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输送式油炸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输送式油炸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谢木林
  • 公开日
    2013年6月19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13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13日
  • 申请人
    椿扬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21B5/08GK103155961SQ2011104240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式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式油炸机包含一输送油炸装置及一设于输送油炸装置下端的热交换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油炸装置与热交换装置之间形成一排烟空间室,所述排烟空间室是经过输送油炸装置的一浅式油槽的下方,所述热交换装置所产生的燃烧废气先经由所述浅式油槽后端下方的排烟空间室的第一排气端,再从第一排气端经由浅式油槽前端下方的排烟空间室的第二排气端排出,将对浅式油槽内部的油予以二次加热来稳定油炸物质量,进而提供节省能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油炸装置设有一浅式油槽、一位在外侧的抽油过滤器,及一与所述抽油过滤器连接的启动组,所述浅式油槽一端设置一入口作为油炸物投入之用,所述浅式油槽另一端则设置一第一输送带作为压送并导引油炸物前进,及另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二输送带作为油炸物完成出料之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组设一端管路连接所述抽油过滤器,另一端管路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一侧连接,并具有一马达及一利用马达而带动泵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式油槽设为30公分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设一具有一油管的加热室、一位在外侧并与所述加热室相通的燃烧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设为筒体,其一端设有一封闭底部,所述封闭底部近外圆周环布设有多个穿孔,另一端为一与中空内部相通的开放部,而近于所述开放部的位置环布设有与多个穿孔对应的多个托持件,并在所述加热室外周设一具有一保温材的阻隔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一端设有一出油口连接至所述浅式油槽的一端,而另一端连续弯延分别穿过所述封闭底部的多个穿孔及各托持件并弯绕连结,使凸伸于所述开放部的油管另一端藉各托持件而托撑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外周缘设置一保温材,所述保温材的一端设有一与所述燃烧机连接的第一开口,而相对另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及一排气管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机的燃烧面是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保温材一端的第一开口相向而设置,并对所述加热室加热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式油炸机,特别是一种通过输送油炸装置与热交换装置之间形成的排烟空间室,将对浅式油槽予以二次加热来稳定油炸物质量又节省能源的输送式油炸机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3及图4、5,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输送式油炸机30,具备有一装油的浅式油槽41的输送油炸装置40、一用以加热输送油炸装置40并设于浅式油槽41下方的热交换装置50,并通过所述输送油炸装置40与热交换装置50之间形成一排烟空间室54,所述排烟空间室54是经过输 送油炸装置40的一浅式油槽41下方,藉以对浅式油槽41 二次加执.i中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输送式油炸机的制作方法一般输送式油炸机10,请参阅图1,包括有一输送油炸装置11及一立式热交换机13,其中所述输送油炸装置11设有用来供油炸物投入且约30公分的浅式油槽12,所述立式热交换机13设在该输送油炸装置11的一侧,通过立式热交换机13底端设一燃烧机130并对内部油管加热,再由一侧设一出油管14将油输送至浅式油槽12中,当浅式油槽12中的油油炸后,以过滤器15过滤,再经一侧另一相对位置设一出油管16,将油导入立式热交换机13再次加热,然浅式油槽12的油陆续在输送中,在浅式油槽12中间位置的油温较为平稳,而浅式油槽12两侧位置的油温容易有油温降低,使浅式油槽12的油温温度不一致,且油炸温度的温差有5°C 20°C,导致油炸温度不平均,也使油炸物质量不稳定。