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辅酶q10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工程菌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生产辅酶QlO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工程菌及其应用。[0002]辅酶Q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不同来源的辅酶Q其侧链异戊烯单位的数目不同,人类和哺乳动物是10个异戊烯单位,故称辅酶Q10。如式(I )所示: [0004]辅酶QlO是生物细胞呼吸链中的重要递氢体,是一种良好的生化药物,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心脏病、糖尿病、癌症、急慢性肝炎、帕金森症等疾病的治疗。此外,在治疗坏血病、卜二指肠溃疡、坏死性牙周炎以及促进胰腺功能和分泌等方面也有显著效果。最近,研究者发现CoQlO具有抗衰老作用,从而将其应用扩展到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使其在国内外的需求进一步扩大。[0005]辅酶QlO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动植物组织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动植物组织提取法中动植物辅酶QlO含量低,而且各种化学成份复杂,并受原料和来源限制,因此产品成本高,价格昂贵,规模化生产受到了一定限制。化学合成法技术上比较成熟,主要是以来源较丰富的茄尼醇为原料合成的,但其产物为顺反异构体的混合物,生物活性低,合成生物活性高的CoQlO尚未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程度。微生物发酵法合成的辅酶QlO成本低、无光学异构体,生物学活性高,大规模生产应用效果好。[0006]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红螺菌,土壤杆菌,类球红细菌,根瘤菌等。其中类球红细菌培养简单,是辅酶QlO高效的生产菌之一。在细菌中,辅酶Q由两部分组成:醌环部分和异戊二烯侧链部分。醌环骨架由分支酸途径合成,前体是对羟基苯甲酸。侧链由异戊二烯途径合成,侧链的长短决定了辅酶Q的种类的不同。在类球红细菌中,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体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MAPP)与9分子异戊二烯焦磷酸(IPP)依次在栊牛儿基栊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及聚十异戊二烯焦磷酸合酶的催化下生成聚十异戊二烯焦磷酸。十异戊二烯焦磷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缩合形成辅酶QlO的前体物,该前体物苯环经修饰之后形成目标产物辅酶Q10。辅酶QlO的芳香环修饰反应是辅酶QlO合成的限速步骤。其中UbiG编码的酶催化三次甲基化反应。[0007]目前尚无专利是有关于通过UbiG基因过表达强化类球红细菌辅酶QlO的合成能力。
[0008]本发明针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QlO产量较低且生产成本较高等缺点,提供了一种能显著提高辅酶QlO产量的生产辅酶QlO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工程菌及其应用。通过引用该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应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QlO的产量,降低了辅酶QlO的生产成本。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10]生产辅酶QlO的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a.从类球红细菌菌液中提起总基因组DNA ;
[0012]b.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UbiG基因;
[0013]c.将扩增出的UbiG基因与广宿主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载体;
[0014]d.将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S17-1中;
[0015]e.将携带基因敲除质粒的大肠杆菌S17-1与类球红细菌进行接合转移,即得工程菌。
[0016]作为优选,所述的Ubi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0.1所示。
[0017]作为优选,所述的广宿主质粒为克隆载体pBBRlMCS-2。
