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4-苯胺喹唑啉类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4-苯胺喹唑啉类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者
    刘建利, 王征, 王翠玲, 刘竹兰, 张宁
  • 公开日
    2014年8月6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26日
  • 申请人
    西北大学
  • 文档编号
    A61K31/517GK103965121SQ20141022420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4-苯胺喹唑啉类亚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化学通式 2.一种制备上述4-苯胺喹唑啉类亚胺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在装有转子、温度计的三颈瓶中加入100mL浓硫酸,在低温冷却循环泵中冷却至5°C以下,缓慢加入10.0Og靛红,加完之后再加入6.0Og硝酸钠,慢慢加入使反应温度在5°C以下,加入完成后继续低温搅拌3h,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冰中,析出黄色固体,将黄色固体抽滤、水洗至中性,干燥得到5-硝基靛红;其化学通式为 3.权利要求1所述的4-苯胺喹唑啉类亚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4-苯胺喹唑啉类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作为抗癌药物的用途
  • 专利摘要
    一种4-苯胺喹唑啉类亚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通式本发明以靛红为原料通过对靛红进行硝化、开环等6步反应合成了4-苯胺喹唑啉类亚胺衍生物;通过MTT法测定了实施例化合物对A549、HepG2和SMMC7721三株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作用,可以在制备抗癌药中应用。
  • 专利说明
    —种4-苯胺喹唑啉类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4-苯胺喹唑啉类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000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上皮细胞,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0kD的跨膜糖蛋白。其前体为含有1210个氨基酸残基的单一多肽链,其中24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段。经翻译加工切除信号肽的成熟EGFR有1186个氨基酸残基。在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胞外配体结合区、疏水跨膜结构域及细胞内的激酶结构域。胞外区由氨基端的621个氨基酸构成,是配体结合区,对EGF具有高度亲和力;跨膜区是由2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螺旋状结构的疏水区,将受体固定于胞膜上;细胞内部分由542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分为三个亚区。第一是近膜亚区(约50个氨基酸残基);第二是由约25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酪氨酸激酶亚区,其中721位的酪氨酸残基为ATP结合位点;第三是由位于碳端的22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碳端亚区,含有6个作为磷酸化位点的酪氨酸残基,分别是992位、1045位、1068位、1086位、1148位和1173位。体外实验表明,当完整细胞暴露于EGF时,1173位是主要的自磷酸化位点。[0003]迄今发现的EGFR的配体有六种,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a)和双调 节蛋白(amphireguin)的唯一受体。与其他HER家族共用的受体有β-细胞素(betacelluin)、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上皮调节素(EPR)。配体在细胞外与受体结合并引起构象变化,但单个的跨膜α螺旋无法传递这种构象变化,因此配体的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从而启动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二聚体的形成激活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区,其结合一个ATP分子,促使碳端的自磷酸化位点发生磷酸化。自磷酸化的结果是激活了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可被含有SH2结构域(Src同源结构域)的胞内信号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由此启动信号转导。活化的EGFR可以结合多种在细胞质中含有SH2结构域的信号蛋白,其中一类是接头蛋白,其本身并不具有酶活性,只是偶联活化受体与其他信号分子,如GRB-2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另一类是在信号通路中有关的酶,如GAP (GTP酶活化蛋白)、PLC-y (磷酸酯酶C-y )、PI3K (3-磷脂酰肌醇激酶)、SyP (蛋白磷酸酯酶)及Src类的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等。[0004]可与活化的EGFR相互识别和结合的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和结合蛋白很多,因此EGFR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很复杂。现今研究的比较清楚地主要有两条途径,如所示分别是RAS-RAF-MEK-ERK/MAPK和PI3K-AKT_mT0R通路。通过信号转导将细胞外信号通过一系列的磷酸化级联反应传递进细胞核,从而调节细胞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细胞增生、存活、黏附、迁移和分化等等。最后EGFR与配体复合物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被降解或再循环到细胞表面,完成信号转导。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的发生都与EGFR密切相关。如胃癌、肺癌、肝癌、头颈部鳞癌、宫颈癌等等。其机制主要由以下三方面:一是EGFR发生突变,且一般发生在胞外配体结合区,出现了配体非依赖性的酪氨酸激酶活化;二是配体(如EGF)的过度产生从而使得EGFR信号转导系统过度活化;三是EGFR的过度表达。[0005]4-苯胺喹唑啉类化合物I位上的N原子以氢键与EGFR 769位的甲硫氨酸(Met)结合;3位上的N原子以水分子介导的氢键结合在EGFR 766位的苏氨酸(Thr)残基上;4位的苯胺取代基可以结合在EGFR激酶结构域的疏水口袋中。在药物代谢产物的毒性研究中发现亚胺可以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发生共价结合。很多含有酰胺基团的药物进入体内后会被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CYP)氧化生成亚胺结构,而此类代谢产物往往具有毒副作用。如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酹)、硼替佐米(Bortezomib)及Ixazomib等。这些药物经P450氧化后的产物寿命比较短,为搞清这些代谢物,在体外实验中人为使含有巯基的GSH与亚胺发生共价结合作用,然后通过液质联用仪(LC-MS)分析验证。如下: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