由于立式热交换机13底端的燃烧机130,而对立式热交换机13内部的油管加热,使于燃烧加热当中容易将燃烧废气排出的温度高达500°C 550°C,且燃烧废气是在上升至其上方设的烟囱131排出,更易令该立式热交换机13燃烧的温度降低,造成燃烧热效率差,及使热交换不甚理想。然而,所述输送式油炸机10,由于立式热交换机13是设于所述输送油炸装置11的一侧,所以输送式油炸机10包含输送油炸装置11及其一侧的立式热交换机13而连结零件等造成增加置放空间。业内为改良上述输送式油炸机10,而再次设计另一输送式油炸机20的侧边设置有一卧式热交换机23,请参阅图2,也用来供油炸物投入输送油炸装置21的浅式油槽22中,由所述输送油炸装置21也通过侧边设置的卧式热交换机23底端设一燃烧机230并对内部油管加热,再由一侧设一出油管24将油输送至浅式油槽22中,当浅式油槽22中的油油炸后,以过滤器25过滤,再经一侧另一相对位置设一出油管26,将油导入卧式热交换机23再次加热,然浅式油槽22的油陆续在输送中,在浅式油槽22中间位置的油温较为平稳,所述浅式油槽22两侧位置的油温容易有油温降低,使浅式油槽22的油温温度不一致,且油炸温度的温差有5°C 20°C,导致油炸温度不平均,也使油炸物质量不稳定。对于通过卧式热交换机23底端的燃烧机230,而对卧式热交换机23内部的油管加热,使于燃烧加热当中容易将燃烧废气排出的温度高达450 0C 500 0C,且燃烧废气是在上升至其上方设的烟 231排出,更易令该卧式热交换机23燃烧温度降低,造成燃烧热效率并不佳,也使热交换不甚理想。然而,所述输送式油炸机20,由于卧式热交换机23是设于所述输送油炸装置21的侧边,所以输送式油炸机20包含输送油炸装置21及其平行侧边的卧式热交换机23而连结零件等造成增加置放空间。本发明的输送式油炸机是用以解决上述课题,并提供节省能源及不占空间的输送式油炸机为主要目的,并且,以提升热效率,以及保持油炸物质量稳定为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式油炸机,以改良传统油炸机无法达到热效率、保持油炸物质量稳定,以及节省能源等缺弊,本发明提供燃烧达节约能源的经济价值。为达前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送式油炸机,包含一输送油炸装置及一设于输送油炸装置下端的热交换装置,其在输送油炸装置与热交换装置之间形成一排烟空间室,所述排烟空间室是经过输送油炸装置的浅式油槽的下方,并在使热交换装置所产生的燃烧废气先经由该浅式油槽后端下方的排烟空间室的第一排气端,再从第一排气端经由浅式油槽前端下方的排烟空间室的第二排气端排出,将对浅式油槽内部的油予以二次加热来稳定油炸物质量。由于设有将燃烧废气导引至输送油炸装置与热交换装置之间形成一排烟空间室,所述排烟空间室是经过输送油炸装置的浅式油槽的下方,充分确保浅式油槽温度,藉以对浅式油槽二次加热,所以设置在约30公分一般浅式油槽中,只放入约10公分的油,因此浅式油槽的油可充分被加热。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中,所述输送油炸装置设有一浅式油槽、一位在外侧的抽油过滤器,及一与所述抽油过滤器连接的启动组,所述浅式油槽一端设置一入口作为油炸物投入之用,所述浅式油槽另一端则设置一第一输送带作为压送并导引油炸物前进,及另一端外侧设置一第二输送带作为油炸物完成出料之用。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中,所述启动组设一端管路连接所述抽油过滤器,另一端管路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一侧连接,并具有一马达及一利用马达而带动泵工作。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中,所述热交换装置设一具有一油管的加热室、一位在外侧并与所述加热室相通的燃烧机。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中,所述加热室设为筒体,其一端设有一封闭底部,所述封闭底部近外圆周环布设有多个穿孔,另一端为一与中空内部相通的开放部,而近于所述开放部的位置环布设有与多个穿孔对应的多个托持件,并在所述加热室外周设一具有一保温材的阻隔板。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中,所述油管一端设有一出油口连接至所述浅式油槽的一端,而另一端连续弯延分别穿过所述封闭底部的多个穿孔及各托持件并弯绕连结,使凸伸于所述开放部的油管另一端藉各托持件而托撑。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中,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外周缘设置一保温材,所述保温材的一端设有一与所述燃烧机连接的第一开口,而相对另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及一排气管。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输送式油炸机,其中,所述燃烧机的燃烧面是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保温材一端的第一开口相向而设置,并对所述加热室加热。依据本发明提供的输送式油炸机,由于在输送油炸装置的下端设置有热交换装置以减少空间,因此只要将输送油炸装置与热交换装置为上下设置,节省空间,又可以充分利用热交换装置的燃烧废气对浅式油槽中的油二次加热。因此,并不会占据空间,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图1是现有油炸机配置立体图;图2是另一现有油炸机配置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输送式油炸机配置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输送式油炸机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输送式油炸机前视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输送式油炸机配置侧视图;图7是本发明输送式油炸机配置前视图;图8是本发明输送式油炸机的燃烧废气排出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输送式油炸机的油管流动示意图。