[0018]一株利用上述构建方法得到的用于生产辅酶QlO的工程菌,该菌为类球红细菌,拉丁文学名为Rhodobacter sphaeroides ;命名为NHU-ZUB菌株;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2012年4月13日;保藏编号=CGMCCN0.5997。
[0019]利用上述的工程菌生产辅酶QlO的方法如下:
[0020]f.挑取NHU-ZUB菌株单克隆接种于含IOmL种子培养基的50mL摇瓶中,转速为200rpm,在26-34°C培养23h,得一级种子;
[0021 ] g.将一级种子按1%的比例转接至含20mL种子培养基的50mL摇瓶中,在26_34°C,200rpm的条件下培养23h,获得二级种子;
[0022]h.将二级种子以1%的比例接种至含IOOmL发酵培养基的500mL中,在26_34°C,200rpm的条件下培养120h,收集菌液并可通过常规方法提取菌液中的辅酶QlO。
[0023]作为优选,所述的种子培养基每IOOmL中含有:
[0024](NH4)2SO4 0.25g,玉米衆 0.05g,酵母提取物 0.14g, NaCl 0.2g,葡萄糖 0.3g,K2HPO4 0.05g, KH2PO4 0.05g,MgSO4 0.1gjFeSO4 0.01gjCoCl2 0.003g,MnSO4 0.0OOlgjCaCO3
0.8g,维生素BI 0.1 μ g,维生素K 0.1 μ g,维生素A 0.15 μ g ;ρΗ调节为7.2。
[0025]作为优选,所述的发酵培养基每IOOmL中含有:
[0026](NH4)2SO4 0.3g,NaCl 0.28g,葡萄糖 4g,KH2PO4 0.15g,味精 0.3g,MgSO4 0.63g,玉米浆 0.4g,FeSO4 0.12g,CoCl2 0.005g, CaCO3 0.6g,维生素 BI 0.1 μ g,维生素 K 0.1 μ g,维生素A 0.15 μ g ;ρΗ调节为7.2。
[0027]其中类球红细菌可从河边污泥中分离得到;大肠杆菌S17-1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编号ATCC47055。
[0028]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29]本发明提供的通过调控类球红细菌芳香环修饰途径提高辅酶QlO产量的方法操作简单,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对仪器设备要求低,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小,将该工程菌应用于辅酶QlO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能够在不改变原有的生产过程,工艺步骤,培养条件的情况下,使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QlO的生产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达30%以上,适合辅酶QlO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工业实用性。
[0030]保藏信息
[0031]保藏名称:类球红细菌,拉丁文学名为Rhodobacter sphaeroides ;命名为NHU-ZUB 菌株;
[0032]保藏时间:2012年4月13日;
[0033]保藏编号:CGMCCN0.5997 ;
[0034]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03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6]实施例1
[0037]一、重组质粒的构建
[0038]1.设计引物
[0039]用Primer5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序列。克隆基因UbiG,
[0040]上游引物:CGGGATCCGCAATGGAATCGTCCAGCACC,
[0041]下游引物:CCCAAGCTTTCTGAGACGGGACCGGAAG,
[0042]上游引物添加酶切位点BamHI,下游引物添加酶切位点Hindlll。
[0043]2.提取类球红细菌基因组(所用试剂均来自Biospin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
[0044]I)吸取0.5-4mL细菌(最多5 X 109个细菌),13500rpm离心I分钟,尽可能吸净上清。
[0045]2)加入100 μ L EL Buffer,使用tip头吹打均匀。
[0046]3) 37 °C温育 40 分钟。
[0047]4)加入 100 μ L RS Buffer,随后加入 10 μ L PK Solution,充分混匀。
[0048]5)于56°C环境中温浴15分钟,然后移出。
[0049]6)加 200 μ L GA Buffer 并混合均匀。
[0050]7)于12000rpm离心I分钟。将上清液转移到一个新的1.5mL离心管。
[0051 ] 8)加 400 μ L 的 BA Buffer,并混合均匀。
[0052]9)将混合液体转移至Spin column。于1000Orpm离心I分钟,并弃去接液管中液体。
