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熟香型名优绿茶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传统的绿茶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包装等步骤。在摊放时一般采用日光萎凋或室内摊放方法,由于自然环境温度很难稳定和控制,对茶叶品质稳定性影响较大,容易出现鲜叶红变、茶叶有苦涩味;在干燥提香阶段均采用一步烘 干,使得茶汤低沸点香气不足;缺乏在整个绿茶生产中对温度的精准控制,同样难以保证茶叶品质的均一稳定性。申请号为20061015530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然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依次包括以下工序A、中温养护鲜叶摊放在室内,温度30-38°C,放置30-60分钟;B、低温养护鲜叶移置于低温室内,温度5-20°C,放置3-20h ;C、杀青杀青温度200°C以上,杀青时间5-6分钟;D、造型按市场需求制成;E、干燥进入烘房干燥,温度30-80°C,时间3_10小时;F、成品茶加工去杂质和梗末,装袋。该工艺较传统工艺增加了中温养护和低温养护工序,提高了茶叶的口感。但该工艺中温养护时间较短,茶汤营养滋味成分欠佳;低温养护时间偏长,影响生产效率;干燥提香工艺过于单一,造成茶叶香气成分不足等缺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熟香型名优绿茶的工艺,该工艺可以提高绿茶的品质,特别是茶汤汤色、滋味和香气。本发明生产熟香型名优绿茶的工艺,包括茶鲜叶杀青、做形、烘干提香步骤,其茶鲜叶在杀青处理前还经过熟化处理,熟化方法为将茶鲜叶放置于温度设定35-36°C的精密控温装置中熟化2-4h。本发明工艺通过特定温度35_36°C的熟化处理,有效增进了茶汤的营养和滋味成分,提高茶叶品质。相比200610155307的中国专利申请,本发明工艺熟化处理时间更长,且熟化温度控制在35-36°C,增强部分酶活,增加了茶汤的营养和滋味成分。另外,本发明工艺减少了低温处理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中,为了保证所生产的茶叶的品质稳定性,上述工艺熟化处理时的温度优选为恒定温度。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所生产的茶叶的品质,上述工艺所采用的茶鲜叶优选为独芽或一芽一叶。其中,本发明方法的杀青步骤可以采用现有工艺。为了保证茶叶产品叶底翠绿以及汤色嫩绿,上述工艺的杀青步骤优选蒸汽杀青40-70s。其中,本发明方法杀青后的茶鲜叶优选还采用微波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46-50wt%,然后做形。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茶叶香气以及滋味成分含量,上述工艺时优选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烘干提香,第一阶段于60-65°C烘提2-4h ;第二阶段于80-90°C烘提30_60min ;第三阶段于70-80°C烘提30-60min ;第四阶段于60_65°C烘提2_3h。更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茶叶品质,烘干提香时各阶段优选采用恒温。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工艺生产的熟香型名优绿茶。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工艺严格控制鲜叶熟化工艺温度和时间,在人体体温的温度范围熟化可以增强部分酶活性,促进大分子物质的水解和可溶性品质生化成分的形成,有效降低了茶叶苦涩味(酯型儿茶素水解)、转变了茶叶叶底色泽(适量叶绿素水解后由深绿转为嫩绿)、提高了茶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茶多糖等成分及其转化产物的含量,明显增进了茶汤的滋味和香气。同时在原料上有严格的要求,杀青工艺采用蒸汽杀青,较好保证茶叶产品叶底翠绿以及汤色嫩绿。烘干提香工艺使得茶叶低沸点和高沸点香气丰满。生产工艺所有环节均在严格恒温条件下进行,保证了茶叶品质均一性、稳定性。茶叶产品再通过拣梗、分筛等工序得到外形一致的熟香型名优绿茶,该茶叶产品外形紧细披毫,翠绿匀整,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翠绿匀齐,滋味鲜爽,高沸点和低沸点香气相得益彰,香气幽长。 或一芽一叶。其中,本发明方法的杀青步骤可以采用现有工艺。为了保证茶叶产品叶底翠绿以及汤色嫩绿,上述工艺的杀青步骤优选蒸汽杀青40-70s。其中,本发明方法杀青后的茶鲜叶优选还采用微波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46-50wt%,然后做形。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茶叶香气以及滋味成分含量,上述工艺时优选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烘干提香,第一阶段于60-65°C烘提2-4h ;第二阶段于80-90°C烘提30_60min ;第三阶段于70-80°C烘提30-60min ;第四阶段于60_65°C烘提2_3h。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茶叶品质,烘干提香时各阶段优选采用恒温。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工艺生产的熟香型名优绿茶。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做进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I茶独芽鲜叶放置于精密控温装置内,温度设定36°C熟化2h ;熟化后采用蒸汽杀青40s,再用微波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46wt%,接着用振幅式红外理条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机械研究所制造)做形;然后用数控红外提香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机械研究所制造)烘干提香第一阶段于60°C烘提4h ;第二阶段于90°C烘提30min ;第三阶段于70°C烘提60min ;第四阶段于60°C烘提3h。最后通过拣梗、分筛工序得到外型一致的熟香型名优绿茶。实施例2茶独芽鲜叶放置于精密控温装置内,温度设定35. 5°C熟化3h ;熟化后采用蒸汽杀 青50s,再用微波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48wt%,接着用振幅式红外理条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机械研究所制造)做形;然后用数控红外提香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机械研究所制造)烘干提香第一阶段于65°C烘提2h ;第二阶段于80°C烘提60min ;第三阶段于80°C烘提30min ;第四阶段于65°C烘提2h。最后通过拣梗、分筛工序得到外型一致的熟香型名优绿茶。实施例3茶一芽一叶鲜叶放置于精密控温装置内,温度设定35°C熟化4h ;熟化后采用蒸汽杀青70s,再用微波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50wt%,接着用振幅式红外理条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机械研究所制造)做形;然后用数控红外提香机(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机械研究所制造)烘干提香第一阶段于62°C烘提3h ;第二阶段于85°C烘提45min ;第三阶段于75°C烘提45min ;第四阶段于63°C烘提2. 5h。最后通过拣梗、分筛工序得到外型一致的熟香型名优绿茶。采用200610155307的中国专利申请的方法制备绿茶,原料与上述实施例采用相同批次。冲泡生产的茶叶,对比发现本发明实施例1-3的熟香型名优绿茶的茶汤苦涩味更淡,汤色更为嫩绿,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更为浓郁。
本发明涉及熟香型名优绿茶及其生产工艺,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生产熟香型名优绿茶的工艺,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绿茶的品质。本发明生产熟香型名优绿茶的工艺,包括茶鲜叶杀青、做形、烘干提香步骤,其中,茶鲜叶在杀青处理前还经过熟化处理,熟化方法为将茶鲜叶放置于温度设定35-36℃的精密控温装置中熟化2-4h。
熟香型名优绿茶及其生产工艺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张亚锋, 胡长坤张亚锋, 胡长坤李章雨刘建新周益, 张喜平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崔桂玲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
专利相关信息
-
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曲光辉, 汪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