■;、、、 》z、 I所述输送油炸装置40包含一浅式油槽41、一位在外侧并过滤油的抽油过滤器45,及一与抽油过滤器45连接的启动组46。浅式油槽41,同时参阅图4、5,上方加设一上盖411,上盖411顶端设一排油烟管412,所述浅式油槽41设为约30公分高度,其内只放入约10公分的油,所述浅式油槽41 一端设置一入口 42,作为油炸物(图未示出)投入之用,所述浅式油槽41顶部设有多个搅拌件413,藉以搅拌油炸物,而另一端则设置一第一输送带43作为压送并导引油炸物前进,及另一端外侧设一第二输送带44作为油炸物完成出料之用,上述所述搅拌件413及第一输送带43依产品特性设计搅拌输送而设。所述抽油过滤器45,同时参阅图6、7,过滤来自浅式油槽41油炸过的油,使过滤后的油经由所述热交换装置50再送回浅式油槽41。所述启动组46,同时参阅图6、7及图8,设置在抽油过滤器45下端,并设一端管路463连接抽油过滤器45,另一端管路464与所述热交换装置50的一侧连接,并具有一马达461及一利用马达461而带动泵462工作。所述热交换装置50设一具油管52的加热室51、一位在外侧并与加热室51相通的燃烧机53,并在外周缘设置一保温材55,以保温热交换装置50的温度,所述保温材55 —端设一第一开口 551,相对另一端设一第二开口 552。加热室51,同时参阅图4、5,大致是为筒体的一端设一封闭底部511,所述封闭底部511近外圆周环布设有多个穿孔512,另一端为一与中空内部相通的开放部513,而近于开放部513的位置环布设有与多个穿孔512对应的多个托持件514,并在加热室51下段外周设一具有一保温材516的阻隔板515,藉以使加热室51的燃烧废气由上方输送。油管52,同时参阅图4、5及图9,所述油管52 —端设一出油口 521连接至浅式油槽41 一端的入口 42,而另一端522连续弯延分别穿过封闭底部511的多个穿孔512及各托持件514并弯绕连结,使凸伸于开放部513的油管52另一端522通过各托持件514而托撑住,防止油管52管壁在加热过程中而不致破裂,而另一端522的进油口 523接结至泵462,以泵462启动油并由进油口 523输入。燃烧机53,同时参阅图4、5,其燃烧机53的燃烧面是与该热交换装置50的保温材55 一端的第一开口 551相向而设置,并对加热室51加热,而加热室51内部有燃烧机53加热的燃烧废气,通过输送油炸装置40与热交换装置50之间的排烟空间室54的第一排气端541与第二排气端542而至保温材55另一端的第二开口 552及排气管56排出,将燃烧废气对以浅式油槽41中的油二次加热,使浅式油槽41的油可充分被加热,省能源又燃烧效率闻。另一方面,通过热交换装置50设于输送油炸装置40的浅式油槽41下端,所述热交换装置50所产生的燃烧废气先经由所述浅式油槽41后端下方的排烟空间室54的第一排气端541,再从第一排气端541经由浅式油槽41前端下方的排烟空间室54的第二排气端542排出,并对浅式油槽41内部的油予以二次加热,使浅式油槽41入口 42的油温与出口的油温更接近,以减少浅式油槽41前、后端油温的温差,以促进浅式油槽41更平均稳定。在上述所构成的输送式油炸机30中,请参阅图6、7及图9,于浅式油槽41装满油后,将利用马达461带动泵462启动燃烧机53点火燃烧,并对加热室51加热,及使浅式油槽41的油加热后,把油炸物置入浅式油槽41中,再藉搅拌件413搅拌油炸物,再配合另一端的第一输送带43作为压送,并导引油炸物前进而不会弹起,最后油炸物完成,则由另一端外侧的第二输送带44完成出料。请参阅图8,来自加热室51内部有燃烧机53由第一开口 551加热的燃烧废气,而所述燃烧废气(由图8虚线所示)从加热室51的开放部513上方并朝向浅式油槽41后端下方的排烟空间室54的第一排气端541流动,并从第一排气端541经由浅式油槽41前端下方的排烟空间室54的第二排气端542,再导入保温材55另一端的第二开口 552及排气管56排出,使得将上升的燃烧废气再次与浅式油槽41接触,并确实地对浅式油槽41中的油二次加热,而浅式油槽41中的油烟再经排油烟管412排出,如此,使浅式油槽41的油可充分被加热,使得燃烧废气与油的热交换极佳,所以提高燃热效率,又节省能源。依据以上所说明本实施形态的输送式油炸机30,由于在输送油炸装置40的下端设置有热交换装置50,以减少空间,因此只要将输送油炸装置40与热交换装置50为上下设置,节省空间,又可以充分利用热交换装置50的燃烧废气对浅式油槽41中的油二次加热。因此,并不会占据空间,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一种输送式油炸机,包括一输送油炸装置及一设于输送油炸装置下端的热交换装置,所述输送油炸装置与热交换装置之间形成一排烟空间室,所述排烟空间室是经过输送油炸装置的浅式油槽的下方,通过如此的构成,可以节省置放空间的同时,并使热交换装置其一侧边的燃烧机,对其内的加热室加热的燃烧废气先经由该浅式油槽后端下方的排烟空间室的第一排气端,再从第一排气端经由浅式油槽前端下方的排烟空间室的第二排气端排出,将对浅式油槽内部的油予以二次加热,可充分确保浅式油槽加热而节省能源及可保持油炸物质量稳定。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