[0053]10)向 Spin column 中加入 500 μ L 的 G Binding Buffer。于 1000Orpm 离心 30
秒,并弃去接液管中液体。
[0054]11)向 Spin column 中加入 500 μ L 的 Wash Buffer。于 1000Orpm 离心 30 秒,并
弃去接液管中液体。
[0055]12)再向 Spin column 中加入 500 μ L 的 Wash Buffer。于 1000Orpm 离心 30 秒,
并弃去接液管中液体。
[0056]13)再次将Spin column于1000Orpm离心I分钟,并将Spin column转移至一个新的1.5mL离心管。[0057]14)向 Spin column 中加入 100 μ L Elution Buffer,并于室温温育 I 分钟。
[0058]15)于12000rpm离心I分钟,并弃去Spin column。1.5mL离心管中剩余液体即含
有基因组DNA。
[0059]3.进行PCR扩增UbiG基因
[0060]用高保真酶PrimeSTAR (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扩增,采用标准反应体系:GC缓冲液25 μ L,水16μL,DNTP混合液4μm,上游引物1.5μ L (1OuM),下游引物1.5μ L (1OuM)类球红细菌基因组DNA1.5 μ L,PrimeSTAR酶0.5 μ L。扩增程序为:30个循环,每个循环包含98°C变性10秒,60°C退火5秒,72°C延伸2分钟。
[0061 ] 4.PCR产物和质粒进行酶切(所用试剂来自AxyPrep PCR清洁试剂盒)
[0062]将PCR产物取出,各加入150 μ LPCRA,然后均加入离心柱中,取一支空白离心柱加入400 μ L水,一起13500rpm离心I分钟,加入BUFFER W2 700 μ L, 13500rpm离心I分钟,弃清液,再加入W2700l.μL,再13500rpm离心1分钟。弃清液,再空离I分钟,彻底甩干离心柱。加入34 μ L Eluent,然后取2支离心管。一支加入UbiG基因34 μ L,另一只加入pBBRlMCS-2质粒34 μ L, HindIII和BamHI各加入1 μ L,加入4 μ L BUFFER。放入37°C水浴酶切1.5小时。
[0063]5.电泳
[0064]I)制备1%琼脂糖凝胶:称取0.2g琼脂糖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0mL 1 X TAE,瓶口倒扣小烧杯。微波炉加热煮沸3次至琼脂糖全部融化,摇匀,即成1.0%琼脂糖凝胶液。冷却到65°C左右加入GelGreen染色剂3 μ L。
[0065]2)胶板制备:取电泳槽内的有机玻璃内槽(制胶槽)洗干净,晾干,放入制胶玻璃板。取透明胶带将玻璃板与内槽两端边缘封好,形成模子。将内槽置于水平位置,并在固定位置放好梳子。将冷却到65°C左右的琼脂糖凝胶液混匀小心地倒入内槽玻璃板上,使胶液缓慢展开,直到整个玻璃板表面形成均匀胶层。室温下静置直至凝胶完全凝固,垂直轻拔梳子,取下胶带,将凝胶及内槽放入电泳槽中。添加IXTAE电泳缓冲液至没过胶板1-2 mm为止。
[0066]3)加样:在点样板上将酶切的PCR产物和pBBRlMCS-2质粒与上样缓冲液混合,上样缓冲液的最终稀释倍数应不小于IX。用?ο μ L微量移液器分别将样品加入胶板的样品小槽内,每加完一个样品,应更换一个加样头,以防污染,加样时勿碰坏样品孔周围的凝胶面。并加入10 μ L DNA marker-D作为对照。
[0067]4)电泳:加样后的凝胶板立即通电进行电泳,电压100V,样品由负极(黑色)向正极(红色)方向移动,电压升高,琼脂糖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降低。当溴酚蓝移动到距离胶板,下沿约Icm处时,停止电泳。
[0068]5)电泳完毕后,取出凝胶,在紫外灯下观察,显示750bp处有明显条带。证实UbiG的PCR扩增成功。
[0069]6.割胶回收(所用试剂来自AxyPrep DNA凝胶回收试剂盒)
[0070]I)割下对应条带的胶。
[0071]2)将胶放入1.5mL离心管中,计算凝胶重量。(需提前记录离心管重量)该重量作为一个凝胶体积(1OOmg=1OO μ L)。再加入3个凝胶体积的BUFF DE-A,混合后75°C加热融化,约6-8分钟,期间间断混合。再加入0.5个BUFFER DE-A体积的BUFFER DE-B,混合均匀。
[0072]3)将混合液转入DNA制备管。13500rpm离心I分钟,弃滤液。加入500 μ L BUFFERffl, 13500rpm离心30秒,弃滤液。加700 μ LBUFFER W2, 13500rpm离心30秒,弃滤液。再加700 μ L BUFFER W2, 13500rpm离心I分钟,弃滤液。然后再13500rpm离心I分钟。将制备管置于洁净的1.5mL离心管中,在制备膜中央加入25 μ L Eluent,室温静置I分钟,13500rpm离心I分钟洗脱DNA。
[0073]7.T4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
[0074]取割胶回收得到的UbiG 5.5 μ L, pBBRlMCS-2质粒3 μ L,T4连接酶0.5 μ L,Τ4连接酶BUFFER I μ L混合,22 °C水浴连接30分钟。
[0075]二、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S17-1
