者是于该基布10上同时设置二个平行的弹性区域32,且使该二区域除了可设为分别与该基布10左右边缘部位的距离各不相同外,其可直接设为一左一右地对称于该基布10的中心线。
再者,于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于最右侧的该第一条贯W1处或最左侧的第二十条贯W20处,分别增设一条第一织线21,而形成各该条贯均由双条第一织线21环绕而成的状态,以使该基布10可由于两侧边处受到适当的支持,而使其整体显得较为平坦且坚实。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