[0076]取出大肠杆菌S17-1感受态2管,冰浴10分钟后加入重组质粒。冰浴20分钟,热击90秒,冰浴5分钟,加入600 μ L LB液体培养基。37°C培养45分钟后5000rpm离心5分钟,弃300 μ L上清液,将剩余液体涂布到卡那平板上。
[0077]三、接合转移
[0078]1.接种类球红细菌。
[0079]2.第二天晚上接种已转化大肠杆菌S17-1的阳性克隆。
[0080]3.第三天早上转接大肠杆菌S17-1,每管5mL LB培养基加入100 μ L菌液,并加入5μ L卡那霉素,放入37°C摇床培养。培养3-4小时。
[0081]4.取4mL类球红细菌菌液和2mL大肠杆菌菌液,分装至2mL离心管中,每管lmL。
[0082]5.5000rpm 离心 5 分钟。
[0083]6.各弃上清,加入ImL新鲜LB培养基,轻轻重悬菌体。
[0084]7.5000rpm 离心 5 分钟。
[0085]8.各弃上清,加入ImL新鲜LB培养基,轻轻重悬菌体。
[0086]9.按类球红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比例为100:10,100:20,100:50,100:100的比例
混匀菌液。
[0087]10.将混合液浇注于滤膜中心区域。
[0088]11.将LB平板小心移至32°C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0089]12.用镊子将滤膜转移至2mL离心管中。
[0090]13.用700 μ L LB液体培养基将滤膜上的菌体冲洗下来并吹散。
[0091]14.分装涂布到平板培养基上,每板350 μ L菌液。放入32 °C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平板培养基每IOOmL中含有:酵母提取物0.8g,FeSO4 0.01g, K2HPO4 0.13g,CoCl2
0.003g, NaCl 0.2g, MnS04 0.0OOlg, MgS04 0.025g,葡萄糖 0.3g,维生素 BI 0.1 μ g,维生* Κ0.1 μ g,维生素A 0.15 μ g,琼脂粉1.5g ;pH调节为7.2。
[0092]四、接合转移完检验是否为阳性克隆
[0093]1.挑取2个生长良好的菌落培养30-48小时。
[0094]2.转接后2~4小时提取质粒(所用试剂来自AxyPrep质粒DNA小量试剂盒)。
[0095]1)取2mL菌液加入离心管。13400rpm离心I分钟,弃上清。再加入2mL菌液,13400rpm离心I分钟,弃上清。
[0096]2)加入250yL Buffer SI悬浮细菌沉淀。不留小的菌块。需确认S I中已加入RNaseA0
[0097]3)加250 μ L Buffer S2,温和并充分上下翻转4_6次混合均匀使菌体充分裂解,直至形成透亮的溶液。此步骤不宜超过5分钟。Buffer S2需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0098]4)加350 μ L Buffer S3。温和并充分的上下翻转混合6-8次,13400rpm离心14分钟。
[0099]5)取上清液转至制备管,置于2mL离心管中,13400rpm离心I分钟,弃上清。
[0100]6)加入 500 μ L Buffer ffl, 13400rpm 离心 I 分钟,弃上清。
[0101]7)加 700 μ L Buffer W2,13400rpm 离心 I 分钟,弃上清。再加 700 μ L Buffer W2,13400rpm离心I分钟,弃上清。需确认Buffer W2已加入无水乙醇。
[0102]8)然后13400rpm空离I分钟,将制备管移入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80 μ L已预热到65度的Eluent,室温静置I分钟,13400rpm离心I分钟。
[0103]3.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700bp左右有目的条带,证实为阳性克隆。
[0104]实施例2
[0105]发酵培养
[0106]一级种子:挑取NHU-ZUB菌株单克隆接种于含IOmL种子培养基的50mL摇瓶中,转速为200rpm,在30°C培养23h。
[0107]二级种子:将一级种子按1%的比例转接至含20mL种子培养基的50mL摇瓶中,在30°C,200rpm的条件下培养23h,获得二级种子。
[0108]发酵培养:将二级种子以1%的比例接种至含IOOmL发酵培养基的500mL中,在30°C,200rpm的条件下培养120h。收集菌液并提取辅酶Q10。
[0109]实验例:HPLC检测比较菌株改造前后QlO产量对比,见表一:
[0110]表一菌株改造前后QlO产量对比
[0111]
生产辅酶q10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工程菌及其应用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张亚锋, 胡长坤夏强崔桂玲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崔桂玲何丹农何丹农何丹农
专利相关信息
-
何丹农宋福平宋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